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縱火類火器最早的記載見於北宋初始,帶你長知識!

由 觀影新指南 發表于 農業2021-06-24
簡介其製造方法先是把晉州硫黃、窩黃、焰硝一同搗碎,然後把羅砒黃、定粉、黃丹放在一起研乾漆搗成粉末,之後把竹茹、麻茹微微炒熱然後碾成碎末,把黃蠟、松脂、清油、桐油、濃油等易燃油料一塊熬成油膏,最後把前面這些粉末、油膏混在一起攪拌均勻後包裹在用5層

狼毒屬於什麼類

當火藥被髮明之後,中國人很快就發現了其在軍事領域的潛力。不過當時的軍人顯然從火藥最直觀的特性上考慮其軍事用途的。眾所周知,火藥極易燃燒,而且燒起來相當激烈;火藥燃燒時能產生大量的氣體(氮氣、二氧化碳),導致體積突然膨脹,因此如果火藥在密閉的容器內燃燒就會發生爆炸。因此,中國早期火器,都是利用火藥燃燒和爆炸效能的縱火類和爆炸類火器。

縱火類火器最早的記載見於北宋初始,帶你長知識!

縱火類火器最早的記載見於北宋初始。當時宋庭大力發展軍備,其軍中便屢有軍官研製火器進獻朝廷。比如《宋史第一百五十卷兵十一○器甲之制》記載,開寶三年五月(公元970年),“詔:‘京都士庶之家,不得私蓄兵器。軍士素能自備技擊之器者,寄掌本軍之司;俟出征,則陳牒以請。品官准法聽得置隨身器械。’時兵部令史馮繼升等進火箭法,命試驗,且賜衣物、束帛。”

縱火類火器最早的記載見於北宋初始,帶你長知識!

三十年後的鹹平三年(公元1000年),神衛水軍隊長唐福也進獻其所研製的火藥箭、火毬、火蒺藜,並得到朝廷賞賜。原文記載為“八月,神衛水軍隊長唐福獻所制火箭、火毬、火蒺藜,造船務匠項綰等獻海戰船式,各賜緡錢。”

縱火類火器最早的記載見於北宋初始,帶你長知識!

此後,宋仁宗在寶元三年(公元1040年)命天章閣曾公亮等人編纂,於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成書的軍事類書籍《武經總要》詳細記載了北宋火藥類武器。此書中共記載火毬類火器六種,為煙球、毒藥煙球、火毬、引火毬、蒺藜火毬、霹靂火球。

縱火類火器最早的記載見於北宋初始,帶你長知識!

毬[qiú],同球,本意是“以毛填充的皮球”。也就是蹴鞠運動中所踢的那個球。提到蹴鞠,大家自然會想到北宋年間那個因善於蹴鞠而得寵的高俅了(出自南宋學者王明清的《揮塵錄》)。但其實上蹴鞠和之後衍生的“打毬”(騎馬或徒步的用杖擊毬運動)都是重要的軍隊體育運動,宋代的記載中“蹴鞠打毬社”往往和民間軍事組織“踏弩射弓社”並列。當軍人想發明一種武器的時候,必然習慣從身邊尋覓設計靈感,由此大家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毬會成為中國人發明的第一種火器了。

縱火類火器最早的記載見於北宋初始,帶你長知識!

以下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這六種火毬類火器:

火毬:一種主要用來燃燒殺敵的紙殼球形火器,其火藥配方用晉州硫黃14兩,窩黃7兩,焰硝2。5斤,麻茹1兩,乾漆1兩,砒黃1兩,定粉1兩,竹茹1兩,黃丹1兩,黃蠟0。5兩,清1分,桐油0。5兩,松脂14兩,濃油1分。其製造方法先是把晉州硫黃、窩黃、焰硝一同搗碎,然後把羅砒黃、定粉、黃丹放在一起研乾漆搗成粉末,之後把竹茹、麻茹微微炒熱然後碾成碎末,把黃蠟、松脂、清油、桐油、濃油等易燃油料一塊熬成油膏,最後把前面這些粉末、油膏混在一起攪拌均勻後包裹在用5層厚紙裹成的球形紙殼內,人後用麻繩把紙殼紮緊,表面再把松脂熔成液體後塗抹上去。火毬在使用時先用火錐烙熱可燃,然後用投石機拋射出去,可以野戰也可以守城。

縱火類火器最早的記載見於北宋初始,帶你長知識!

煙球:用紙製成球形外殼,球殼內裝放火藥3宋斤,在球殼表面包一層1宋斤重黃蒿,共重4宋斤,之後如製造火毬一樣在黃蒿表面塗上厚厚一層易燃油料,戰時先用火錐將煙球表面的易燃油料烙透,使其發熱可燃,之後用投石機投射到敵方位置,可起到遮蔽敵人視線的效果。

縱火類火器最早的記載見於北宋初始,帶你長知識!

毒藥煙球:毒藥煙球是一種燃燒後散發毒煙毒氣來殺傷敵人的火器,共重5宋斤,其火藥配方為硫黃15兩,草烏頭5兩,焰硝一斤14兩,芭豆5兩,狼毒5兩,桐油2。5兩,小油2。5兩,木炭末5兩,瀝青2。5兩,砒霜2兩,黃蠟1兩,竹茹1兩1分,麻茹1兩1分,把這些藥物搗合後用球形紙殼包裹,之後用一條1。2丈長、半斤重的麻繩從中貫穿球體為弦,利於拋放。最後用紙12。5兩,麻皮10兩,瀝青2。5兩,黃蠟2。5兩,黃丹1。1兩,炭末半斤等易燃材料塗抹於球形紙殼外,使用時先用火錐烙熱可燃,然後用投石機投射,不過這種火球多用於守城,在敵人蟻附攻城時用投石機投射到城外,或者在用甕聽探查到敵人挖掘地道時先在該處敵軍路線上選一地點挖一條豎井,待敵軍挖到豎井後兩洞相通,守軍便用毒煙火球配合霹靂火球燒熱後扔進豎井內燻灼敵軍,當其燃燒後便散佈出濃烈毒煙,因其氣體燥烈,凡是被燻到的無不口鼻出血頭暈而喪失戰鬥力。

縱火類火器最早的記載見於北宋初始,帶你長知識!

引火毬:用來試射測定距離及精度的火毬,發射這種火球后再根據其距離精度修改發射火球。引火毬重有3~5宋斤,外殼用紙裹成球形,球內裝滿碎磚屑,再用熬黃蠟、瀝青、炭末混在一起熬成泥膏狀,塗滿球形外殼表面,球體中間用麻繩貫穿,以便攜帶。使用時用投石機丟擲,測試遠近精準,然後根據此資料投放火毬。

縱火類火器最早的記載見於北宋初始,帶你長知識!

1(引火毬)

蒺藜火毬:是一種在爆炸後噴散鐵蒺藜的球形火器,它是將三枚有六個尖刺的鐵刃用火藥裹住包成球狀,其具體工藝為先用硫黃1。4斤,焰硝2。5斤,粗炭末5兩,瀝青2。5兩,乾漆2。5兩,混合在一起搗成粉末,再用竹茹1。1兩,麻茹1,1兩,剪碎後用桐油、小油各2。5兩,蠟2。5兩攪在一起熔成汁液混合攪拌後包裹成球形;表面用紙12。5兩,麻10兩,黃丹1。1兩,炭末半斤,以瀝青2。5兩,黃蠟2。5兩,混在一起熔成汁液攪拌均勻後周身塗滿,再用8枚有倒刺的鐵蒺藜環繞一圈固定在火毬表面,中間用一條1。2丈長的麻繩貫穿,便於攜帶。使用時用鐵錐烙熱使其燃燒,之後用投石機投射出去,球體在燃燒過程中爆裂,使鐵蒺藜四散飛落。

縱火類火器最早的記載見於北宋初始,帶你長知識!

2(蒺藜火毬)

霹靂火毬:一種兼具爆炸效能的球形火器。其用粗約1。5寸兩三節幹竹沒有裂縫者一段,用3~4宋斤火藥包裹住大小如鐵錢的薄瓷片30枚,裹成球形,球體兩端冒出幹竹頭約1寸,外殼用易燃油料、雜藥跟火球一般塗遍周身。主要用於守城,在用甕聽探查到敵人挖掘隧道時,在其路線上選一地點挖一道豎井,等敵人挖到豎井兩洞相通,便用火錐把霹靂火球烙熱燃燒扔進地道內,然後用扇子往地道內扇風以催使毒氣向內蔓延燻灼敵人,使用者要口含甘草,以免被毒氣反燻。

縱火類火器最早的記載見於北宋初始,帶你長知識!

常言道“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鑑以往可以知未來”。但歷史的作用可能真的不是讓我們遇見未來這麼簡單,讀到深處的人一定明白,讀史只不過讓我們有更大的自由和能動性去創造未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在高曉松的歌詞裡,我們除了體驗了一把文藝情結,更重要的是追求內心的自由與情懷。詩歌為我們締造了一個精神的烏托邦,而史哲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現實,我們不僅要活在現在,更要活在未來。跟著這些經典,遵循著歷史的足跡,一點點掀開面紗,還原真實的場景,感受時光的流逝,追逐著哲人的思想,一點點探究人類的精神世界,一天天遇到更智慧的自己。

喜歡小編的文章就關注我吧,歡迎評論或者吐槽!謝謝!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