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投的專案沒迎來風口很悲摧,你永遠需要後續投資人和二級市場認可

由 融資中國 發表于 藝術2022-08-09
簡介泰中合還是會基於軍工產業的細分賽道,相比於頭部機構我們管理規模沒有那麼大,但是小不代表不強,我們在軍工領域的投資佈局、投資專案還都是比較強的,未來也會持續地深耕,從軍工產業鏈來為企業進行賦能,會給投資人帶來非常好的回報

別人說我直觀是什麼意思

投的專案沒迎來風口很悲摧,你永遠需要後續投資人和二級市場認可

中國歷史上的每一次監管和改革都會對某些行業帶來底層邏輯的顛覆。今天,我們正站在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重要轉折點上。社會公平、可持續發展以及互動科技的自主可控等所帶來的機遇正在敞開,高階製造國產替代的投資機會正在展現,來自於消費升級的新消費和新商業正在崛起,其中的專精特新的小巨人將是投資行業的真正的風口,同時也有萬物數字化和能源清潔化,碳中和和ESG概念的投資挖掘機會。

2022年1月12日至13日,由融資中國主辦,融中財經、融中母基金研究院、融中諮詢協辦的“融資中國2022(第十一屆)資本年會”在上海·魯能JW萬豪侯爵酒店隆重舉辦。

過去的幾年裡,VC行業似乎一直在追逐風口,在未來,VC投資確定的投資邏輯和理想的投資機會在哪裡?大消費領域的投資是否已經泡沫化?科技領域的投資在未來的投資變化?如何發現和投資產業生態、產業鏈條成熟度比較高的投資細分領域?面對機構頭部化,投資領域集中化的趨勢,選擇專業化投資還是做綜合性投資?

針對以上問題,以“中堅力量,VC投資需要開啟想象力”為主題,大會進入VC專場環節。蘭璞資本創始合夥人黃節、泰中合投資管理合夥人雷洪亭、盛宇投資管理合夥人梁峰、金沙江聯合資本主管合夥人潘曉峰、富坤創投管理合夥人王晗進行了精彩的觀點碰撞,盛景嘉成創始合夥人劉昊飛為論壇主持。

以下為融資中國2022(第十一屆)資本年會中,“中堅力量,VC投資需要開啟想象力”環節精彩演講實錄,由融中財經整理。

劉昊飛:大家好!臺上各位投資人、同行們大家下午好!我們這場論壇聚焦在VC階段,對VC階段的投資來說,既要有一定的預判性,又要有一定的確定性,二者結合在一起對VC階段的特色做出了定義。先請各位嘉賓做一下自我介紹,然後我們就開始論壇的問題。

黃節:我來自蘭璞資本,我們蘭璞是專門關注半導體領域的投資機構,在過去三年裡,我們大概調研了1100多家企業,投了三十家企業,我們的投資率大概是每看一百家投2。5家。大家知道半導體比較熱,我們趕上了這個機會,投的專案比較靠前,結果還不錯。如果從基金的層面來看,年化收益率IIR超過46%,這也算是從時間視窗角度抓得比較好的。

雷洪亭:大家下午好!我來自泰中合投資,我們是專注于軍工科技投資的管理公司,我們主要的合夥人來自於國家軍隊的裝備機關、證券交易所,是產融結合的團隊。目前我們經歷了七年的佈局,已經形成了“機彈箭星網”的全產業鏈投資佈局,目前已投的專案陸陸續續有四家上市,投資收益還不錯,有七倍到十倍的浮盈。

未來泰中合還會持續佈局整個軍工產業鏈的投資,整體而言我們是在軍工領域細分賽道專業的管理基金,謝謝。

梁峰:大家好!我來自盛宇投資,我們在一級市場主要集中兩個賽道,一個是科技,一個是醫療。我是負責科技賽道的合夥人,科技賽道我們關注半導體和航空航天的材料,這兩塊我們採用的打法還是找到產業當中的產業龍頭,和產業龍頭合作起來共同沿著全產業鏈佈局。目前來講我們在半導體領域無論是設計還是裝備和材料,以及到更上游我們都做了相當全面和綿密的佈局,接下來我會詳細分享我們的一些投資心得,謝謝大家。

潘曉峰:大家好!我來自金沙江聯合資本,我們是一家早期科技類創投公司,智慧製造是我們主要的投資方向,這個領域會關注幾個重點產業鏈,比如光電、新能源汽車、智慧汽車產業鏈,以及新能源產業鏈,這也是我們的打法,我們比較注重產業鏈的佈局。

當然我們也看產業網際網路,也看數字經濟,所以現在也不糾結是硬科技、軟科技。我們不拒絕成長期的優質企業,看得懂、看得會,管得住、投的進、退得出,這是我們看專案的標準,不會糾結領域和階段,當然我們也有配置的方法。

從2021年開始我們組建了生物醫藥團隊,這是長週期結構性大的機會,所以我們也在市場上做了一些投資,謝謝。

王晗:我來自富坤創投,我們是2018年成立的,基於本土專注成長期到VC期私募股權管理機構,我們有12只人民幣基金,關注方向在先進製造、TMT、生物醫藥板塊。潘總提到的有意思的一點,他是不拒絕,而我們是以成長期為主,但不拒絕更早期一點的階段。在座雖然是VC專場,但大家都在往前後兩端延伸,我們整體公司AUM接近50%,其中有25%來自於深圳、蘇州、北京、成都等地方引導基金,我希望未來在關注的這些領域跟在座諸位有很好的互動和合作,謝謝。

劉昊飛:我們盛景嘉成從2010年開始做直投,直投三個關鍵詞叫早期、小B、科技。2014年開始做母基金,是覆蓋中國、美國、以色列的全球化、全階段的市場化母基金。我們覆蓋的專案中陸續有190多個完成上市,覆蓋效率還是比較高的。我們直投總共投十幾個億的現金出去,已經分配了三十多億回來。目前在管和已分配的資金一共六十多個億,也取得了比較不錯的歷史業績。

01

踩準節奏,找到長期風口

劉昊飛:切換到正式討論的問題,融中給我們第一個問題是關於風口的問題,對於VC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細分賽道沒有起勢,是不知道怎麼下注的。對於天使來說可以押賽道等時間,對於VC來說一定是拐點基本上到了,或者已經到了。風口對於VC投資來說非常重要。

但是我覺得從這個角度來講,因為給我的問題是說VC行業在追風口,我認為有一部分人在風口,有一部分人在創造風口。今天能在臺上的各位,一定有自己的能力,踩準一些節奏,才能給LP創造不錯的回報。所以請大家分享一下你們過去從業這麼多年裡成為風口的機會或者踩中非常好的風口,分享一下你們的經驗所得。

黃節:我本人不太用風口的概念,因為風什麼時候停的時候你是不知道的。現在半導體投資特別的熱,我先分享一下我對半導體這個賽道的看法,我們認為半導體這個賽道是一個既長又寬的賽道,長是指它的黃金時間視窗很長,原因也很簡單,一個是我們國家跟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比較大,另外這又是國之重器,國家的關注不會很快消失,所以從時間視窗來講是長時間的視窗。

同時,半導體行業本身就是週期性的行業,它的週期本身也比較長,基本上十年一個週期。

第二個長是指半導體的企業從零到上市或者到發展成一定的規模所需要的時間很長。我們做過統計,在科創板出來之前半導體類企業從一開始到上市平均需要的時間是14年,科創板來了之後大大縮短了這個時間,但至少也要五六年甚至更長。

寬的意思是,我們認為在半導體領域裡有很多細分的賽道,因為一個是科技新的技術和創新不斷的湧現,另外就是新的應用也會不斷的出來,因此總會有很多的細分賽道產生。對我們來講,我們整個投資策略可以用四個字概括,“守正出奇”。“守正”是在合理的估值下抓到主賽道的頭部企業,“出奇”是抓到細分賽道的隱形冠軍。這樣才能給LP帶來好的回報。

劉昊飛:梁總講講您覺得看得比較不錯的風口或者未來的風口。

梁峰:風口這個詞大多數機構都不太喜歡,我理解的有兩個層面的意義,一個是賽道的堅守和轉換,這麼多年股權投資發展到今天還是堅持專業化,堅持往有資源、有能力的能力圈賽道去做,而不是隨“風”起舞,這一點業界已有共識。從另外一個層面看,投資也確實需要關注“風口”,換句話說,投資在把握準企業價值的同時也需要踩準節奏,任何一個投資機構無論是從哪個層面來做,也需要有一定的財務效益。

從我們的投資實踐來看,比如說我們投半導體這個賽道,我們最早從2006年進入這個賽道,我們當時把半導體的晶圓製造、封測、設計做了一定的梳理,我們在2005年的時間點上就看到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成長,但我們認為整個半導體產業成長是有梯次的,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和勞動力密集的半導體封裝產業在中國獲得最先發展的產業機遇會更大。所以我們當時主要投了封測產業的龍頭企業的華天科技,而其後的15年華天科技的業績和市值都獲得了20倍以上的成長。在研究封測產業後,我們又集中梳理了晶片設計行業,但我們當時的判斷是中國晶片設計企業要想突破國外競爭對手的封鎖還有相當長的道路去走。

到了2016年、2017年,我們研判整個半導體產業迎來了歷史性發展機遇,這時我們開始全面、深度佈局整個產業鏈。目前,我們基於高價值節點和關鍵節點兩個維度,集中梳理了晶片設計和裝備及材料兩大賽道。就晶片設計賽道而言,我們進行“網格化”的梳理,即分別從半導體水平分類和垂直應用場景兩個維度分進合擊挖掘細分賽道的投資機會;就半導體裝備和材料賽道而言,我們採取重點關注封測領域、兼顧晶圓製造領域的策略。

這個歷史機遇源於半導體產業面臨的兩大變化。首先來技術的大變革。數字化和智慧化時代的到來,給半導體產業帶來了算力、儲存能力以及整合度均飛速提升的直觀變化。在此基礎上,技術創新和場景迭代引發的產業變革和升級的新機會將會不斷湧現;其次是供應鏈的大重組。半導體一直是充分全球化分工的行業,在原有全球化的背景下,其產業鏈已經在向中國大陸進行遷移。而突如其來的中美全方位對抗快速形塑了新的地緣經濟格局,由此也催生出以關鍵供應鏈自主可控和區域整合為特徵的半導體“平行供應鏈”體制,從而以前所未有的力道全方位加速了整個產業的國產化程序。

在這個背景下,應該有三類企業的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第一類是“逐鹿之群雄”,是此前在賽道里已有積累的成熟企業和頭部選手,其量產產品的效能和品牌已被客戶接受,可以快速在業績上受益於“平行供應鏈”帶來的轉單效應;第二類是“螞蟻雄兵”,是目前國產化率非常低的領域(如車規級晶片、高階裝備及材料領域)的有技術積累的創業企業,現有企業的產品尚不足以完成替代,可以有快速驗證、量產併成長的機會;第三類可謂“尖角小荷”,是深耕場景並尚待市場驗證的技術創新類企業(比如端側人工智慧晶片等創業企業),它們與國外企業不存在明顯的技術代差,甚至因為國內數字化、智慧化以及5G等的發展更為迅猛而獲得“先行先試”的產業機遇。

02

只要站在正確的賽道上,

不在乎風什麼時候來

劉昊飛:謝謝,後面兩位嘉賓給你們加一個命題。你們有自己擅長的賽道,能否把碳中和這個賽道跨界結合起來,前面兩位都談到半導體行業和軍工領域,碳中和是國家大的政策,所以請兩位發揮。

潘曉峰:碳中和是很大的課題,與科技創新型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關係。直接一點的可以談新能源相關的,從發電側來說綠色能源,在這個階段來講,我們更側重於價值發現和價值培育,相對長週期的過程。

其二,風也是一陣一陣的,浪也是一波一波的。我們當下迭代技術越來越快,錯過這一波還有下一波的機會。回到太陽能電池,我們十幾年前效率才十幾,我們兩頭在外,市場矽料是在國外進口的,幾百美元一公斤,市場都是在國外的,還有核心的一些技術我們都落後於歐美。但是這也催生了很多的機會,比如說薄膜,隨著碳中和技術上又到一個新的階段,現在大家談太陽能更多的是說HIT技術,也就是都有機會介入,不需要糾結,更多的是倒回去看我們自己的投資邏輯。

我經常和團隊講我們能做哪塊?哪塊是我們主動去佈局的?我們要主動去看趨勢,我提前站在這裡風來到了才可以吹,只要站在正確的賽道上,我就不在乎風什麼時候來。我們自己來講,第一,一定要專注創新驅動,最好是技術創新驅動的產業變革;第二,一定是相對來說是長週期的機會我們才去做,因為我們是價值發現、價值培育的機構。

我不是基於交易、基於博弈,基於交易、基於博弈我們在T+0、T+1就可以實現了,我們要有相對長的週期,要足夠大的空間,這才是我們主動去佈局的機會。大家很容易能形成共識,但怎麼能做到?大家要提出要求,看得到機會不一定能找得到機會。首先要找得到;然後要看得懂,看得懂要是真懂;看得懂你未必投得進去,你投得進去說明對它有某種價值,除了錢之外的某種價值。

第四個你能否管得住?如果早期的企業沒有一定運營上掌控的能力,這也是很要命的。最後一個能否退得出來,我說的退得出來是在基金設定的期限之內有沒有能力退出來。做到這五點,我對領域和階段都不糾結了,我們不拒絕機會型的投資。包括我們現在講新能源,以太陽能為例,我認為現在是一個風口,除了HIT等現在非常熱,可以看得到它和現有的電池技術結合會把轉化效率推升30%以上,單單這一個裡面就有很多的機會了。

因為一旦有新的技術,就會有新的工藝,就會有新的產能,新的產能就會帶來新的王者,整個格局就會改變。

王晗:我們做VC有一點怕“風口”這個詞,我們在管理過程當中希望說利用好風口做好已投專案的融資,這一點大家肯定是歡迎的。如果說單純因為某個當下的熱點導致我們投資階段、成本可能有大幅度提升,我相信在座各位都會非常審慎,作為一個成長VC階段的機構,主要風險管理手段就是把前期投資階段的泡沫儘量擠壓。

比如說上午很多嘉賓也談到我們2021年整個IPO數量二百多家,我們在公司內部也調閱了一下IPO的融資額,先進製造、網際網路、電信增值服務也是融資額比較高的,我們把某些大的單個專案剔除之後,我們發現剛剛說的幾個行業,你的基金五年之前就佈局了,那這個風口被你趕上了,就可以利用目前的風口把基金的收益做得比較好。

前面提到的關於碳中和,碳中和國家出臺了這麼多政策,這是比較長的風口,這個風口不管是不是專注這個領域或者正在建設關於碳中和相關VC基金或者團隊的機構,我覺得未來幾年在這個領域肯定是值得的,因為碳中和賽道可以說也是比較寬廣的,包括企業SaaS服務的智慧化,如果不談能源資訊化管理,我覺得基本上也談不了碳中和,包括幾位同仁提到的太陽能以及現有的基礎設施改造,太陽能往材料端的工程延續等。

我們去年考察了能源智慧化的專案,現在已經有一些相當積累的團隊。我們國家是基建大國,大部分公司對自己的基建管理都有強的降低增效的需求,把電力這條線延伸到天然氣以及水務之類的資源資訊化管理服務,有一些體量不大的團隊湧現出來了,透過資訊科技幫助現有的國網等做好工程中的降本增效,像這類專案也算是碳中和比較不錯的發力點。

其他的關於太陽能第幾代,比如說隆基透過規模效應走出來的,這也是我國有相對統一且廣闊的國內市場。我們可以利用中國的市場規模效應做到比較好的單一成本的下壓,這是我們的優勢。我們把握風口時可以延著這幾條主線,以及透過IPO市場統計出來真金白銀得出來的風口,帶著我們的思考,在三到五年甚至更長的週期,這些是我們在發現未來風口的投資邏輯。

劉昊飛:感謝,黃總請您補充一下剛才提到的主賽道以及細分賽道。

黃節:其實什麼是主賽道有一個簡單的判決,看到大白馬都投了的專案那一定是主賽道。具體來講像5G、AI、GPU、EDA,汽車電子等。比如我們投了一個汽車自動駕駛中控晶片公司,天使輪進去兩億估值,上一輪變成了104億了。

我再舉一個細分賽道的例子。比如說電視機上用的HDMI音影片介面晶片。很多人會認為這個天花板比較低,我們看了以後發現實際上它的市場規模是挺大的,大概有近百億的銷售額,對於小公司來講這是相當高的天花板。另外高速HDMI標準來了之後,它的底層技術是高速SerDes,這裡面有很多地方可以創新的。比如說我們看到許多地方大螢幕用的特別多,大屏後面都是HDMI來連線的。但HDMI的傳輸線有很致命的缺點,傳不遠一般也就十米左右。

我們投的這個公司因為懂底層技術,他們做了一個轉換,把HDMI進行轉換成RJ45介面,用普通的網線連線一下子可以傳一百多米。我們做盡調的時候問做工程的朋友,市場有需求嗎?他說這不得了,因為HDMI電纜不規範,不知道能傳多遠,需要一根一根的電纜去測試,現在有了這個轉換,一下子可以傳100多米。我們喜歡的賽道是別人認為天花板很低,實際上天花板很高,競爭不充分,毛利又很好。這種細分賽道是層出不窮的,所以把這個問題想明白了,心就靜了,不用追那些高估值的主賽道。

劉昊飛:實際上風口這個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義,並沒有人把它做過統一。我感覺臺上幾位投資人不太喜歡風口這個詞,是因為這個詞用得太多,代表一種追熱潮。但實際上做創投這個行業,投的專案沒有迎來風口是挺悲摧的事,你專案跑出來需要有後續的投資人,乃至於二級市場的基金認為這是有持續發展機會的賽道,願意投資金進來,這是做好投資的必要條件。

基金都是有周期的,尤其是人民幣的投資,“5+2”在今天是一個常態,放在很多年以前都覺得長;未來“8+2”是常態,即便這樣做創投也不能說未來三年你投的專案/賽道才迎來爆發,所以對於投資機構來說也是一個考驗,我們認為還是要選到能夠起勢的賽道。

另外,談到風口的持續性,我認為這個問題實際上還是在於你對於趨勢的判斷。技術在商業上產生變化一般來說會有延遲,一個革命性技術出來也並不會馬上在商業上應用,中間可能要有基礎設施的普及、理念的普及,有一定的滯後性,這個滯後性可能是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但每個技術都會引發大家的想象,這個想象足夠強就會產生像2016年的AR、2017年的數字貨幣、區塊鏈,但實際上真正商業化還需要幾年的時間,在那時候很高估值投進去的錢最後都會灰飛煙滅,我們本質上還是要看清楚未來的趨勢和切入的打法是不是合理,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盛景最關注的是產業網際網路領域,2016年我們三億多估值投了一家做產業網際網路的平臺,為什麼那時投進去?因為我們看好這個方向,認為團隊比較強。後來,他們很快在2019年完成上市(主機板603613),上市之後八十多億的市值,這幾年每年都是翻倍的增長,2020年和2021年的淨利潤幾乎都是百分之百增長,我們投進去兩千萬現在變成十幾個億回來。這就是對賽道的一個預判,而且進入的時間點還是比較OK的,這樣既不會錯過又不會讓你的資金有閒置。

03

從產業中來,到產業中去

劉昊飛:最後一輪問題是關於機構本身的問題。今天整個生態裡,頭部的機構基本上以綜合基金或者多個行業基金為主,但是關注的領域會有一定的差異化。在今天的格局之下,在座的各位如何做好自己的機構和組織的建設,包括人才的培養?請簡單分享一下你們各自的經驗。從王晗總先開始吧。

王晗:謝謝,關於這個問題尤其是資源向頭部集中的問題,不單單我們感受到,被投企業也會感受到,像2017年市場有白馬股抱團。我們這個行業裡,尤其是大量的國資進入這個行業之後,本身融資成本比民營基金低,所以他們在頭部把控資源也會比某些傳統PE/VC融資規模會大一點,這就要求整個行業參與者做好自己的差異化以及隊伍建設。

走綜合還是走專業?顯而易見還是往自己聚焦的幾個行業專業去進一步滲透。

第一,從隊伍上,複合型人才要更多,真正有行業從業經驗的人以及具備PE/VC契合的財務和法律的知識。我們的人才隊伍建設包括醫藥方面出身或者電子工程方面出身的人才,以及我們過往有一百多家企業投資,其中包括三十多家IPO併購退出的企業,要應用好已投企業的資源池。我們在瞭解或者接觸專案來源的過程中,不違反資訊披露的原則下,我們會和已投企業中的上市公司做很多良性互動的交流。

在某些細分領域,我們雖然具備一定的投資積累和隊伍建設,但我們仍然要聽這個行業,尤其是這個行業裡一線人員的意見,把這一塊的良性互動建立起來之後,可以在企業走專業化投資的基礎上來講,提供更好的安全墊。

潘曉峰:核心一點我認為還是差異化,怎麼做到差異化?集中就談一點,從基金投資來說,你的專案源是非常重要的。我認為目前大的趨勢是資金向大規模的頭部企業集中,這是不可避免的,還有一堆CVC背靠大的資源,我們一定要有自主開拓型的專案能力。

我們是延著產業鏈自己梳理的,另外就是要充分利用好你的所投專案就是你的資源方,你培育的圈子這就是你的資源圈,應該藉助資源圈的力量,延著產業鏈或者工業鏈上下游自主發掘上下游的能力,這是我們的基礎能力。如果不具備這種能力的話,競爭會越來越加劇,你的空間會縮短擠壓。

梁峰:一句話概括,從產業中來到產業中去。怎麼理解“從產業中來”?

第一,從投資團隊來講,我們越來越多選擇具有學科背景和行業背景的投資經理和投資團隊,用來和我們的產業方、被投企業進行更深層次的對話和溝通。

第二,LP結構的產業化,不同於大多數基金的募資方向,我們更多走向產業資金。除了剛才講的由來自產業的投資團隊進行產業鏈上下游梳理之外,我們在LP結構層面也做上下游的佈局,不僅為被投提供供應鏈服務,也提供客戶資源,同樣的基金裡我們提供泛半導體的上下游產業資源和能力。

比如說最近成立的盛宇華天產業基金,就是以“從產業中來”的投資團隊和產業能力打造新一代CVC的創新模式。

“到產業中去”是什麼?也是兩點。第一,我們有一個口號叫“一產業、一夥伴、一生態圈”,在細分領域找到合作伙伴,這個合作伙伴無論是從產業資源、行業地位都有它的獨到之處,這個過程當中構建自己的能力圈,從而形成產業資本和財務資本結合的CVC升級版。

第二,不就單一專案、單一領域進行判斷和投資,而是全面梳理和佈局全產業鏈。這裡最重要的是從產業和財務的雙重視角判斷企業價值。比如就半導體裝備和材料領域來看,不能單從一個細分領域的市場天花板的財務角度進行判讀,更要看專案在產業鏈上的“補鏈”價值以及其後產品線拓展的空間,以及多層次資本市場給“專精特新”企業帶來的市場流動性價值。

總結下來,我們的戰略就是從產業中來到產業中去。

劉昊飛:軍工領域目前還沒那麼擁擠是吧?

雷洪亭:泰中合致力於成為軍工領域最優秀的創投基金,這定義了我們專業化的基礎。我們始終不渝地堅持專業化發展道路,這也是我們的資源所形成的,因為我們對軍工整個裝備體系未來發展方向比較瞭解。

基於此我們也形成了自己的產業圖譜,把整個產業鏈都研究得非常透,每個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也都非常的熟,未來發展方向也比較瞭解。所以說在研究層面做研究的升維,這是我們打造專業化的基礎——做深度產業鏈的研究。

我們的投資策略是對產業深度認知,另外有產業人脈以及產業深度賦能和資源,只有講共同的故事才能進行真正的賦能。從專業化的角度來看,這兩年像母基金、產業引導基金以及社會企業家投資人,他們在做股權投資、軍工投資時,有很多主動找到我們進行參與,與產業裡深耕幾十年的團隊合作來進行投資和佈局。

從產業鏈來講,未來發展最好的方向就是專業化。泰中合還是會基於軍工產業的細分賽道,相比於頭部機構我們管理規模沒有那麼大,但是小不代表不強,我們在軍工領域的投資佈局、投資專案還都是比較強的,未來也會持續地深耕,從軍工產業鏈來為企業進行賦能,會給投資人帶來非常好的回報。

黃節:對於投資來講我們是“新兵”,還在學習的過程,我講幾點簡單的體會。

第一,對於年輕的員工,應該讓他感覺到在公司工作能夠學到東西;第二,能夠發揮作用。我們現在的扁平組織架構,很多的決策都是非常民主的,大家都可以討論,能感覺到在工作層面,意見都能聽取,減少內耗;第三個就是全員Carry。

劉昊飛:我們認為投資行業往後每個機構的人員效率會越來越高,行業的總體從業人數會比現在進一步減少,機構數量也進一步收縮。這也許是個好訊息,也許不是好訊息,但每個存活下來的機構的人員專業化程度會更高,數字化管理在行業裡會有很多滲透。另一方面,未來在各個不同的細分專業基金裡,專業化的程度會更高,這是我們總的看法。非常感謝這場論壇各位嘉賓。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