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國學啟蒙的正確方式和要點

由 姓林的雷較瘦 發表于 藝術2022-09-30
簡介這就有了國學啟蒙的困惑:國學內容那麼多,家長們該給孩子學什麼,怎麼學

國學應該學什麼怎麼學

國學現在說得很籠統,實際上它是指傳統的道德倫理、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內容。不是傳統所有的東西都能歸入國學的範疇,只有對我們現代人有益的,才是真正的國學。壓迫百姓的,那叫封建糟粕。

新一代的孩子,在祖國復興強盛時成長,民族自信更強。他們願意也需要學習國學,才能成為更好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但現在明顯有青黃不接的麻煩,因為上一代人大多數沒有系統學習過國學,甚至缺乏民族自信和民族認同。

這就有了國學啟蒙的困惑:國學內容那麼多,家長們該給孩子學什麼,怎麼學?

首先應該清楚,不繫統地學國學,將來還是能生存的。但是歷史潮流擺在面前,最好還是跟進。

其次,要清楚國學啟蒙的目標,即為了什麼學國學。絕對不是背三百千、詩詞歌賦,就叫啟蒙。與其錯誤地啟蒙,還不如留白,將來仍有機會把國學撿起來。我就是典型的例子,一把年紀了才開始學,也能學好。

最後,下定決心,願意投資時間精力在上面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國學啟蒙了。因為早期的投資不直接出成果,沒有方向地趕時髦肯定半途而廢。

國學啟蒙,要從四個層面上去講:道、法、術、器。

先講道,這是國學啟蒙的大方向。

小孩要學國學的哪些東西,是詩詞,是《三字經》,是道德倫理,學歷史典故?還是全部都學?哪些先學,哪些後學?其實都不是。學國學也是教育的一種選擇,依然是為孩子的未來打基礎。學了不對的東西,只會浪費時間。

我認為,國學最值得學的,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格局和行事方法。這是現代教育最缺乏的,當下我們的教育偏重於知識和技能層面,道德倫理也有,需要國學來補充。這樣,將來孩子們就會成長為優秀的領導者和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執行者。

法是國學啟蒙的途徑,透過什麼方式來培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萌芽。

跟國學老師學,是一種;家長自己教,是一種;從歷史人物典故中得到啟發,是一種;看國學啟蒙的經典,比如《千字文》《三字經》,也是一種。

這些方法沒有高低之分,就看人的水平。國學老師未必水平都高,家長未必都深諳國學,典故或經典未必都適合。道層面的認知決定了,採用哪種法,以及能不能做好。

術是國學啟蒙的具體操作方式,怎樣才能讓孩子對國學產生興趣,願意學。

不用的法,就需要不同的術。比如用歷史人物典故來啟蒙,選擇哪些故事,怎麼講好具體的故事。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角度,我會選取盤古開天闢地、大禹治水、姜太公助周伐商、秦始皇一統六國等大格局的故事;而不是選李白杜甫的情感或趙雲張飛的個人英雄主義。

如果選擇讀經典,就要掌握閱讀古文的正確方式。畢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閱讀古文還是有難度的,因為沒有受過系統的訓練。術的水平高低,決定了能從其中汲取多少精華。不過這個術不難,很容易學會。

國學啟蒙的正確方式和要點

器,就是承載國學啟蒙的可用具體事物,包括老師和經典。

最匹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求的啟蒙經典,只有《千字文》,沒有之一。我認為它是國學啟蒙第一書,其它的不要都可以。

古詩詞不配歸入國學啟蒙的範圍。孩子的情感和思想都不成熟,不能感同身受,詩詞的實用價值也很低。《詩經》的內容格局比較大,但太多生僻字,也不適合作為啟蒙,長大了有興趣可以研究。

《論語》雖然格局大,但是格言式的內容,不能形成連貫邏輯;而且偏向倫理道德層面,太說教了,對小孩來說,可能會比較枯燥,提不起興趣。

還有其它的,比如《弟子規》《增廣賢文》和所謂民國老課本,都不如《千字文》。

國學啟蒙,不是器越多越好,要選擇最合適孩子的,啟蒙效果最好的。

綜上所述,我的國學啟蒙建議,就是:

讀好《千字文》,它的內容就覆蓋了國學的大多數領域,足以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以及掌握閱讀古文的方法。入了門,再學《幼學瓊林》豐富知識面,然後是歷史類經典《戰國策》《春秋》等,最後就直接進入《孟子》《論語》《韓非子》《荀子》等經典。

對於家長來說,能講好《千字文》,國學啟蒙就足夠了。如果孩子有更多的興趣,就再一起學好了。家長又不是全知全能的,做到培養興趣,引導方向,可以了。剩下的,就要靠孩子自己的領悟,或者交給合適的老師。

總之,國學啟蒙受到家長自身認知水平限制。想要孩子學得好,那麼家長勢必就要提升自己的格局,拓寬自己的眼界,豐富自己的知識。你自己有一缸水,才能給孩子一碗水。如果家長對此比較迷茫,孩子也就跟著迷失了。

一定始終牢記,國學啟蒙的目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