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西疇三光片區:昔日石窩窩今朝“聚寶盆”

由 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 發表于 藝術2022-08-16
簡介“下一步,我們三光村將種植以獼猴桃為主的水果產業,把三光石漠公園打造成具有石漠化特色的生態產業田園綜合體,發展旅遊經濟帶動群眾致富

林流光這個名字好不好

盛夏的西疇,湛藍的天空下,滿是一片碧綠。站在興街鎮三光石漠公園的觀景臺上,只見一條條蜿蜒盤旋的鄉村公路連著各村各寨,延伸到獼猴桃產業園的田間地頭,藤蔓上即將成熟的一串串獼猴桃很是逗人喜歡。

記者眼前這一圖畫般的美景,是一代又一代西疇人民發揚“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換來的滄桑鉅變,讓昔日的亂石旮旯變成了宜居宜遊宜業的喀斯特綠洲。

西疇三光片區:昔日石窩窩今朝“聚寶盆”

“三光”這個名字就是因過去“樹木砍光、水土流光、年輕人走光”而得名。多年來,透過對該片區實施“山、水、林、田、路、村”綜合治理,堅持“山頂戴帽子、山腰繫帶子、山腳搭臺子、平地鋪毯子、入戶建池子、村莊移位子”的“六子登科”石漠化治理模式,重點實施“生態修復、水利設施、農田整治、道路建設、村莊建設、產業發展、扶貧開發、機制建設”八大工程,改善了當地的人居環境和群眾貧困狀況。

2016年,西疇縣引進文山州浩弘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到三光片區流轉5000畝土地種植獼猴桃。流轉的土地涉及3個村委會9個村民小組,每年公司支付給群眾的土地流轉費用有310萬元。

西疇三光片區:昔日石窩窩今朝“聚寶盆”

“我家有17畝土地租給公司了,每年有1萬3千多塊錢。”在獼猴桃產業園裡務工的興街鎮老街行政村老黑箐苗族村群眾楊家菊,一邊在地裡做農活一邊介紹著家裡的情況。把土地流轉給公司後,58歲的她被公司招到獼猴桃產業園裡務工,僅她在一年在公司務工收入有2萬多元,其丈夫到周邊做臨工,兒子和兒媳又在省外廠裡務工,一家人每年都有10多萬元的收入,家裡建蓋了兩層半的磚瓦房,還買了一輛小汽車。黨委、政府又把老黑箐苗族村打造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美麗村莊,建了鬥牛場,還開辦了苗族花山節。

西疇三光片區:昔日石窩窩今朝“聚寶盆”

和楊家菊一樣,常年在獼猴桃產業園務工的群眾還有很多。公司每年需要用工1。2萬餘人次,用工高峰期每天有100多人在園區務工,帶動當地群眾就近就業增收。

“我們種植的獼猴桃和林下養殖的烏骨雞,都是獲國家綠色、有機認證的。” 獼猴桃產業園負責人陳登貴說,為了做好迴圈農業,公司在獼猴桃產業園發展林下烏骨雞養殖,今年存欄1。5萬隻,出欄2萬隻;去年又投資380萬元建成存欄300頭牛的養殖場,目前已存欄200多頭肉牛。

西疇三光片區:昔日石窩窩今朝“聚寶盆”

浩弘農業公司注重農業科技對產業發展的作用,與科研院校、企業合作,引進技術、人才和良種,建立了專家工作站,培養了一批批農業專家和技術人才。公司先後投資了680萬元,建成880平方米的果品分揀車間、1536平方米的科技館和300噸鮮果貯藏量的冷庫,使採摘的獼猴桃可保鮮至次年3月,並建成了現代農業產業園物聯網大資料,將實現資料監測和精準朔源。

能在這石漠梯地裡發展獼猴桃產業,得益於國家幫助建設了相應的基礎設施,特別是獼猴桃產業園區高效節水噴灌系統的改造,有效防止冬春季節乾旱缺水。

西疇三光片區:昔日石窩窩今朝“聚寶盆”

“我們園區有紅心、綠心和黃心3個品種的獼猴桃。”公司技術部經理鮮思躍詳細介紹了獼猴桃的品種。他說,8月中旬,紅心的獼猴桃就成熟可採摘上市了,9月份可以採摘綠心的獼猴桃,11月份可以採摘黃心的獼猴桃。

今年,種植的5000畝獼猴桃已全部進入掛果期,預計有600噸的果子,有望實現1200萬元的收入。

據瞭解,2019年,西疇三光國家石漠公園透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批准建設;2021年,西疇國家石漠公園景區被認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西疇三光片區:昔日石窩窩今朝“聚寶盆”

如今,三光國家石漠公園為前來觀光的遊客呈現萬畝石漠梯田人文景觀,展示了“西疇精神”、石漠文化和觀光農業、民俗體驗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

“下一步,我們三光村將種植以獼猴桃為主的水果產業,把三光石漠公園打造成具有石漠化特色的生態產業田園綜合體,發展旅遊經濟帶動群眾致富。”三光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有裝介紹說。

本文來自【雲南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及傳播服務。

ID:jrt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