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最後一名遭嘲笑勸退 馬拉松規則不能松

由 老丁評熱搜 發表于 藝術2022-09-20
簡介確實如此,去年底,中國田徑協會通報了2018年群眾廣泛關注的幾起馬拉松違規事件的處罰決定,對2018年蘇州(太湖)馬拉松“遞送國旗”事件,南寧國際馬拉松“拉拽衝線冠軍運動員”事件,深圳南山半程馬拉松比賽“抄近道”事件中涉及的各賽事組委會做出

跑步時追上最後一名是第幾名

最後一名遭嘲笑勸退 馬拉松規則不能松

在日前進行的包頭馬拉松賽上,一名跑者成為了討論焦點——賽事志願者輪番“勸退”跑在最後一名的參賽者,還拍抖音“嘲笑”,引發了外界的爭議。

最後一名遭嘲笑勸退 馬拉松規則不能松

志願者給出的理由是:最後一名參賽者遲遲不能完賽,導致道路遲遲無法解封。這算什麼邏輯?只要沒有超過規定的關門時間,參賽者就有權繼續比賽。現在還有哪個政府部門沒到下班時間就敢不再給群眾辦事嗎?當政府和社會都越來越講規則意識的時候,馬拉松志願者的這種做法實在令人遺憾。正像網友調侃的,“倒數第一名上車了,倒數第二名該不該上車?倒數第三是不是也該上車?收容車開快點,倒數第3萬名也上車得了。”

最後一名遭嘲笑勸退 馬拉松規則不能松

我們舉辦馬拉松,更是為了倡導馬拉松精神,即“挑戰自我、超越極限、永不放棄”的精神。所以在一些跑步賽事中,還會專門給最後一名跑友頒發特殊的獎項,以表彰參賽者的堅持。正如一位跑友在一篇自述中所說:這場比賽我又墊底了,我到達終點區域時,舉辦方已經在收拾東西了,但我就只將完賽視作勝利,那是屬於我的勝利。在2000多位參賽者中,我是最後一名,但我卻打敗了那60億從未跑過馬拉松的人。

最後一名遭嘲笑勸退 馬拉松規則不能松

《2018中國馬拉松年度主題報告》顯示,中國馬拉松賽事規模持續增加,產業帶動效應初現,影響力進一步放大。但也存在行業規則意識尚未健全、行業監管的理念及方法亟待創新、針對相關辦賽方出現的違規問題處罰不及時等問題。

最後一名遭嘲笑勸退 馬拉松規則不能松

確實如此,去年底,中國田徑協會通報了2018年群眾廣泛關注的幾起馬拉松違規事件的處罰決定,對2018年蘇州(太湖)馬拉松“遞送國旗”事件,南寧國際馬拉松“拉拽衝線冠軍運動員”事件,深圳南山半程馬拉松比賽“抄近道”事件中涉及的各賽事組委會做出取消參加2018年度中國田徑協會馬拉松賽事等級評定資格的處罰,並要求上述組委會限期向中國田徑協會遞交書面整改報告。這無疑是對馬拉松賽事規則必須遵守的一次年終重申。

最後一名遭嘲笑勸退 馬拉松規則不能松

作為體育精神的重要內涵之一,規則意識在體育運動中無處不在,體育人在追求公平、公正的同時,也在踐行和傳遞著規則意識。中國馬拉松賽事五年翻了40倍,動輒上萬人參加的馬拉松比賽,比任何運動都需要強調規則。一場井然有序的比賽,背後是數以萬計的人對規則的共識。隨著比賽的密集開展,這種規則意識在潛移默化中也影響著組織者、服務者、參賽者,甚至是沉浸在比賽氛圍中的市民。

最後一名遭嘲笑勸退 馬拉松規則不能松

不守規則問題頻頻出現,一方面有主辦方的問題,比如對於賽事規則的認知不夠,相應人才缺乏。一些“票友”進入專業管理崗位,難以對志願者進行合格的培訓,自然難免規則變形。這種不專業不但會影響整個賽事,甚至可能危害參賽選手的生命安全。所以,體育賽事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引起各地重視。

最後一名遭嘲笑勸退 馬拉松規則不能松

另一方面,也與一些地方政府對馬拉松賽事的認知不到位有關,比如舉辦一場多大規模的賽事,提供什麼樣的服務,並未有主動作為和干預,只是盲目地認為舉辦馬拉松賽事能促進當地旅遊、經濟發展。這種重經濟輕賽事管理的意識必須徹底改變,而只有精準懲罰才能讓主辦方對“專業精神”認真對待起來,所以相關部門對主辦城市的追責也不能松,這同樣也是一種規則。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