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拿什麼保供?怎麼保供?迎峰度冬能源保供成都這樣做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農業2022-03-04
簡介”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成都先後完成天府新區集輸氣管道、崇州-大邑-邛崍輸氣管道、成都輸氣站(新站)等專案建設和投運,新增年供氣能力60億立方米,形成圍繞大成都高壓輸氣環線,供氣可靠性顯著提升

能源保供是什麼意思

「本文來源:成都日報錦觀」

今日,成都市氣象臺釋出強降溫藍色預警,預計6到7日成都市有一次明顯降溫及大風天氣。感受到了濃濃的涼意的成都市民,紛紛採取各種辦法應對降溫:出門換上了厚衣服、在家調好空調熱風、行車開啟取暖裝置……而今年以來,隨著國內經濟逐步恢復,以及全球能源需求增加,國內各地能源保供壓力較大。

成都能源保供情況如何?成都又將如何抓好能源安全,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促進經濟平穩執行?

拿什麼保供?怎麼保供?迎峰度冬能源保供成都這樣做

新提升整體電網供電能力30萬千瓦

多舉並措保障電力供應

“電力保供的冬季‘大考’壓力很大,特別是隨著氣溫降低,我們預判居民用電將激增。”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做好能源保供,首先要解決“資源從哪裡來”的問題。“著眼基礎設施建設,我們正加快實施變電站投運、增容改造等建設,著力解決高峰期區域性供電‘卡脖子’難題。”該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成都新投運110千伏及以上輸變電工程 25個,新提升整體電網供電能力30萬千瓦。下一步,成都還將統籌推進“十四五”重點專案建設,最佳化提升電網結構,增大電力供應總量,提升整體供電能力。

“在全面排查梳理迎峰度冬電網安全執行風險的同時,我們正積極爭取調控支援,引導企業合理用電,千方百計保民生、保重點、保安全。”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也倡議全社會聯合行動,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共同做好節約用電工作。”在用電的需求側,成都也打出一套精準控能組合拳,著眼企業需求抓督導。據瞭解,區(市)縣政府和相關單位正分類別、有側重地深入全市工業企業一線調研,摸清企業用電需求量,及時、合理做好供電計劃。

拿什麼保供?怎麼保供?迎峰度冬能源保供成都這樣做

新增年供氣能力60億立方米

保供有“底氣”

採暖季全國範圍內不同程度供氣短缺是一種常態,成都提前著手,加大天然氣協調力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就在近日,經過上百名工程技術人員一年多的艱苦攻堅,位於成都市龍泉驛區十陵街道大梁村的中石油成都輸氣站(新站)建成投運。據瞭解,該站日輸氣量由原老成都站的900萬立方米提升至1200萬立方米,主要接收城廂站、煎茶站兩個方向來氣,輸往成都主城區和經開區下游使用者,為居民用氣、工業用氣提供更多的用氣保障。值得一提的是,該輸氣站採用新增公網數位電路作為主備用通訊方式,站內設定工業電視系統、周界報警系統、防爆對講機等,透過傳輸系統上傳生產資料,實現遠端操作、遠端監視,將智慧化手段充分融入安全生產。

“目前,我市天然氣處於供需緊平衡狀態,保障情況較好。”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成都先後完成天府新區集輸氣管道、崇州-大邑-邛崍輸氣管道、成都輸氣站(新站)等專案建設和投運,新增年供氣能力60億立方米,形成圍繞大成都高壓輸氣環線,供氣可靠性顯著提升。“這些輸氣站建成投運將進一步增強成都天然氣保供能力,將有力保障人民群眾安全、溫暖過冬。”此外,成品油方面,目前成都庫容豐富,保障充足,現有渠道和庫存能夠有效保障。

加強與氣象部門對接

科學精準排程供需

科技力量也在能源保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保障全市電力供應,成都依託雲平臺、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精細化開展全網電力平衡預測分析,強化供需形勢研判,科學安排電網執行方式。“我們還將加強與氣象部門對接,做好天然氣供應預警工作,指導城鎮燃氣企業根據預警情況及時啟動供應應急預案。”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正在徵求意見的《成都市電力需求響應實施方案(試行)》,將電力需求側管理作為全社會用電管理的重要手段。根據《實施方案》,成都擬建設電力需求側(虛擬電廠)管理平臺,引導使用者積極主動參與電網執行調節,實現電力削峰填谷,試行期暫按照邀約模式響應策略實施,條件具備時探索建立實時和邀約相結合的響應模式。

有保就有限。除了能源保障,今年成都的產業發展還有一個關鍵詞:能效提升。據瞭解,成都正著力推進重點領域重點企業能效提升,全域實施燃煤鍋爐淘汰及清潔能源改造,持續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壯大。同時,最佳化能源結構將是成都下一步發展的重點。成都將在“十四五”期末進一步提升清潔能源消費佔比至68。5%,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達到50。5%。透過一系列清潔能源替代的攻堅行動,實現城市能源消費結構的最佳化。

》》》成都節約用電倡議書

拿什麼保供?怎麼保供?迎峰度冬能源保供成都這樣做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程怡欣 圖據受訪者 編輯 王鵑 校對 王戩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