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書法講座 | 北朝經典碑刻技法指要(16)

由 守望一份愛情 發表于 農業2022-02-27
簡介如“矣”字,上半部分盡力縮小,中間突出橫畫,而且盡力向左右延伸,給人以無盡遐想,勻整中又不失大氣開闊

桌是上下結構的字嗎

2。結體分析

《石門銘》的風格在南北朝碑叢集中屬於自然古樸一類。它結字靈活,字勢起伏跌宕、大開大合。它的美在於寓奇絕於平正之中,美得端莊,美得典雅,美得恰如其分,猶如一個內心狂野的風流才子。它在結體上的特點如下:

①大氣開闊

南北朝摩崖刻石本身即存有隸書“橫向取勢”的特點,這在《石門銘》中也有所體現。《石門銘》在保持了漢隸結字的原則下,又顯出了卓然個性。如“矣”字,上半部分盡力縮小,中間突出橫畫,而且盡力向左右延伸,給人以無盡遐想,勻整中又不失大氣開闊。

②疏密有致

《石門銘》之所以被後世推崇,是因為它在空白處盡顯過人之處——“計白當黑”,疏密結合。特別是一些框形字,如“閉”字,儘管橫畫尤多,但作者透過細勁的筆鋒化解了這一矛盾——筆畫雖多,卻讓人覺得這是一個疏朗的字。再如“獻”字,左邊部分較為緊密,而右邊部分卻較為疏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於這類筆畫繁複的字,作者採用了突出主筆的辦法打破常規,疏處儘量放縱,密處儘量收斂,使之在矛盾中達到和諧統一。

③開合有度

從整體上看,《石門銘》疏朗開闊。這種感覺除了作者用章法營造出來外,也與其對很多左右、上下結構字的處理方式有很大關係。該碑中每每出現這種結構的字,書者不做緊密連線,總保持若即若離。這也是南北朝碑刻中結體的一個重要原則。而且,每一部分都能脫離彼此而單獨保持平正,在各自守住位置的同時相互呼應。真是歎服書者的高妙!如“阻”字左、右兩部分分得很開,但組合在一起又不顯鬆散。再如“思”字,其下半部分展開,佔了很大面積;而上半部分收得很小,做到了開合的統一。而“元”字則是上半部分收緊,下半部分張開。這些字都是透過點畫的調節取得了顧盼生姿的效果,讓人回味無窮。

④向背呼應

《石門銘》中的向背變化很多。因分勢明顯,左右兩部分儘量伸展,形成一種呼應美。如“功”字,左右錯位,左小右大、左輕右重。再如“閣”字,左邊的豎畫與右邊的豎彎鉤呈弧形呼應,顯出柔美之態。這些完全打破了漢字以對稱為美的審美習慣,顯得跌宕起伏、生氣十足。

縱觀《石門銘》通篇,結體上呈現出的左右、上下、欹正的空間變化效果可以說是此起彼伏,多處開花,美不勝收。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