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狹鱈的秘密:1條“救命魚”、4個“開發者”以及混亂的市場

由 牧海 發表于 農業2021-05-11
簡介鱈魚乾可惜好景不長,到了90年代,受全球氣溫升高和過度捕撈的影響,韓國人向來引以為傲的狹鱈突然“集體搬家”了——狹鱈的棲息地不斷向水溫更低的北方移動,一直推移到了俄羅斯的鄂霍次克海以及太平洋北端的白令海

阿拉斯加狹鱈魚為什麼那麼便宜

據史料記載,朝鮮半島北部的咸鏡道曾發生過多次嚴重的饑荒,農作物收成慘淡,很多人都食不果腹。就在同一時期,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的漁業資源卻極為豐富。在陸地食物資源不足的背景下,富饒的海洋資源就成了一種絕佳的選擇。

於是,半島人民開始出海捕魚,主要的漁獲物就是

狹鱈

(黃線狹鱈)。在朝鮮、韓國以及中國的東北地區,狹鱈更為人所熟知的稱呼是

明太魚

。關於明太魚名稱的由來,相關的故事版本有很多,但無論是哪一種,明太魚都扮演著“饑荒拯救者”的角色。

狹鱈的秘密:1條“救命魚”、4個“開發者”以及混亂的市場

明太魚/黃線狹鱈(Theragra chalcogramma)

狹鱈對朝鮮和韓國的歷史文化和經濟發展都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在朝鮮,狹鱈是恩重如山的

“救命魚”

;在韓國,狹鱈更是被尊為

“國魚”

——在某種意義上,狹鱈已經不只是一種海產品那麼簡單了,甚至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與歷史情結。

韓國狹鱈產業的興起與沒落

在上世紀50年代,韓國憑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每年能夠周邊海域中捕撈

27萬噸

的狹鱈,主產區是日本海(注:日本海屬於公海)。這一產量是什麼概念呢?要知道,韓國目前一整年的狹鱈消費量也只有

26萬噸

左右,50年代的產能完全可以滿足韓國人全年的狹鱈需求。

狹鱈的秘密:1條“救命魚”、4個“開發者”以及混亂的市場

鱈魚捕撈現場

隨著近海的漁業資源開始“見底”,東北亞各國紛紛發展起了遠洋漁業,在北太平洋進行“藍色圈地”,夜以繼日地在海上捕魚作業。到了六七十年代,蘇聯、日本以及韓國的遠洋漁業已經非常發達了,尤其是蘇聯,整體實力極其強悍,甚至還率先跑到了南冰洋去捕撈南極磷蝦。

70-80年代,蘇聯以“一己之力”開創出了一個南極磷蝦的“漁業帝國”,放眼全球,當時有能力“分一杯羹”的也就只有日本和韓國了。在蘇聯時期,日本的遠洋漁業穩坐第二把交椅,韓國緊隨其後,總體實力堪稱“行業標杆”。

狹鱈的秘密:1條“救命魚”、4個“開發者”以及混亂的市場

南極磷蝦

其實對各個遠洋漁業國而言,狹鱈的商業開發價值不亞於南極磷蝦,後者的資源儲量雖然超過5億噸,但是由於開發難度大,目前全球的產能還非常低,經濟效益遠遠比不上狹鱈。

狹鱈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汙染也很小(深海冷水魚的優勢),而且還是正宗的“真鱈魚”,在國際市場上非常搶手。有意思的是,當時的日本市場是生魚片的天下,食用壽司的風氣盛行。受市場因素影響,日本的遠洋船隊對鰹魚、金槍魚、鯛魚等海產品情有獨鍾。除了日本,蘇聯也很有很強的競爭實力,但蘇聯人更偏愛於油脂含量高的海產品,對狹鱈這類高蛋白、低脂肪的魚類並不感興趣。

或許正是因為日本和蘇聯的“大放水”,韓國才有機會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狹鱈捕撈國。從企業數量和競爭力來看,韓國在狹鱈的開發上都具有明顯的優勢。

狹鱈的秘密:1條“救命魚”、4個“開發者”以及混亂的市場

鱈魚乾

可惜好景不長,到了90年代,受全球氣溫升高和過度捕撈的影響,韓國人向來引以為傲的狹鱈突然“集體搬家”了——狹鱈的棲息地不斷向水溫更低的北方移動,一直推移到了俄羅斯的

鄂霍次克海

以及太平洋北端的

白令海

在失去資源優勢後,韓國的國家水產科學院曾嘗試過多種方式來挽回頹勢,比如透過人工增殖的方式在韓國近岸放流大量的狹鱈幼苗,甚至還有人打起了人工養殖的主意。然而,這些努力最終還是沒能拯救這條“救命魚”。如今,在朝鮮半島東海岸已經看不到狹鱈的蹤跡了,俄羅斯也成功取代了朝鮮半島,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狹鱈捕撈和出口國。

狹鱈的秘密:1條“救命魚”、4個“開發者”以及混亂的市場

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

俄羅斯官方媒體釋出的資料顯示,2016年俄羅斯明太魚的捕撈量已經突破了

170萬噸

,而且捕撈配額還在進一步增長。2021年,俄羅斯的狹鱈配額被確定為

197萬噸

,比去年增長了

8%

,這也是俄羅斯漁業局連續第3年增加明太魚的捕撈配額。

很顯然,俄羅斯已經將堪察加半島的狹鱈產業當成了“重點發展物件”。在北太平洋,俄羅斯的“籌碼”可不僅僅只有狹鱈,還有太平洋鱈魚和鯡魚。在2021年,俄羅斯對太平洋鱈魚的配額量為

21.2萬噸

,鯡魚的配額量則為

35.4萬噸

,這些漁業“蛋糕”的體量之大,著實讓周邊國家羨慕不已。

俄羅斯狹鱈的“外銷”之路

俄羅斯的狹鱈產量雖然是世界第一,但主要消耗途徑並不是內銷,而是出口。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水產加工企業並不多,產能有限,只能把囤積的狹鱈以最快速度轉移到周邊國家進行“代加工”。

據瞭解,僅僅是在2020年的前5個月,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勘察加半島就出口了

16.2萬噸

的海產品,其中有

56.2%

都被運往了中國市場。從單一產品來看,俄羅斯狹鱈的出口量超過了

9萬

噸,佔比最重,遠超三文魚出口量的

2.3萬噸

以及蝦蟹類的

0.2萬噸

狹鱈的秘密:1條“救命魚”、4個“開發者”以及混亂的市場

俄羅斯鱈魚(太平洋鱈魚)

對俄羅斯而言,最具價效比的“代理工廠”不是韓國,而是中國吉林省的延邊地區。其一,

延邊地區的勞動力相對廉價

(俄羅斯和韓國的人工成本都很高),

加工成本低

;其二,

延邊靠近韓國和朝鮮這兩個狹鱈的超級消費市場,運輸成本低

(從延吉到首爾,直線距離只有640公里,距離朝鮮就更近了),區位優勢一目瞭然。

在2010年前後,中國延邊地區對狹鱈產品的年加工能力就達到了6萬多噸,總產值超7億元,韓國市場銷售的明太魚有80%都來自中國的延邊地區。隨著國內水產加工企業裝置的升級以及中韓自貿區協定的正式生效,將來的產能有望突破10萬噸甚至更多。總之,狹鱈從捕撈到加工再到上市,俄羅斯、中國以及朝鮮、韓國“各取所需”,全部都是受益國。

狹鱈的秘密:1條“救命魚”、4個“開發者”以及混亂的市場

明太魚加工廠

可能有人會問了,

俄羅斯的狹鱈資源是否會“坐吃山空”,迎來和韓國相似的命運呢?

這種疑慮有一定道理。雖然狹鱈的資源量非常可觀,但如果長期過度捕撈,很有可能會對野生資源造成威脅。比如在2008年,全球狹鱈的漁獲量下降,直接導致了2009年和2010年的捕撈配額量大幅降低。

狹鱈的秘密:1條“救命魚”、4個“開發者”以及混亂的市場

狹鱈體型逐漸小型化

很多科學家擔心狹鱈可能會重蹈大西洋鱈魚的“覆轍”,陷入過度捕撈的僵局。另外,狹鱈還是

大比目魚、海狗、座頭鯨

以及瀕臨滅絕的

斯特勒海獅

的主要口糧,北太平洋各國的捕撈有可能會導致自然儲量不足,這對更高營養級的海洋動物來說可能是個災難。

中國市場:“真假鱈魚”到底有多混亂?

在國內銷售的鱈魚品種繁多,有銀鱈魚、東北鱈魚、阿拉斯加鱈魚、法國銀鱈魚等10餘種,但經過加工後往往只能看到白裡透紅(有些是純白肉)的肉身,真假難辨。

狹鱈的秘密:1條“救命魚”、4個“開發者”以及混亂的市場

從價格來看,市場上的鱈魚售價從13~130元/斤不等,有時連各大生鮮電商平臺的專業採購員都難以辨別真偽。 事實上,幾十元就能買到的鱈魚很有可能是假冒的,真正的高檔鱈魚往往能賣到100元以上的高價。

目前國內鱈魚市場最大的問題就是

命名混亂

。比如,市場上常見的法國銀鱈魚其實和鱈魚家族並不沾邊,真正的身份是

小鱗犬牙魚

,在生物分類上屬於裸蓋魚科,是地地道道的南極魚類。再比如,市場上“龍鱈魚”的真身其實是油魚,學名為

棘鱗蛇鯖

,口感比較粗糙,根本比不上真正的鱈魚,吃多了還容易導致嚴重腹瀉。

狹鱈的秘密:1條“救命魚”、4個“開發者”以及混亂的市場

棘鱗蛇鯖(油魚)

真正的鱈魚只包括鱈科鱈屬的魚類,即

太平洋鱈魚、大西洋鱈魚

以及

黃線狹鱈

三種。另外,格陵蘭鱈魚被認為是太平洋鱈魚的亞種,阿拉斯加鱈魚、俄羅斯鱈魚則是黃線狹鱈的別稱,稱呼雖有不同,但也屬於“真鱈魚”的範疇。

狹鱈的秘密:1條“救命魚”、4個“開發者”以及混亂的市場

大西洋鱈魚

狹鱈的秘密:1條“救命魚”、4個“開發者”以及混亂的市場

太平洋鱈魚

鱈魚市場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現象已經不是什麼新聞,讓很多消費者頭疼不已。針對這種市場亂象,最有效的解決方式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

認證體系

,給所有上市的水產品打上“身份證”,標註出捕撈的

具體海域

以及

生物學學名

。這樣一來,消費者才能辨別真偽,徹底切斷不良商家的後路。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