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文學天地】“失笑”的前世今生

由 活力商都 發表于 農業2021-12-04
簡介時間到了北宋,失笑一詞在大文豪蘇軾的筆下,才真正爆發出其忍俊不禁的可愛樣子

擻的組詞和拼音怎麼寫的

【文學天地】“失笑”的前世今生

【文學天地】“失笑”的前世今生

【文學天地】“失笑”的前世今生

寫之前,先講一個小故事。說在商都某個小山村有一個小後生,因緣際會去了大同幾年。這一年夏天回家,天擦黑到村口。小後生自以為見過了世面,看到村口蕎麥地裡有個老漢在勞動,便想騰擻騰擻,於是大聲喊道:“老頭兒老頭兒,紅杆兒綠葉兒,這是什麼東西兒?”這個老漢不是別人,正是小後生的大。老漢抬頭一看,見是自己的兒子回來了,一聽那陰陽怪氣的侉子調,氣不打一處來,拿起鐮刀就往過走,邊走邊說“捏個圪泡,走了兩天就忘本了,看爺不劈死你!”小後生也認出了他大,知道自己裝大了,嚇得扭頭就跑,邊跑邊喊:“救命呀救命,蕎麥地殺人了,蕎麥地殺人了——”這回是純正的商都話,沒有半點侉子味兒。

這個故事流傳很廣,每當想起那句“蕎麥地殺人了”,我就要失笑一回。方言具有濃重的地方特色,對於跨地域的人們交流來說,確有諸多不便,但因此就看輕自己的“母語”,那就有點妄自菲薄了。以晉語為根的商都話,在春秋戰國時期,那也是顯赫的官話之一,五霸中的秦晉及其後秦趙魏韓,其語言絕對是當時引以為傲的交際語。晉語流傳至今,雖有變遷,但語言中自有一股風流在。就拿“失笑”一詞來說,今日商都,誰個不知?但也許不知道的是,這個詞也有悠久的歷史,其溯源可到春秋,到魏晉時期已進入文言語錄中。到了明清,這一詞語可能由於話本小說的傳播,而大規模進入口語至今。

失笑的失,是情不自禁、控制不住、忍不住的意思。這個語意在春秋三傳之一《穀梁傳》中,已經出現。在《襄公二十五年》一節中,有言“莊公失言,淫於崔氏”,這個失字,就是控制不住情不自禁的意思。莊公失言,是說情不自禁地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什麼話呢?淫於崔氏,崔氏是當時權臣崔杼的小老婆,齊莊公和崔杼的小老婆通姦而失言,至於什麼話,大家腦補。後“崔杼弒君”,殺了齊莊公光。

失與笑組詞成失笑,大約在三國魏晉時期。西晉人張勃 著《吳錄》一書中有“每讀步騭表,輒失笑”句。失笑,在這裡完全成為文言官話。步騭為三國東吳人,此句是張勃轉術呂範、諸葛恪所言。步騭是東吳的主降派,其上表吳主主降理由之一是“北多作布囊欲以盛沙塞大江”,意思是說(曹操的軍隊)拿沙袋就可以堵塞長江(意思是指人家多勢眾惹不起,投降吧),但該話在呂範和諸葛恪看來,太可笑,並以此為笑料。這裡的失笑,還有文縐縐味兒,是文人間的譏諷與取笑之言。

時間到了北宋,失笑一詞在大文豪蘇軾的筆下,才真正爆發出其忍俊不禁的可愛樣子。蘇軾有一好友(其從表兄)叫文與可,是北宋著名的畫家,擅畫竹,二人常有詩文往來。蘇軾曾寫了一首七律《篔簹谷》,“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此詩寄給文與可時,文與可正吃飯,可能讀到後兩句,竟“失笑噴飯滿案”。此事蘇軾記在《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中,以此懷念故友。成語“成竹在胸”即由蘇軾此詩化來。失笑在這裡完全是一種發乎情而不自禁的行為,想想那一口飯噴出來的情景,讀者免不了也要失笑一回。

到了明清,失笑已經是口語的常用語了。百度一搜,明清著作中,含“失笑”之語的,有百條之多,可見其普及程度。尤其是,失笑居然進入了濟世救人的醫家眼睛裡,還創造出“失笑丸”一方。在《蘭室秘藏》中,就存有其方,主治脾虛氣滯,寒熱錯雜,心下虛痞,惡食懶倦,右關脈弦。在今天的中醫中,該方仍在用,而且還發展出了“失笑散”。據說該散服用,鬱淤全消,倒是治療抑鬱症的好藥(且失笑一回)。需要說明的,《蘭室秘藏》是金元時期的著作,但失笑丸我疑是明清後人用的別名,但因為別名太“大眾”,遂反客為主,取代了原名“枳實消痞丸”。只是,這原名現在倒成了別名了。

考證了失笑的前世,對其今生,我們再不能以“土”名之。失笑就是走到民間的公主,不過是不端架子罷了,但內裡那優雅和風蘊是抹不掉的。

作者簡介

趙林,網名草根無芽,商都八股地人,1972年生人,軍隊退役幹部,喜歡寫點什麼,在軍內外報刊雜誌曾發了點東西,數量不曾統計,09年出版雜文集《筆之斷想》一部,不過是自費。現居商都。我的口號是:我寫我快樂,且寫且瘋狂。大家別笑!

【文學天地】“失笑”的前世今生

【文學天地】“失笑”的前世今生

編 輯/

李 寧

審 核/

錢 宏

投稿郵箱/

sdxrmtzx@163。com

聲 明:商都縣融媒體中心原創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文學天地】“失笑”的前世今生

【文學天地】“失笑”的前世今生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