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讀印:吳昌碩“生於乙卯”,虛實相生,疏密並濟的一方小印

由 談藝錄 發表于 農業2022-08-07
簡介這方印的四個字在印中心集結,同時在中間的兩塊“實”(線條密集處)緊密相接,並且透過“乙”的拖腳與“生”“卯”連成一塊,而“於”字的兩橫筆與“生”的兩橫筆組成排疊,一起組成全印的“向心力”,使四個相對都比較簡單的字在視覺效果上組成中心凝聚、向

楷的拼音怎麼拼

吳昌碩的篆刻對於篆刻初學者來說,是一部“真經”,是一部“篆刻字典”,遇到沒法處理的字,可以到吳昌碩這裡尋找方法,篆法不知如何處理,可以到吳昌碩這裡直接查詢。吳昌碩大師的每一方印,都值得細思深究,就算那些非常不起眼的小印,也值得從中挖掘出值得品味的東西。

本文讀吳昌碩大師的一方“小印”,就是這方“生於乙卯”:

讀印:吳昌碩“生於乙卯”,虛實相生,疏密並濟的一方小印

(吳昌碩“生於乙卯”)

這方印見於吳昌碩印譜,卻不見於各種年譜,所以我暫時無法確定印主是誰,搜尋著名紫砂壺藝人顧景舟晚年曾有一方與這方印章法完全一致的款章,但似乎是這方印的仿刻,原因大致有二:一則是顧氏壺上的款章,是凸起的陽文,朱文印鈐印於紫砂壺,得來的應當是陰文;二則顧氏出生的乙卯年是1915年,這一年,吳昌碩已72歲,12年後的1927年,吳昌碩病逝時,顧氏僅12歲,似乎他們之間不應有請託刻印的往來。

先不管這個,我們只欣賞這方印。

說它是小印,是因為它的大小隻有1。2釐米見方大小,是名符其實的小印。但請注意,這樣的小印卻並非草草之作,它裡面有太多的匠心經營。下面我們著重說說它的虛實相生與疏密並濟。

“虛”與“實”是中國藝術的“一對兒”概念,同樣的,“疏”與“密”的概念往往是並生於視覺藝術的“虛”與“實”,這兩組概念非常重要(相比之下,“虛”與“實”的概念要大於“疏”與“密”,但在篆刻中,疏密更“具體”,更“明確”),在中國,不論是詩文、書法、繪畫,都會涉及到這兩組概念。

清代詞評家賙濟(字保緒,晚號止庵)在《宋四家詞選》中說:“

初學詞求空,空則靈氣往來;既成格調,求實,實則精力彌滿。

”這是文學的例子;

我們看吳昌碩的書法和繪畫,也常常體會到這一對概念。看他的這幅行書:

讀印:吳昌碩“生於乙卯”,虛實相生,疏密並濟的一方小印

(吳昌碩的行書書法)

如果不是密密實實洋洋灑灑的行文,則不見雄渾的氣息;如果不是預留出的空地,則必憋悶不堪,引人窒息,這是書法的例子;

讀印:吳昌碩“生於乙卯”,虛實相生,疏密並濟的一方小印

(吳昌碩的畫)

大概念下,“梅”與“石”是畫面主體,是“實”,空白的地方是“虛”,右側的落款,落在了虛處,左下角的“雄甲辰”壓角印,也是在填“虛”;小概念下,“梅”與“石”相比,梅是“實”,石是“虛”,墨色的輕重已區別的非常明顯,這是繪畫的例子……這樣的例子很多,不需要多說……

說到篆刻,也必然提到“虛”與“實”和“疏”與“密”,甚至“縮龍成寸”的方寸之間,這兩組概念在印面顯得更加重要(因為篆刻可供調動的元素相對更少)。下面我們就結合這方“生於乙卯”來說說:

一、“虛”與“實”的經營

1、對角呼應。

這方印最直觀的特點是對角呼應。右上的“生”與左下的“卯”字形稍繁,而另外兩個字“於”“乙”相對簡單,由此構成了“虛”與“實”的對角呼應。

讀印:吳昌碩“生於乙卯”,虛實相生,疏密並濟的一方小印

(基於字形的對角呼應)

這實際上還是疏密形成的虛實對角呼應。這當然是經營出來的,具體是“於”字的重心極度上提,在下面留出更多的空間,與“乙”字形成“虛”(疏)的呼應,

2、左右照應。

同時,又構成右偏上的一塊“實”(密)與左偏下“實”(密)的照應以及其餘印面的“虛”(疏)的照應,如圖:

讀印:吳昌碩“生於乙卯”,虛實相生,疏密並濟的一方小印

(左右“實”與“虛”的呼應)

3、中心凝聚。

這方印的四個字在印中心集結,同時在中間的兩塊“實”(線條密集處)緊密相接,並且透過“乙”的拖腳與“生”“卯”連成一塊,而“於”字的兩橫筆與“生”的兩橫筆組成排疊,一起組成全印的“向心力”,使四個相對都比較簡單的字在視覺效果上組成中心凝聚、向四周輻射的視覺效果。

讀印:吳昌碩“生於乙卯”,虛實相生,疏密並濟的一方小印

(中心凝聚、向四周輻射)

4、“實”中“虛”與“虛”中“實”。

這方印“生”和“卯”字是相對較實的兩個字,於是大師將“生”字右上殘邊,形成虛空;同時又將“卯”字的右邊處理得相對較“弱”(左部搭邊,很“實”),上部搭於“乙”字末筆,底部跳起不接底邊,藉由字形左邊的缺口形成“實”中之“虛”。與之配合的,是“於”“乙”兩字虛空中非常紮實的兩筆不同方向的文字線條劃破“虛空”,形成“虛”中之“實”。你看,“生”字右弧筆“實”,格外粗壯,左弧筆則稍“虛”一點,略略細了一些;“卯”字左側“實”,藉助接邊,使它更紮實;右側“虛”,底部跳起,右而頂筆也“弱”一些。虛與實的變化十分豐富,但請注意,這些變化是“受控”的,不是隨意為之(因為細節太多,就不上圖一點點說明了)。

正如宗白華先生所說:

藝術是一種技術,古代藝術家本就是技術家(手工藝的大匠)。現代及將來的藝術也應該持重技術。然而他們的技術不只是服役於人生(像工藝)而是表現著人生,流露著情感個性和人格的。(《宗白華講美學》,宗白華,四川美術出版社,2019年12月,第26頁)

藝術家作品中的細節是有精準技術控制完成的,只是他們手法精熟,看似“妙手偶得”罷了。

二、常規手段

1、揖讓。

前面的【讀印】系列中,我們已經無數次談到全印文字與文字之間的揖讓關係,所以我們把它劃歸到“常規”手段中。比如這方印中,“生”字頭部圓弧筆畫有向兩側擴張的“勢”,右側衝破了邊框,左側則被“乙”字的空白迎住,形成揖讓關係;“於”字長長的尾筆向左撇出,“卯”字則騰空了右腳,留出位置形成揖讓關係。

讀印:吳昌碩“生於乙卯”,虛實相生,疏密並濟的一方小印

(借勢的揖讓關係)

這種揖讓關係像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合理距離關係,人與人之間相處,留出距離,使人感覺舒服,在印面中,字與字之間存在這種揖讓關係,同樣讓人覺得心理愉悅。

2、邊框。

吳昌碩大師的印,邊框如何處理我們也視作常規手段。

特別是朱文印(他的朱文印一般是粗朱文印),邊框都極考究,或厚厚如大地般深沉,或輕輕如雲氣一般空靈;或斷開以開闊氣勢、或連綿以攔阻氣息;或毛澀以顯老蒼之味,或光潔以生凌厲之風;或借邊,或粘邊……研究吳昌碩大師的邊框有一個好的方法,就是反證法,如果對一處邊框的處理理解不了,可以把它反向處理加以思考。比如:原來斷開的,我們假設如果連起來會如何?原來厚重的,我們可以假設如果讓它單薄一點效果會怎樣?如果借邊給文字的,我們可以考慮,如是在文字外又加邊框會如何等等(早期文章裡談過他的邊框,後續還會再寫專文討論)……這方印,同樣適用這個方法。如此就會發現,原來僅只邊框這一點,吳昌碩大師也是用心精微細緻的。

(【布丁讀印】之141,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版權方所有)

推薦文章

  • 微信圈觸動人心的精闢哲理短句,看了很受益

    十三、有一種人, 他穿時尚衣服是為了讓別人看, 開的車也是為了讓別人看, 家的裝修也是為了讓別人看, 從事的工作也是為了讓別人看, 孩子唸名校也是為了讓別人看, 他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展現給別人看, 讓別人看自己的品味或格調或成績, 所思所想...

  • 佛山好玩的遊樂園有哪些?

    天空之眼摩天輪:是佛山一處有著非常夢幻摩天輪的遊樂場,遊樂場的位置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金沙洲的萬達廣場內,這座摩天輪是佛山的標誌性建築,摩天輪的高度非常高,到了夜晚燈光全部會亮起...

  • 電腦資料丟失要怎麼樣才能恢復呢?

    誤刪資料:如果不小心刪除了機械硬碟中的資料,並且沒有被新資料覆蓋,可以藉助失易得資料恢復軟體進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