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路博士”點石成金變廢為寶

由 日照新聞網 發表于 藝術2022-07-23
簡介經過1年的科研攻關,王書雲團隊研製出了提升瀝青與花崗斑岩黏結力的抗剝落劑,開發出用於測定石料與瀝青黏附性的裝置,成功申請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從根本上解決了公司原材料價格高、渠道窄的難題,有效解決了花崗斑岩下腳料的回收利用問題

化學實驗下腳料是什麼意思

□ 本報記者 孟令洋

藍天白雲下,巖馬湖微波盪漾,九曲花海環湖綠道盤旋在獨孤山畔,漫山鮮花爭相怒放。騎行愛好者們紛紛來到這條綠道,穿越花海,暢行山水間。

作為棗莊首條綠色低碳零排放農村公路,九曲花海環湖綠道使用了抗疲勞、溫拌全再生瀝青。“每使用一噸新材料就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7千克,整條路預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6。6噸。”言語間,山亭交通發展集團總經理王海濤透露著自豪。昔日的尾塵廢料如今成為修路材料,不僅節能環保,還為企業降低了成本。

什麼樣的技術能讓尾塵廢料“變廢為寶”呢?這還得從山亭交通發展集團下屬企業棗莊市順達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下簡稱順達公路工程)引進的“路博士”——王書雲說起。

2017年,時任順達公路工程總經理的王海濤發現,山亭區內一些礦山企業在開採花崗岩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無法有效利用的下腳料,存放佔用了1000多畝土地。當地每天卻需要從連雲港、青州等地購買大量玄武岩石料用於生產瀝青混合料,生產成本非常高。

“如果花崗斑岩石料能夠替代玄武岩石料,那該多好!”彼時,一個大膽的想法浮現在王海濤腦中,這不僅能夠降低企業生產成本,還能解決礦山開採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

說幹就幹。王海濤組織技術人員進行了多次嘗試,均以失敗告終。此時,他認識到必須請高層次專家來解決這個問題。透過多方聯絡,他找到了北京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專攻路橋材料研發的王書雲博士。

經多次對接洽談,2018年1月1日,王書雲博士正式與順達公路工程簽訂了合作協議,在山亭區建立博士工作站,開展瀝青混合料應用研究。

如何讓王書雲博士帶領的團隊安心在山亭工作,儘快攻克技術難題?王海濤開始琢磨“用環境留人、用事業留心”。順達公路工程投入600餘萬元,在山亭區西集鎮銀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設立專家工作室,建成專家實驗大樓,設定化學實驗室、瀝青實驗室、集料室,購買了自動瀝青脆點試驗器等裝置100餘臺套,確保所有基礎實驗在山亭能夠全部完成。此外,在山亭區財政給予每位簽約博士一次性科研經費補助200萬元的基礎上,順達公路工程每年又為博士工作站撥付科研經費500餘萬元。

順達公路工程還從公司內部挑選科研技術水平較高、能力較強的優秀職工,到博士站擔任助手,提供“一對一”優質科研服務。經過1年的科研攻關,王書雲團隊研製出了提升瀝青與花崗斑岩黏結力的抗剝落劑,開發出用於測定石料與瀝青黏附性的裝置,成功申請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從根本上解決了公司原材料價格高、渠道窄的難題,有效解決了花崗斑岩下腳料的回收利用問題。

“真是我們的‘路博士’啊!”王海濤對王書雲博士的研究成果讚不絕口。在隨後的生產中,花崗斑岩成功應用於瀝青混合料技術,大幅降低了瀝青混料成本,盤活了大量花崗岩下腳料,促進了生態環境保護。

隨後,王書雲博士團隊針對瀝青拌合站尾塵汙染治理難題,又成功開展了瀝青拌合站尾端廢料消納製備CLSM的試驗研究專案,獲得了三項發明專利、一項實用新型專利。

建造棗莊首條綠色低碳零排放農村公路——九曲花海環湖綠道所用的6000餘噸基層材料全部使用了尾塵廢料,未使用1公斤原生碎石。

盛夏時節,九個彎道曲折蜿蜒,點綴上彩虹七色,賦予這鄉間公路獨一份的浪漫。“週末帶著孩子來這裡看看山水、看看鮮花,很愜意。”棗莊市民滿偉偉說。

根據測算,順達公路工程使用一噸尾塵廢料可節省治理費用300元,不僅每年為企業節省了450萬元的處理費,還可實現額外收益約150萬元,真正把尾塵廢料變成了金疙瘩。

在王書雲博士的引薦帶動下,順達公路工程又陸續邀請神華集團高分子領域專家賴世燿、河南理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張玉龍等來到山亭區,與企業聯合建立博士工作站。賴世燿利用煤基固廢研發的超硬質瀝青,不僅降低了環境汙染,而且解決了瀝青路面車轍病害技術難題。該產品以3000元每噸的價格投放市場,價格遠遠低於進口產品,降低了公路造價。來源:大眾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郵箱地址:ahhfxmt@foxmail。com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