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著名作家王蒙鄭州再開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青春萬歲"

由 大河報 發表于 藝術2022-07-13
簡介兩年前的春天,先生曾和鄭州讀者暢聊“永遠的閱讀”,當時他對大河報記者說“人要不停地啟用自己”,這兩年王蒙也確實沒閒著,他將目光聚焦到中國傳統文化,力求多角度解讀先哲的智慧密碼

青春萬歲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著名作家王蒙鄭州再開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青春萬歲"

△王蒙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文 白周峰 攝影

核心提示:

有這樣一位作家,被譽為“本身就是一部濃縮的當代文學史”,他就是文化部原部長、著名作家王蒙先生。兩年前的春天,先生曾和鄭州讀者暢聊“永遠的閱讀”,當時他對大河報記者說“人要不停地啟用自己”,這兩年王蒙也確實沒閒著,他將目光聚焦到中國傳統文化,力求多角度解讀先哲的智慧密碼。3月22日在嵩山書局舉行的這場名為“閱讀經典”的講座,便是他的最新思考結晶。

再次見面,儘管能感受到時光留下了新的痕跡,但84歲高齡的王蒙依舊精神矍鑠、青春依舊,風趣幽默一點沒變,幽默的言辭和通達的觀點,讓鄭州讀者領略了這位大家的深厚積澱和魅力人格,他還透過記者問候大河報《河之洲》文化週刊的讀者朋友。

著名作家王蒙鄭州再開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青春萬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現場提問

◆談經典:把經典當作“活的”來體會

84歲的王蒙正值本命年,紅色襪子非常奪目,講座也激情似火。他侃侃而談,雖然聲音不如過去鏗鏘,但講到動情處還會用肢體配合,引得笑聲不斷。談到典籍學說時,王蒙化身“段子手”,不時蹦出“肝顫兒”“肝火旺”“雷人”等俗語和流行語,旁徵博引古龍小說、黑格爾哲學等中外作品,聽著津津有味。

這場以“閱讀經典”為名的講座,一開場,王蒙先謙虛地說,自己不是古典文學的專家,底子有限,“不過自以為有個長處,就是把所有經典都是當作活的人、活的思想來體會,從中感受到一種生機和活氣,從中方能學到真正中華文化的智慧,對當下有一種啟發”。

他建議,讀經典要自己先嚐試著理解,而不要陷入太專業的解釋,“比如對《紅樓夢》,有一些解讀太專業太對了,反而讓人望而生畏,害怕而不敢去讀。”講到《論語》中的“人不知而不慍”,他的解釋就頗有新意:“對心中沒有惡意所說的一些話,君子是不會計較的”。

著名作家王蒙鄭州再開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青春萬歲"

在王蒙看來,古代典籍在接受和傳播當中會產生新的意味。講到“呆若木雞”時,他還不忘拿自己開玩笑:“呆若木雞本來是莊子理想世界的最高形式,現在的用法不一樣了,比如可以用‘呆若木雞’吐槽臺上這位講得不生動,或許再過幾年可能真的是‘呆若木雞’了!”言語中,透著人生的豁達。

透過王蒙的話語,這些先哲變成了真實可感的人物。他如此分析孔孟老莊各自的說話風格:孔子給人感覺很親和,如沐春風;孟子特別嚴肅正經,說話比較硬氣;老子喜歡抬槓,說的話用現代話來說是“有點雷”,用的字眼玄虛抽象,連當時的孔子都被鎮住了;莊子的“雷人雷語”表現在想象上,有很多非常巧妙又稀奇古怪的說法。對這種風格迥異的說話方式,王蒙趣味解讀道:“諸子百家都起來了,所以都要說得引人注目才有人聽呀!”

尤其是孔子耳熟能詳的話,王蒙讀出了另一層味道:“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他沒有說‘如癌細胞、還不如死了’這樣的話,‘如浮雲’說得恰到好處,如果火太大了反而顯得小氣了。發火是因為你不服,但我瞧不上,否認一個事就到此為止。”

王蒙說,文化有其地域性和時代性,但也有共通性,簡單的一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得到全世界普遍認可,因為這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相處的共同法則,“我們已經為人類提供了一些思路,在未來中國應該有更大的貢獻”。

著名作家王蒙鄭州再開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青春萬歲"

◆敘豫情:提到《朝陽溝》還能唱“前腿弓,後腿蹬”

昨天中午,大河報記者和王蒙共進午餐。飯桌上,對於河南的美食特產,王蒙如數家珍,火腿腸、速凍餃子自不必說,他竟然還提及一款已經消失的香菸品牌彩蝶。他主動梳理起吃來,除了燴麵,上次來河南時吃的是大刀面,這次吃了襄縣燜面,讚道:“河南面食種類確實多,好吃!”

點贊河南美食,王蒙已經不是第一次,他曾經在出席一次活動時表示:“最幸福的事是能住在開封,因為開封的小吃好吃。”還說要和劉震雲做鄰居,能“蹭”兩瓶鹹菜也是件幸福的事。隨後,記者特別向王蒙贈送了一份刊載有“從河南走出去的美食”報道的大河報《河之洲》文化週刊報紙,他欣然提筆寫下對大河報河之洲讀者們的問候。

說起河南古今文化名人來,王蒙也是滔滔不絕,他去過李商隱公園,知道竹林七賢曾在焦作雲臺山隱居,身邊的作家朋友李凖、劉震雲和大畫家靳尚誼等也都是河南人,“我喜歡聽他們講黃河兩岸的故事,河南的很多地名一聽就很有歷史底蘊。”

當天上午,王蒙專程來到河南戲曲聲音博物館參觀,河南戲曲藝術的快速發展讓他很感慨。王蒙表示,豫劇是各地方劇種中發展比較快的,身為河北人他在建國後到處都能聽到豫劇《花木蘭》,現在提到《朝陽溝》還能想起來河南話的唱詞“前腿弓,後腿蹬”。

他說:“豫劇發展和常香玉大師的功勞分不開的,我至今記得在文化部時和常香玉大師多次接觸,她說的一句話‘演員一定要調動積極性,不能懶,一懶就完了’讓我印象深刻,這在當下也有其現實價值。”

當聽到講座聽眾介紹到列子就在鄭東新區時,王蒙從“御風而行”展開話頭,“可能現代的科技也做不到御風而行,但要看到這其中的自由想象,單從想象力而言,這個詞就讓我們佩服不已。”

◆憶青春:為《青春萬歲》仍激勵青年人感到欣慰

王蒙的處女座和代表作《青春萬歲》影響了幾代人,至今陪伴著奮鬥的年輕人。當蜻蜓河南播放一位網友朗誦的《青春萬歲》序詩時,王蒙身子筆直,目不轉睛,似乎回憶起青春歲月。

他說,《青春萬歲》是1953年開始寫的,當時一些片段刊登在報紙上,但正式出版則是在26年之後。“當時覺得時間很久,現在活得基數大了,其實時間也不算長,如今每隔幾年都有各種不同的版本出現,到現在又過了40年,還是一本活在青年人案頭的書,我也就夠欣慰的了。”

王蒙的成長伴隨著社會的巨大變革,讓敏銳的他心潮澎湃。“我對我們的青年時代確實非常珍惜,我們親眼目睹了舊中國的崩潰沒落,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對國家對世界的那種期待簡直沒有辦法形容,所以我老說我們這一代人有一個非常光明的底色,那個時候我們正好趕上,特別熱烈,像火一樣的在那燃燒。”儘管時代不同,但王蒙認為青春有著共性,“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青春萬歲,誰的青春也不是善茬,是說青春期你很敏感,對什麼事愛瞎捉摸,對熱情呼啦一下就上來了,過一會就又有迷惑、又有困惑。”

近年來,中年焦慮、中年危機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從青年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該如何減壓?對此,王蒙的看法是,壓力人人都有,只要活著就有,可是壓力不是從壓力到壓力,而是有一個發展的過程。“你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既可以做一些能減除壓力的事情,也能做一些需要你承擔的事情,這樣壓力不就慢慢有所釋放了嗎?如果面對壓力捶胸頓足,那你這壓力不就越來越多了嗎?”

今年恰逢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擔任過文化部部長的王蒙,1986年上任之初力排眾議解禁交誼舞,如今人們的業餘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再被問及這段往事,他淡然地說:“當時有人擔心跳交誼舞的人裡有流氓,後來事實證明,這和跳舞沒啥關係。”

大河報《河之洲》徵集到的30名觀眾,和王蒙現場對話,有粉絲還專程從焦作、新鄉趕來。一位致力於寫作的大學生請教善用修辭和樸實的文章哪個更動人?王蒙說:“一千個人有一千種寫法,有些簡單精煉的表達千古流傳,當然也有長篇名著經典,寫作還是要進入一種自由適宜的狀態,不能為了平淡而平淡,為了繁複而繁複。修辭立其誠,要用最誠懇的心把想法寫出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