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張家口幾大特產,歡迎大家瞭解

由 狄惠子皮草 發表于 藝術2022-09-10
簡介四是蔚縣歷史上雖有多處燈山社火活動,但早已失傳,唯有上蘇莊的拜燈山民俗社火保留至今,且獨特而完整,因而具有稀有性

砂銚壺是緊砂壺嗎

蔚州貢米

張家口幾大特產,歡迎大家瞭解

蔚州貢米是中國曆代進貢朝廷的”四大貢米“之一。該米是在河北省蔚縣特殊的土壤、水質、氣溫下種植生產並經傳統工藝加工而成的。蔚州貢米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鋅、維生素等。與大米相比,蛋白質高1。5倍,脂肪高6倍,維生素B1高1。5倍,B2高1倍,粗纖維高6倍,並含有豐富的各種氨基酸、特別是人體所必需的各種色氨酸、精氨酸的含量均高於其他糧食。所以它是產婦、老、弱、嬰幼兒的良好滋補食品,深受消費者歡迎。“蔚州貢米,一九九三年被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認定為可信產品。( 張家口)

蔚州貢米(蔚州小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為河北省蔚縣現轄行政區域。

蔚州貢米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蔚州貢米為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蔚縣剪紙

張家口幾大特產,歡迎大家瞭解

產於河北蔚縣。一“燻”,即將厚紙樣或新設計草圖,貼白紙上,然後燃燭煙燻,使於白紙上留下清晰的黑樣;二“燜”,即將窗花所用宣紙多次摺疊至三五十層,然後用水淋溼,以手壓實,使之形成一塊整體,以待刻制;三“刻”,即將黑樣放於燜好的紙塊上,用刀刻制;四“染”,即在刻出的白樣上點染著色,點染畢,逐張揭開即為成品。鄉土氣息極為濃厚。構圖空白不多,線條粗獷有力,少纖細條紋;敢於變形與誇張;裝飾性強。設色大膽,不拘小節,慣用強烈對比,但並非任意無章,而是自有規矩。

蔚縣位於河北省西北部,以出產剪紙而聞名。蔚縣剪紙又稱“窗花”,是當地民間一種傳統的裝飾藝術,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初始圖案多為花卉一類的吉祥紋樣,後融入天津楊柳青年畫和武強年畫的藝術特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經劉老布等剪紙藝人共同研究,對創作工具進行改革,部分紋用刻刀由單幅剪轉變為成批刻,使蔚縣剪紙工藝有了新的提高。20世紀初,在王老賞、王守業、周永明等藝人的帶動下,蔚縣剪紙的風格越來越突出,走出了民間剪紙的一般格局,具有了更為深厚的人文內涵。

蔚縣剪紙是民間社會的產物,更是百姓生活的寫照。它題材廣泛,花樣繁多,有戲曲人物、戲曲臉譜、神話傳說、花鳥魚蟲、家禽家畜、吉禽瑞獸等多方面的內容。蔚縣剪紙的刀工既有北方民間剪紙粗獷、質樸的特性,又有南方剪紙細膩、秀麗的風格。它色彩濃豔,對比強烈,裝飾感強,民間味濃,富有韻味節律,呈現出嫵媚嬌豔、淳樸華美的藝術魅力,為世人所青睞。

在品類繁多的民間剪紙藝壇上,蔚縣剪紙以構圖飽滿、造型生動、色彩絢麗、工藝奇特的藝術風格獨樹一幟。它以陰刻為主,陽刻為輔,陰陽結合,複用多色點染彩繪,達到了工緻傳神、雅俗共賞的效果。

蔚縣剪紙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蔚縣古民居建築技藝

蔚縣古稱蔚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不僅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剪紙文化,而且還孕育了蔚縣秧歌、蔚縣古民居、古戲樓、古寺廟、打樹花、皮影戲等獨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蔚縣古民居作為蔚縣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集民俗、美學、建築、雕塑藝術於一體,呈現出絢麗多姿的風貌特徵。

蔚縣現存古民宅最早可追溯到明初,其建築結構一般為四合院佈局,多為土坯牆。為保護牆體,採用單簷懸山布瓦頂,屋頂平緩,前後簷插飛,出簷深遠。到明中後期,民居由早年的簡樸渾厚向精雕細琢方向發展,建築形式多采用硬山布瓦頂,建築0現大量磚、木、石雕藝術裝飾構件。

清初由於社會穩定,經濟、文化空前繁榮,一些富商官吏宅第中增加了戲樓、宗祠、書屋等。如建於乾隆四十八年的白河東王家書屋、雍正年間的大蔡莊李家祠堂、縣城一街魏家祠堂等。另一方面,住宅質量也有所提高,縣城出現了牛家大院、史家大院的硬山頂二層樓房院等。蔚縣古民居中照壁題材廣泛,有菱花影壁、鏤雕盤龍影壁等。縣城南關一所民宅的影壁,壁心為磚雕人物,上部為磚雕仿木簷替、斗拱等,上部正中懸鏤空磚雕匾額,兩側為磚雕楹聯,工藝複雜,雕刻精美。

在蔚縣古民居中,一般為四合院形式,但一些大戶就建有“九連型”、“六連型”、“四連環”等院落。如在暖泉西古堡、宋家莊、南留莊、湧泉莊等村堡中均出現了高宅大院。宋家莊村堡內南北主街的西側,全為堡內大戶韓家所建。南留莊堡內門家宅院,由五組大院組成,佔據了堡內一條街,每組院落又由若干小宅院組成,小院相連,大院相通。建築物上石、木雕飾華麗,整體佈局嚴謹而富於變化。蔚縣古民居按其建築格局可分為連環套院型、裡外套院型和單四合院型三種。連環套院主要是有錢的大戶人家居住,各房院尊卑分明,功能齊全,建築舒適、豪華、氣派。裡外套院型和四合院型都是中等富裕人家居住,也是用材考究、工藝精細,大門樓、二門樓、磚雕影壁等配置齊全,有利生產,方便生活。

蔚縣的古民居可與北京的四合院相媲美,是中國北京古民居中的佼佼者。這些古民居佈局合理,用材全部為磚木結構,青條基石、白灰青磚牆體、板瓦筒瓦雙層覆頂,屋頂起脊吻獸,門窗、門樓精雕細作,油飾彩繪,宅院雄闊高大,每片獨立的古民居群都有完整的古戲樓、古廟宇和供取水用的官沿井,所有房屋全向本院內開窗,防盜功能強。

精美的石雕、木雕、磚雕是蔚縣古民居的一大特色。走進古民居猶如走進雕刻藝術博物館,大門口的上馬石、抱鼓石、雕花基石,門樓上方的鏤空磚雕、木製雕花門頭、獸頭、雕花木柁頭、雕花窗格和房頂上的各樣磚雕等,無不充分顯示著建築師們的精湛技藝。

蔚縣古民居以其數量多,質量高而聞名,這批原生態的藝術作品記載著大量的歷史文化資訊和傳統民俗資訊,急待保護。

資訊來源: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蔚縣古民居建築技藝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蔚縣秧歌

張家口幾大特產,歡迎大家瞭解

蔚縣秧歌,亦稱蔚州梆子、蔚劇,它產生於蔚縣,流行於河北省張家口地區、晉北地區,並遠及內蒙古自治區的一些旗縣,是深受當地群眾所喜愛的一個地方劇種。蔚縣秧歌早期是用“訓調”(民歌)演唱,以“兩小”(小生、小旦)或“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戲為主,常在農村“社火”中演出。

蔚縣秧歌的劇目約二百餘出,有《回龍閣》、《打瓦罐》、《八卦》、《下山》、《賣豆腐》、《借冠子》等,且《打餅》、《捉虎》等劇目鮮見於其他劇種。山西梆子流入河北,蔚縣是主要通道之一,蔚縣秧歌深受其影響,不僅吸收了梆子的袍帶大戲,並且借鑑了梆子的音樂體制,在唱腔中產生了由梆子腔演變而來的各種板式。蔚縣秧歌的唱腔是由[頭性]、[二性]、[三性]、[介板]、[滾白]五種基本板式和[導板]、[蹲板]等輔助板式,以及附屬於某些基本板式的特殊腔兒組成。“訓調”的句式結構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樂句組成的單一樂段,同一“訓調”可演唱多段唱詞,呈分節歌形式,今存二十餘種。其前奏與間奏過門採用打擊樂或打擊樂與絃樂相結合的形式,唱腔節奏可分為慢板、中板、快板三種類型。蔚縣秧歌文場由板胡、笛、三絃等樂器組成,武場由板鼓、大提鑼、鐃鈸、小鑼等樂器組成。蔚縣秧歌中作為伴奏使用的曲牌有絲絃曲牌約二十首,嗩吶曲牌約十首,絕大部分是借用晉劇、山西北路梆子、河北梆子的曲牌,具有本劇種特點的為數不多。鑼鼓點共有七十餘種,常用的約有二十餘種,由開唱鑼鼓和伴奏動作鑼鼓兩部分組成,也多是由梆子腔劇種移植而來。

蔚縣秧歌行當齊全,分紅(老生)、黑(又分大花臉、二花臉)、生(小生)、旦(又分青衣、小旦、刀馬旦、破臉旦)、醜等行。小生與旦可唱“訓調”,紅唱“訓調”較少,黑則不唱“訓調”。梆子腔類唱腔,除黑有特定唱腔外,其他行當唱腔結構大致相同。蔚縣秧歌用蔚縣方言演唱,其演唱多用真假聲相結合的發音方法,即中低音區用真音,高音區用假音,加上曲笛、板胡、三絃等主奏樂器,在不影響旋律的同時,均可充分發揮個人演奏技巧,奏出近似復調的即興樂曲。

做為一個古老小劇種,目前蔚縣秧歌面臨著極大的生存困難,一是後繼乏人,老藝人紛紛離世,青年人很少有願意學習這種聲腔、程式都較為古老的藝術;二是由於當今藝術形式的多樣化,造成其演出市場萎縮,演出團體大量減少。

資訊來源: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蔚縣秧歌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蔚州高蹺戲

張家口幾大特產,歡迎大家瞭解

蔚州高蹺戲,是傳統民間藝術之一。它原先是表演者腳踩三至五尺高的木拐,走上街頭,圍著高桌邊扭邊唱。演唱時管絃樂隊伴奏,其風格幽默風趣,引人入勝。後來表演形式是不登柺子,在舞臺上和其它戲劇一樣說唱表演。

已故歷史學家孫作雲(公元1912——1978)在他的《說丹朱》中認為:“高蹺源於原始圖騰信仰、用於宗教祭祀儀式,又從雜技表演演變為扮演戲曲人物的舞蹈形式”。金朝時在雜劇歸類中屬“笑樂院本”,正式形成戲曲形式。

到了清末民國初,蔚州高蹺戲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與提高,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進入鼎盛期,不僅在當地,而且在當年的察哈爾省會張家口以及壩上、內蒙一帶,連續10幾年,久唱不衰,影響極大。被譽為“塞上一枝紅梅”。

蔚州高蹺戲,張家口觀眾稱“蹦蹦戲”,而官方卻稱其為秧歌。當年《察省民國日報》曾常常刊登出“本市各戲院近日座客稀少,怡安茶館蔚縣秧歌每日早晚,大有人滿為患”的訊息。

蔚州高蹺戲的傳承,難以盡數查考,縣城紙店頭村的高蹺藝人孫繼忠(外國人),逢駕嶺村的高蹺藝人沈佃勝,南雙澗村的孫寶山、任旭等人僅乙起其上三代。即:到了清末民國初,蔚州高蹺戲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與提高,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進入了鼎盛期。新中國成立前後,蔚縣的高蹺戲班不僅在當地,而且在當年的察哈爾省會張家口以及東口外的張北、沽源和口裡的崇禮、赤城、龍關、趙川一帶廣泛流傳,影響極大。被譽為“塞上一枝紅梅”。

資訊來源: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蔚州高蹺戲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蔚州燈影戲

張家口幾大特產,歡迎大家瞭解

蔚州燈影戲目前主要分佈在蔚縣的蔚州鎮、宋家莊鎮、南楊莊鄉等地一帶。民間相傳,燈影戲起始於漢文帝時期,遼金時期盛行,與冀東的灤、樂皮影為姊妹藝術。早期的影戲劇本稱“影經”或“影卷”,遼代以前屬盲人演出,到了金代,因受雜劇影響,開始向戲曲形式演變。

蔚州燈影戲是從兩個不同區域先後傳入的。其一是明萬曆年間,由冀東的灤州一帶傳來,落戶於蔚縣東七里河村,其二是清光緒年間由陝西大荔一帶沿傳而來,落戶於蔚縣呂家莊村。從灤縣一帶傳來的稱皮影戲,當地民間稱為東路影。從陝西大荔傳來的稱燈影戲,被當地民間稱為西路影。兩種表演形式均由人在幕後操縱,相傳,歷史上的蔚州燈影戲(含傀儡)能演出370多個劇目,代表劇目有《西遊記》《三打白骨精》《楊門女將》等。清末至民國初年,這兩種影戲相互搭班,學習借鑑,同時吸收了蔚州大戲、蔚州梆子等劇種的唱腔和大量民歌小調,形成了具有蔚縣特色的傀儡戲曲劇種,並得到長足發展,民國十年(1921年)前後,蔚縣燈影戲班已發展到20多個。

燈影戲是一種傀儡藝術,它的演出分白天和夜晚兩種演出形式。晚上演出是用燈光將影人對映在影窗上,透過影人的形體、動作和操影人的演唱與說白來介紹故事情節,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白天演出是取掉影窗,換成與影窗同等規格的竹簾為底幕,影人是由提線人在簾後操縱而表演的,謂之仗頭傀儡。

新中國成立以後的50年代初,呂家莊又成立一班燈影戲,王思武是該班的優秀藝人,2003年以王思武為首又組織起呂家莊-燈影戲班,曾為在蔚縣召開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剪紙專項工作會議”演出,受到各地專家學者們的好評。

蔚州燈影戲的影人頭像黑白、彩色兼有,製作精細,彩繪線條流暢,清晰透徹,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燈影戲規模小、人員少、活動方便,一班燈影戲有七八個人就夠用。燈影戲的演唱亦與眾不同,聽起來似在捏著喉嚨演唱,韻味獨特。演出價錢低廉,一般村莊均可接受,若再編一些反映當下時代形勢的小戲,對開展農村兩個文明建設和文明生態村建設大有幫助,加之各地旅遊景點的開發,蔚縣燈影戲有著越來越廣闊的前景。

蔚州燈影戲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青砂器製作技藝

張家口幾大特產,歡迎大家瞭解

蔚縣的西北山一帶有豐富的天然瓷土,當地俗稱“矸子土”,此土帶有粘性,是製作青砂器的唯一原材料。經過細碾過濾後細膩、柔軟,可塑性強,具有單一配方成型的特點,用它可燒製成各種各樣的青砂器。

蔚縣青砂器由來已久,明清時期,“京城皇宮裡就有蔚縣砂鍋、砂壺,為皇上熬煎中藥供名貴人家沏茶,做飯菜所用,被視為珍品”據此推斷。蔚縣青砂器的歷史至少也有500多年的歷史。

蔚縣青砂器是蔚縣傳統的手工藝特產,俗稱砂鍋、砂壺、砂銚等器皿,以物美價廉、用途廣泛和其效能特殊而久負盛名。蔚縣南留莊鎮白河東村是蔚縣青砂器的發源地。蔚縣青砂器的鍋類可分為6個形狀:大圓鍋、大鍋、二鍋、三鍋、四鍋、五鍋);砂壺包括茶壺又叫藥壺,可分為1號壺和2號壺,都可用作燒開水和煎熬中草藥用,酒壺可熱酒,溫淳可口;砂銚又區別為平底銚、帶把銚以及帶蓋銚等。

蔚縣青砂器屬純手工藝製作,工藝流程分別為用石頭碌碡碾反覆碾壓矸子土、然後再過篩,將過了篩的矸子土和成矸子泥、經過反覆揉搓後達到勁道後便可製作砂器坯子,之後的程式是篩黃土、篩白土、捏製青砂器、晾曬坯子。燒製是蔚縣青砂器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燒製上可大致分為製作燒製青砂器的籠盔、點火、砂器坯子裝爐、老師傅看火、藝人出爐和驗收員驗質打包,這幾個程式完成,青砂器的成品即製作完畢。

蔚縣青砂器是煎熬中草藥的最好器皿,用它煎出的中草藥不變質、不變味;用它可以做飯、煮肉、熱酒。砂壺燒水,最好喝,素有“砂壺水,扣碗茶”之美譽;砂壺熱酒,溫而可口,不滋辣,不易醉;砂鍋熬粥,色香味美;砂鍋燉肉,純香可口。1987年,國家地質部巖礦測試技術研究所對蔚縣青砂器成品進行了研究化驗,結果表明:蔚縣青砂器成分中含有人體生活必需微量元素15種之多,重金屬和有重味金屬含量均低於國家限定標準。

資訊來源: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青砂器製作技藝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上蘇莊民俗

上蘇莊淳樸的民風培養了一代代善良、正直、勇敢的子孫,同時也開創了很多獨特的民俗活動。

除夕午夜祭冰災。相傳,這一民俗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流傳至今從未間斷。目的是祈求天公賜村民以甘霖,免百姓於雹災。每年的除夕午夜十二點,由村長、村副(現在由村委書記、主任)攜村裡辦事人員等,洗手後,帶上祭品、祭文,排隊從三元宮出發到村西北角處,一路上不能說話。到達目的地後,先擺供品燒香磕頭,然後點旺火(用柴禾、柏枝點起的篝火)、鳴炮,再將供品、祭文扔到旺火裡燒掉,祭祀結束。據說,該村自祭冰災以來,沒有遭受過毀滅性雹災。

正月初八拜人子。這天,村裡為正月十五的社火活動要組成領導班子,叫“元宵班”。他們要用紅紙做成請貼,上面寫個“拜”字,沿街巷挨門挨戶送到每家主人的手裡,就叫拜人子。這一民俗活動的目的是為了給正月十五期間的社火隊伍和戲班演員募捐。凡接到紅貼的人家都要蒸上二斤白麵的饃饃,於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送到戲臺上。做好的饃饃還要在戲臺前的八仙桌上展覽,以示眾人效仿。元宵班收到的饃饃就是正月十五期間社火隊伍和戲班演員充飢的“乾糧”和報酬。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好轉,送饃饃漸漸被煙茶錢物所替代。

家家戶戶豎燈杆。春節期間,蔚縣各地都有在門前掛燈的習俗。而上蘇莊每年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家家戶戶都要在院當中豎起十米左右高的木杆,將各式各樣的燈籠掛於木杆頂端,一直掛到正月十六,所以叫燈杆。這一民俗是配合該村元宵節期間的拜燈山、敬火神而形成的,每逢春節的夜晚,上蘇莊的天空就變成了燈的世界,西瓜燈、福字燈、龍鳳燈、花鳥燈、五星燈……五彩繽紛,遙相輝映,在點點繁星的陪襯下美不可言。

春節兩次貼春聯。貼春聯,是中華民族共有的民俗。但各地春節只貼一次春聯,取辭舊迎新之意。上蘇莊的人們春節卻要貼兩次春聯。一次是年三十,一次是正月十五,他們說年三十貼春聯是為了換新顏,正月十五貼春聯是為了敬神仙。難怪兩次春聯的內容各有不同,三十貼的是:爆竹聲聲辭舊歲,梅花點點迎新春;十五卻換成了:碧落星辰臨法會,霞發瑞彩廣無邊。

元宵三天拜燈山。在上蘇莊眾多民俗中,拜燈山的民俗是最隆重、也是最引人入勝的活動。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當夜幕降臨後,堡內南端的燈山數處熱鬧非凡。人們爭相觀看由數百隻陶瓷燈盞擺成並點燃的吉祥字樣燈火圖案,並頻頻拜祭祈求平安。配合還要唱大戲,耍社火。

二月二吃麵茶。農曆的二月初二,老百姓說是“龍抬頭”的日子。這天,上蘇莊村由村裡主事的會首(現在的村主任)組織人到縣城買回熟莜麵和大餅,將熟莜麵熬成糊糊,稱為麵茶。村民每家都要拿上碗、盆來領麵茶和大餅。大餅上有一黃貼,寫上什麼廟在什麼時間需要上供,領了麵茶的人家就要按黃貼上的安排,到時間主動去上供拜祭。前面不是說該村的廟宇多而全嗎?這一風俗的巧思妙想,省去了村裡主事人對廟宇祭祀活動安排的諸多麻煩。

蔚縣打樹花

張家口幾大特產,歡迎大家瞭解

蔚縣暖泉鎮位於張家口市蔚縣西部,與山西省廣靈縣接壤,因鎮中心有一四季長流、冬暖夏涼的泉水而得名。“打樹花”是暖泉鎮古老的節日社火之一,至今已有300餘年歷史。

暖泉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文物古蹟眾多,是河北省唯一的一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歷史上交通便利,商業、手工業發達,地處蔚縣通往山西各地的交通要道,因此受古老的晉文化影響較深,逐步形成了具有暖泉特色的傳統民俗文化。

暖泉鎮內曾有3處鑄造業攤點,人們為了慶賀豐收並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自願捐獻廢舊生鐵,煤炭和糧倉,蔬菜等,每年元宵節連打三天樹花。表演時先將數百公斤生鐵用鍊鐵爐化成鐵汁,表演者用特製勺子將鐵汁奮力潑灑在堅硬冰冷的磚堡牆上。一千多攝氏度的鐵汁炸裂後爆發出萬朵火花,猶如枝繁葉茂的樹冠而稱之“樹花”。“樹花”千姿百態,萬花奔騰。“火樹銀花不夜天”,表演藝人們的精湛技藝和勇敢精神,使觀眾群情激奮,掌聲雷動,歡聲震天。

打樹花是一種古老而原始的焰火。它是勇敢者的遊戲,也是暖泉人的絕技。此項民俗活動全國僅此一家。表演者不但要求身強力壯,還要掌握高超的技術。這種純人工創造的火花圖案變化多端,不斷引來喝彩驚讚,這種此起彼伏的紅火氣氛0是其它任何社火活動無法替代的。

蔚縣打樹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蔚縣拜燈山

張家口幾大特產,歡迎大家瞭解

蔚縣上蘇莊村拜燈山是民間民俗社火活動的一個種類,經歷了明朝嘉靖年間的孕育雛型期、明末清初的成型期、清末民初與民間社火、戲曲相結合的豐富完善期和新中國成立至今的興衰更迭的曲折發展期。

拜燈山活動的基本內容有點燈山、拜燈山、耍社火、唱大戲等四部分。點燈山時,首先準備好祭祀供品和點燈山用的燈捻兒、燈盞、麻油等。點燈山的人由三到五名有文化的村民組成,在燈山樓內的層層木架上由上向下將數百個燈盞擺出花邊兒和文字圖案,把浸過麻油的燈捻兒插入燈盞,一一注滿油。夜幕降臨後,用蠟燭將擺成圖案的燈盞一一點燃,呈現出燈火字畫。拜燈山時,選一名父母雙全的男童扮為“燈官”,坐在由四名青壯年村民扮成“衙役”抬著的獨杆轎上,村裡戲班的演員粉墨濃妝伴其左右,在社火隊伍中“老王八”和“老媽子”的引領下,從堡門外進堡,率村民及觀光者一路敲鑼打鼓到燈山樓前祭拜。拜燈山後,祭拜隊伍返回途中在堡中心伴隨鑼鼓點開始耍社火,或舞蹈,或嬉戲,表演者和觀眾共同沉浸在歡樂喜慶之中。最後是唱大戲,當祭拜隊伍和群眾由堡內湧出堡外時,戲樓前已經張燈結綵,這時,鞭炮鳴,鼓樂起,大戲開,由村戲班子演員為村民演繹歷史故事或神話傳說。

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蔚縣拜燈山形成了鮮明的個性特徵。一是伴隨民間祭祀活動而產生,融入民間文化活動而發展,形成了對民間習俗的依存性;二是在長期的民俗活動中,完善了自身特有的表現形式,形成了固定的程式性;三是吸收民間社火和民間戲曲藝術營養,形成了民俗文化的多源性;四是蔚縣歷史上雖有多處燈山社火活動,但早已失傳,唯有上蘇莊的拜燈山民俗社火保留至今,且獨特而完整,因而具有稀有性;五是由於拜燈山源於民間祭祀,注入了百姓敬神尚賢、祈求平安的精神寄託,形成了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虔誠性;六是其表現形式簡約質樸,鄉土氣息濃郁,從而形成了厚重的、鄉村特有的樸實性。

拜燈山民俗社火活動在蔚縣乃至河北省的民俗社火中佔有重要地位,是民間民俗文化的一個縮影。它具有深刻的民俗文化內涵和較高的民間藝術品位。

蔚縣拜燈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蔚縣小米

張家口幾大特產,歡迎大家瞭解

蔚縣小米是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的特產。蔚縣小米,不但顆粒飽滿,色澤金黃,其營養價值也很高,素以粒大、色黃、味香、富黏性、多營養、含糖量高而著稱。蔚縣小米獲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蔚縣小米,又名蔚州貢米。

蔚州是京西的米糧川,小米是蔚縣的特產。曾被列為“四大貢米”之一。據《蔚州志》載:元“至治二年(1322年)八月,蔚州獻嘉穀。”蔚縣的黃小米,遠在七百年前就成為貢品,進入御膳房而享譽京城。蔚縣小米能獲此殊榮,與其的處的地量位置和氣候有關,蔚縣地處冀西北間盆地,坡地多,水量少,且十年九旱。而抗災力強而又耐旱的穀物適宜於在這種環境下生長,故在糧食作物種植上,成為首選,歷代相襲,約有一千餘年的栽培歷史。目前,種植面積和年產量分別佔全縣耕地面積和糧食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蔚縣小米,顆粒飽滿,金黃燦燦,素以粒大、色黃、味香、富粘性、多營養,含糖量高著稱。據中國農科院品種資源研究所鑑定,蔚縣小米中蛋白質含量13。1%,賴氨酸含量0。25%,粗脂肪含量4。27%。

現在,蔚縣小米早已名聲在外,市場前景廣闊。並且“蔚縣貢米”作為蔚州特色品牌,已走出國門。由於米優價廉,獲得了多項榮譽。1998年,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2001年12月,被中國社會經濟調查所企業信用調查部確認為“華北市場信賴產品”。2002年10月,在第六屆中國(廊坊)農產品及優種交易會上被認定為“名優農產品”。

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質檢總局組織專家對蔚縣小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進行審查。經審查合格,批准蔚縣小米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自即日起實施保護。

蔚縣小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為河北省蔚縣現轄行政區域。

(二)專用標誌使用。

蔚縣小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河北省蔚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稽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蔚縣小米的法定檢測機構由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三)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桃花米”、“冀張谷5號”、“張雜谷5號”、“大白谷”。

(二)立地條件。

保護區範圍內海拔850m至1200m,土壤型別為慄褐土,質地砂質壤土或粘質壤土,耕層0cm至20cm,土壤pH 值7。8至8。2,土壤有機質含量≥0。8%。

(三)栽培管理。

1。 播種:

(1)播前準備:深耕20cm以上。

(2)播種時間:播種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

(3)播種量:每公頃用種7。5kg至11。25kg。

(4)播種深度:4cm至6cm,播後鎮壓。

2。 施肥:每公頃底施有機肥≥15噸。3.管理:6葉期定苗,結合間定苗中耕除草。拔節期深中耕培土。

3。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汙染環境。

(四)採收。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穫。穀子貯藏期不超過12個月,即銷售即加工。

(五)質量特色。

1。 感官特色:顆粒圓潤飽滿,色澤金黃,外觀油亮;蒸煮香氣濃郁,口感柔軟光滑,粘甜可口。

2。 理化指標:直鏈澱粉≤20。0%,膠稠度≥80mm。

3。 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蔚縣木瓜杏幹

張家口幾大特產,歡迎大家瞭解

蔚縣木瓜杏幹是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的特產。蔚縣木瓜杏幹以其個大、肉厚、含糖高、香甜可口的地方特色在周邊地區也頗有名氣。

河北張家口蔚縣特產—木瓜杏。木瓜杏因其果實含糖適中,形似木瓜而得名。其中含大量的維生素和氨基酸,經常食用可起到抗衰老、助消化、降血脂血壓,生津止渴,健脾開胃之功效。木瓜杏幹經過全封閉室內高溫烘乾而成,製作過程不與任何有害物質接觸,既保持了木瓜杏自身得營養成份,同時又殺滅了自然帶有的細菌,不含任何新增劑,是上乘的天然食品。蔚縣木瓜杏幹塊大肉厚,酸甜可口,尤為兒童所喜愛,是外出旅遊,消夏避暑,饋贈親友之佳品。

木瓜杏幹真假區分其實很簡單: 木瓜杏幹口感較甜,柴杏幹較酸且落口有苦感;木瓜杏幹全身色澤淡黃,柴杏幹背部發紅色肉發黃;木瓜杏幹塊形偏小,柴杏幹較大;木瓜杏幹木質纖維含量較少,柴杏幹木質纖維較粗且多;木瓜杏乾肉質細膩,柴杏乾肉質成份較少柴絡較多;木瓜杏幹質地柔軟,柴杏幹質地較硬;木瓜杏幹形狀微卷形不規則,柴杏乾片大幹燥呈圓形;木瓜杏幹香氣濃郁,柴杏幹則氣味暗淡;購買木瓜杏幹建議到正規店鋪去買。最好找能提供全國工業生產許可證等相關手續的,有質檢報告的。其實產品優劣一吃便知

糖麻葉

張家口幾大特產,歡迎大家瞭解

糖麻葉是蔚縣人的傳統小吃,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有許多飯莊面鋪都在製作,在街頭售賣。

特點:外形齊整,四頭均勻,外脆裡軟,鹹甜適宜。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