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朱祁鈺讓大明轉危為安,為何最後卻連明十三陵都沒進

由 史密匙 發表于 農業2022-06-03
簡介大臣(劇照)英宗復位,新仇舊恨一起算就在朱見濟被立為太子之後,朱祁鈺以為從此可以牢牢把皇權掌握在自己人手裡的時候

手足為什麼指兄弟

論起大明風華,不得不說的一個人就是朱祁鈺。作為大明朝的第7位皇帝,朱祁鈺在位7年,他指導于謙等大臣打敗了瓦剌的挑釁進攻,打贏了北京保衛戰。

此外,朱祁鈺還對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做了全面的改革,整頓了當時明朝內外混亂的局面。

這樣一位在明朝功不可沒,讓大明王朝轉危為安的皇帝。

為什麼在他去世之後,連明十三陵都沒有讓他進呢?他是明朝在遷都北京後,第一個沒有被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他究竟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朱祁鈺讓大明轉危為安,為何最後卻連明十三陵都沒進

明十三陵

臨危即位為哪般

作為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而非長子,在長幼有序地封建王朝,朱祁鈺本是無緣皇位的。因此,長子明英宗朱祁鎮繼承帝位後,朱祁鈺被封為郕王。

如果風調雨順,毫無疑問,朱祁鈺一生都是一個王爺。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機遇與挑戰同時降臨到了朱祁鈺身上。

正統年間,瓦剌為患邊境。正統十四年的時候,即位不久的明英宗正值年輕氣盛,他一腔熱血,御駕親征,讓當時的郕王朱祁鈺監國。

然而明英宗出師不利,軍事才能非常有限,又加上他本來就信用宦官,這些宦官又最是沒有魄力和勇氣的,於是發生了“土木堡”之變,最終明英宗兵敗被俘。

朱祁鈺讓大明轉危為安,為何最後卻連明十三陵都沒進

朱祁鈺

當年的八月十六日晚上,慌亂緊急的腳步聲打破了皇宮內的寧靜。太監金英焦急地敲開孫太后的寢宮,傳入一封信箋,傳遞的正是英宗被俘的訊息。

孫太后讀完信箋,悲痛不已,頓時就癱在了座位上,聞訊而來的錢皇后,也一籌莫展,婆媳二人抱頭痛哭。

訊息傳到京城,皇城內外一片混亂。把皇帝當成真龍天子的封建王朝,在得知他們的一國之君成為俘虜之後,霎時間,京城之中人人自危。

不像現代社會有著完整科學的制度國家,封建王國,不可一日無君。不巧的是,當時的皇太子朱見深才兩歲,後宮更無有才德的人。

危急之時,當時的監國,也就是郕王朱祁鈺和群臣在朝堂之上痛毆王振黨羽,致其三人當場斃命。

朱祁鈺讓大明轉危為安,為何最後卻連明十三陵都沒進

孫太后

隨後在兵部尚書于謙等的支援下,宣佈徹底清算王振集團的罪行,這不僅有力地提升了朝臣抗禦瓦刺入侵計程車氣,而且粉碎了孫太后阻撓郕王即位,繼續維持她及明英宗權力的企圖。

同時也樹立了郕王的權威,郕王即位,是明朝統治中心的重新確立,更是其後北京保衛戰勝利的重要條件。

被擁立為皇帝,保衛了北京,改元景泰。按照道理來說,臨危受命,穩定國家軍心,應該大功一件,但是為什麼朱祁鈺最終卻沒有被葬入明十三陵呢?

朱祁鈺讓大明轉危為安,為何最後卻連明十三陵都沒進

朱祁鈺(劇照)

背叛手足,過不抵功

古人十分看重兄友弟恭,所以他們把兄弟之情喻之為手足關係。兄弟如手足,說的是手和足統一於人的身體之中,共同構成生命體不可分割的部分。

它們當然不能分離,更不應該互相傷害。因此,手足之情常被人們格外看重也就在情理之中。

古往今來,有許多手足深情的佳話被人們稱道,相對地,當然也就有一些手足相殘的反例讓人們扼腕。

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鈺也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土木之變發生之前,他們確實是有著正常的手足之情,保持著正常的兄弟關係。

但是自從弟弟從監國的郕王變成明代宗,成為大明的第7代皇帝之後,一切都變了。

朱祁鈺讓大明轉危為安,為何最後卻連明十三陵都沒進

明十三陵

皇權魅力的吸引下,他們的手足之情逐漸發生了變化,從正常走向了勾心鬥角。

朱祁鈺在龍椅上坐穩後,覺得自己護國有功,深得人心。但是心底卻始終覺得有一件事哽在心頭讓他十分不爽。

雖然朱祁鈺現在是當朝皇帝,但是此時的皇太子朱見深是他哥哥明英宗的兒子。因為朱見深在英宗還沒被俘虜前,就已經被英宗立為太子爺了。

到了手中的江山,朱祁鈺自己還付出了巨大的平定戰亂的心血,讓朱祁鈺再還回去,他可沒有那麼大的格局,畢竟龍椅只有一把,總是捨不得。

朱祁鈺讓大明轉危為安,為何最後卻連明十三陵都沒進

朱祁鎮

景帝一心想著讓他自己的兒子當太子,但自古以來廢立太子一事就必須得到朝臣們的一致認可才行,否則就不得人心了。

但是,這完全是一個不合倫理和制度的事情。怎樣才能得到朝臣們的支援呢?

於是在朱祁鈺謀劃一個合理藉口的時候,一個太監給他出了個主意。

朱祁鈺讓大明轉危為安,為何最後卻連明十三陵都沒進

朱祁鈺(劇照)

賄賂朝臣,貽笑大方

在某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裡,朱祁鈺開始不動聲色地謀劃了。他先召集內閣成員開會,此時的內閣有6個人。這六個人包括首輔陳循、次輔高榖 ,此外還有4名閣員,商輅、江淵、王一寧和蕭鎡,他們當時是文官集團的頭目。

表面上,雖然朱祁鈺只是跟他們隨便拉了一些家常,談了一些無關緊要的公事,但這六位大臣都久經世故,察言觀色不在話下。他們知道皇帝肯定不僅僅是找他們話家常這麼簡單。

於是臉上都掛著笑容,但是心裡卻在十萬火急地盤算著如何應對。朱祁鈺說完了一堆客套話,然後就宣佈散會。6個大臣雖然猜想到會發生什麼事情,但是依然還是一頭霧水,不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

但是散會後,聰明的太監興安開始活動了。

興安再次找到這個此前開會的6個大臣,這次,則是直接給他們送去了白銀,而每個人領到數額分別是:首輔陳循、次輔高榖每人一百兩,其餘四位閣員每人五十兩。

朱祁鈺讓大明轉危為安,為何最後卻連明十三陵都沒進

朱祁鈺(劇照)

這就是太監興安盡心竭力想到的好辦法——賄賂朝臣,聽起來都讓人不可思議,當朝的皇帝居然賄賂朝臣,真的讓人匪夷所思。

當然,他才不管這些,甚至打算繼續賄賂下去。除了前面這6位重要的朝中大臣,其他的大臣也收到了數額不等的銀兩,雖然只有百十兩銀子,但是群臣自然心領神會。

收了錢的大臣們一致同意改立太子的倡議,因此在景泰三年五月,皇太子朱見深被廢為沂王,朱祁鈺之子朱見濟繼任太子。

首先,明代宗朱祁鈺自己就不是真正的皇位繼承人,皇太子既然已經立過,透過收買群臣的方式再立,更不符合道德和制度。

如此,完完整整地體現出了朱祁鈺的狹隘,為了錢權,居然採用一個小太監的想法,這樣小格局的人,如何能登大雅之堂。

朱祁鈺讓大明轉危為安,為何最後卻連明十三陵都沒進

大臣(劇照)

英宗復位,新仇舊恨一起算

就在朱見濟被立為太子之後,朱祁鈺以為從此可以牢牢把皇權掌握在自己人手裡的時候。誰知天有不測風雲,朱見濟在次年去世!

一切的籌謀隨著朱見濟的去世,功虧一簣。朱祁鈺也因此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不過好在他還在壯年,子嗣的問題還不用非常發愁。

但是,不屬於一個人的東西,費盡心機終究難得。

景泰八年,朱祁鈺突然得了重病,朱祁鈺的重病使得建儲的問題又成了熱點,被擺上了朝堂。但是此時,大臣的意見並不統一,有的主張復立沂王朱見深,有的主張立襄王。

爭論不休之時,突然內宮傳來朱祁鈺病體好轉的訊息,於是眾大臣準備第二天上朝與朱祁鈺商議。

朱祁鈺讓大明轉危為安,為何最後卻連明十三陵都沒進

朱見深

不知是否因為是大病初癒,第二天早上起床後,朱祁鈺不久又睡著了。然而等朱祁鈺這一覺醒來,早已經天翻地覆了,天下也已經不再是他的天下。

第二天早上沒有等到朱祁鈺群臣,以為第三天早朝就可以見到皇帝,但是就在這天夜裡,爆發了奪門之變,而後英宗復位。

因為石亨親眼看到了景泰帝的病況,一片忠心向英宗的他,同時也斷定朱祁鈺難以痊癒,於是他便與內閣首輔徐有貞一道,秘密謀劃,來幫助英宗復位。

計劃籌謀之後,他們拜見還健在的孫太后,獲得了孫太后的懿旨。終於,在同年的正月十七凌晨,石亨、徐有貞在籌謀之後,率軍打開了長安門,然後迅速迎回了被囚禁在南宮的明英宗,至此,英宗復位。

次日,也就是傳言朱祁鈺病情好轉的第三天,朱祁鈺便被廢為親王,軟禁於宮內,不久他便病死於永安宮。

朱祁鈺讓大明轉危為安,為何最後卻連明十三陵都沒進

朱祁鈺(劇照)

明英宗復位當日還立即逮捕了兵部尚書于謙、大學士王文,並將一批大臣、太監打入下獄。

明英宗復位後,毫無疑問不會再給他翻身的機會。

他下詔斥責朱祁鈺:

“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

然後廢了他的帝號,重新賜諡號為“戾”,人稱“郕戾王”。

這一聽就是一個惡諡,意在表示朱祁鈺終生為惡。對於已經去世的朱祁鈺,也只是按親王禮葬在北京西山,這也是明朝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沒有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

朱祁鈺讓大明轉危為安,為何最後卻連明十三陵都沒進

朱祁鎮(劇照)

總結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客觀地回看朱祁鈺的一生和他最後的結果,朱祁鈺在位期間,無論是整頓軍隊,發展經濟還是整治當時的水患,其實是功大於過,但是他卻無法逃過倫理的審判。

貪戀權財和王位,不僅架空返朝的英宗,還易立皇太子。

或許人無完人,但是上天也不允許他康健,英宗復位自然要跟他算出新仇舊恨。

斯人已逝,未葬入明十三陵的是與非或許已經與他無關了。

參考文獻

[1]林延清。 左順門事件與景泰帝即位[C]//。第十七屆明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紀念明定陵發掘六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2016:26-29。

[2]劉繼興。奇聞:皇帝向臣子行賄[J]。政府法制,2010(17):26-27。

[3]陳時龍。過渡皇帝——朱祁鈺小傳[J]。紫禁城,2009(06):24-25。

[4]尹選波。 試論景泰帝朱祁鈺[C]//。明史研究第3輯。,1993:127-138。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