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五臺歸來不看廟

由 九派新聞 發表于 旅遊2022-04-20
簡介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五臺山臺懷區的寺院建築,雖然只是基本保持了明代萬曆以來的佈局結構,但卻是北魏、隋唐以來五臺山佛教建築的延續、傳承、嬗變的結果,它顯示了亞洲宗教景觀、建築文化,超越時間和人文領域對建築藝術的巨大影響,以及亞洲宗教聖地對於山區規

五臺山的中峰是什麼寺

五臺山是一座融佛教文化、歷史文物、自然風光、民俗風情、避暑休閒、地質遺蹟於一體的觀光聖地。本書作者緊扣世界文化景觀要旨,將五臺山的自然與人文、歷史與現實、宗教與民俗、經濟與藝術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客觀理性梳理和全面融匯貫通。全書以大眾的視角、學者的高度和編導的手法,用樸實鮮活的語言、深入淺出的評介、圖文互補的形式,向讀者捧現出一部極具文化品位的“世界文化遺產五臺山”之書。

五臺山不僅因佛寺眾多,殿堂宏大,歷史悠久,價值彌高而獨領風騷。更因其寺院建築群整體佈局和諧而令人稱道。游完五臺山,不管懂行不懂行的、無論從哪個角度評價,人們都會發自內心的感嘆:五臺歸來不看廟!

說到建築,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一樓一殿的設計建造,但事實上對一個地區一座城市整體佈局規劃設計恰恰是現代建築設計的核心理念。梁思成在解放初期對北京城的規劃設計藍圖正是這種理念的體現。五臺山寺院建築群經千餘年傳承興廢,雖然沒有什麼早期的整體規劃,但卻陰差陽錯地暗合了某種整體規劃設計的理念。形成了中國宗教類名山佈局中比較典型的中心式佈局景觀。

五臺山臺懷地區的佛教建築流傳至今,元代以前的大型建築已經不復存在,現在的面貌基本上保持了明萬曆以來的佈局結構。可以概括為“四峰遙相望,三溪匯清流,五寺相毗鄰,一塔聳雲天”。四峰即指靈鷲峰、黛螺頂、壽寧山、梵仙山;三溪指這四峰之間的三條溪流匯成了流出臺懷的清水河;五寺則是指臺懷主要的五座寺院——五大禪處。即顯通寺、菩薩頂、塔院寺、羅睺寺、殊像寺;一塔當然就是五臺山的標誌,塔院寺大白塔了。有人把大白塔也算作一峰,與其它四座自然山峰合稱為臺內五峰,與五座臺頂相對應。臺懷區寺院分佈,巧妙地利用自然山水,實行立體佈局,四座山峰的峰頭各置一座寺院,四峰相對,遙相呼應,四峰間傳統的五大禪處互相毗鄰,組成了臺懷鎮寺院核心區。以五大禪處為中心,外圍的碧山寺、普壽寺、善財洞、觀音洞、南山寺、靈峰寺、鎮海寺、龍泉寺、金閣寺等再加上五座臺頂的五座寺院,山上山下、臺頂臺懷組成一個龐大的佛教寺廟群,形成了一組規模相當大、佛教氛圍相當濃厚的佛教建築文化景觀。

所謂“五臺歸來不看廟”,無非是五臺山廟多、殿大。但是五臺山雖然廟多,卻多而不亂,佈局有序;殿大,卻大而有韻,重點突出。初到五臺山的人有一個突出的感受就是廟多,進了這座,出了那座,簡直有點暈頭轉向。但是站在某個制高點俯瞰臺懷,您會發現,臺懷區寺院佈局多而不亂。一座座佛寺分佈依山就勢,錯落有致,藏露相宜,疏密得體,密處勾簷連牆,疏處空靈通透,簡直到了舍一則空,增一則累的程度。看著臺懷寺廟叢集區的佈局,你會獲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通感。

如果以攝影或者繪畫的視角來觀照,五臺山又是一幅立體的畫。這幅畫景物有層次,色彩有基調,構圖有變化。遠看氣勢雄偉,近瞧神態畢現。既有山水寫意的簡淡,又有工筆重彩的繁密。

無論是俯拍還是仰攝,也不管是從哪個方向取景,高聳的白塔永遠是全山的重點和活眼,環繞在白塔周圍的寺院或大或小、或近或遠,總是那麼得體地與白塔形成恰當的對比映襯關係,構成一幅全景式佛教圖畫。這幅畫的整體色彩春有春情,夏有夏意,秋有秋色,冬有冬韻。春來,幾枝疏疏落落的山桃野杏橫在鏡前,即使遠山近谷的殘雪還未融化,草色遙看已然透出絲絲春情;夏入,全境青翠一碧如蓋,一縷縷白雲飄過,在澄澈藍天的映襯下,大地綠得更加鮮亮,紅牆紅得更加深沉;秋至,秋草黃葉從山頂漫下來,遠山的白雪和藍天相接,近處的黃葉把寺院遮蓋,全山五彩繽紛,萬紫千紅,簡直是一個童話世界。冬臨,漫漫白雪鋪地,滿山粉妝玉砌,一道道紅牆就像一群穿著紅裙子的小女孩,在雪地裡繞著寺院的邊界捉迷藏,時而滾在一起,時而遠遠疏離。菩薩頂黃色的殿頂反射著太陽金色的光芒,一絲絲藍色的香菸在寺院上空飄忽,一曲曲悠揚的佛樂在耳際劃過,浮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宛若西天的靈鷲佛國圖景;內化於我們心中的是佛教的“靜”界。

遇到雨霧天氣,五臺山更是一幅流動的、變化莫測的水墨山水寫意畫。雨時大時小,霧或濃或淡,一道道紅牆在雨霧中若隱若現,一座座佛塔或東或西在畫面中隱現,一片片琉璃黃瓦頂在雨後斜陽中閃爍,矗立在臺懷的寺院建築群彷彿隨雲霧飄了起來,尤其是風吹雲飄時,站在大白塔下仰望蒼穹,那塔真就隨雲“動”了起來,有時是朝著你倒了下來,有時是離開你沖天而去。如果站在一個制高點俯瞰臺懷寺廟叢集區,活脫脫一幅飄逸流動的天上宮闕長卷。這長卷景物藏露有序,色彩搭配有致,色調濃淡相宜。朝山者、旅遊者自己也剎那間飄飄欲仙,恍若即刻就要見到玉皇大帝抑或九天仙女。一聲幽遠的鐘聲響起,一聲虔誠的佛號傳來,一個個“天上人”才倏然回到這佛國聖地。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五臺山臺懷區的寺院建築,雖然只是基本保持了明代萬曆以來的佈局結構,但卻是北魏、隋唐以來五臺山佛教建築的延續、傳承、嬗變的結果,它顯示了亞洲宗教景觀、建築文化,超越時間和人文領域對建築藝術的巨大影響,以及亞洲宗教聖地對於山區規劃和景觀設計方面的巨大成績。五臺山在中國歷史上甚至人類文明歷史上,在東方宗教文明方面,是建築設計、建築技術和人文景觀綜合性集大成的一個傑出範例。世界遺產委員會對五臺山的評語是:五臺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濃郁的佛教文化聞名海內外。五臺山儲存有東亞乃至世界現存最龐大的佛教古建築群,享有‘佛國’盛譽,五臺山由五座臺頂組成,珠聯璧合地將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為一體,典型地將對佛的崇信凝結在對自然山體的崇拜之中,完美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成為持續1600餘年的佛教文殊信仰中心——一種獨特而富有生命力的組合型文化景觀。”

【來源:山西晚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