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越王勾踐做牛做馬、才被吳王夫差放了一馬?大國博弈沒這麼容易

由 正史漫談 發表于 旅遊2022-04-15
簡介但相對於貪財、短視的伯嚭,伍子胥自身經歷豐富,輔佐過吳王闔廬,政治經驗高人一等,他一眼察覺出句踐的小九九,多次提醒夫差提防勾踐、必須滅之而後快

勾踐夫差是什麼關係

千百年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膾炙人口。其中有一些比較博人眼球的情節,諸如勾踐為夫差當牛做馬、甚至品嚐其糞便,他的妻子被人羞辱。。。。。但如果依據正史,這些實際上都是後世文學作品的杜撰。

誠然,越誇張、越戲劇化,就越能體現“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艱辛、難得與蕩氣迴腸,也更符合後世“男子漢能屈能伸”的處事理念。

不過,如果我們真的把上述誇張情節當真,難免會過於臉譜化歷史人物,顯得他們腹黑又天真、歹毒又愚蠢,壓根不像老謀深算的政治家;

實際上,吳王夫差並不是傻瓜,不可能會被勾踐無底線地裝孫子忽悠;勾踐也沒那麼卑劣,不至於為了苟且而毫無底線。

吳、越的博弈,本質上是春秋兩大頂級政治團隊的較量,也是傳統政治倫理面對殘酷現實的一次大潰敗

。真實的歷史,比文學作品中的描繪更高階、更有參考價值,也更有難度。

越王勾踐做牛做馬、才被吳王夫差放了一馬?大國博弈沒這麼容易

吳、越之間,原本其實談不上爭霸,兩者壓根不是一個量級。甚至連吳國捲入中原爭霸,也是大國博弈的產物。

吳、越原本都被視為“蠻夷”,共同臣服於同被中原鄙夷的楚國。晉楚爭霸期間,楚國大夫巫臣因故投奔晉國,採取“遠交近攻”之策、聯吳攻楚。身邊的大國紛爭,讓越這個小國也難以獨善其身,曾被迫協助楚國抗吳。勾踐之父允常在位時,就時常與吳王闔廬互相攻伐,還曾趁著吳軍攻楚之際抄其腹地。

到了伍子胥攻破楚都、吳王闔閭如日中天之後,越國的處境越來越不妙。公元前496年,藉著允常逝世、勾踐即位之機,吳王闔廬大舉入侵。

面對這一下馬威,勾踐孤注一擲、兵行險著,不斷派遣勇士衝向吳軍陣前自殺,以此成功地轉移了對方注意力、依靠奇兵突襲獲勝。

勾踐雖然“正當防衛”成功,但也與吳國結下了血海深仇。被亂箭射傷的闔廬臨終前再三告誡兒子夫差,不可忘記殺父之仇。

越王勾踐做牛做馬、才被吳王夫差放了一馬?大國博弈沒這麼容易

這就註定了吳、越是生死冤家。

夫差即位後的兩年內,致力於埋頭髮展、積蓄力量,以報殺父之仇;而勾踐自然也不敢束手就擒,聽說對方憋著一股氣厲兵秣馬、磨刀霍霍,他首先忍不住了。公元前494年,他不顧范蠡的勸諫、執意伐吳。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面對夫差集結的舉國精銳,勾踐遭到慘敗,最終只能聚攏起五千名殘兵退守會稽山,宛如一頭困獸。

歷史發展到這裡,夫差、勾踐倆人之間有道德高下之分、有對錯之別嗎?沒有,不同諸侯國之間鬥爭本就是叢林法則,沒道理可講;結果的不同,只是由實力、戰略的高低決定。

無論如何,勾踐輸了。此時他有兩種選擇:魚死網破、壯烈赴死,或者低頭認慫、甘當小弟。但我們都知道他選擇了第三條路:先認慫,再積蓄力量、藉機報復。

越王勾踐做牛做馬、才被吳王夫差放了一馬?大國博弈沒這麼容易

據《史記》記載,勾踐透過賄賂吳國太宰伯嚭,得到了吳王夫差的赦免,得以解除會稽之圍。歸國後,他一邊臥薪嚐膽、把政務委託給大夫文種,同時安排范蠡、柘稽前往吳國當了兩年的人質。

根據正史記載,雖然當初勾踐在求和時曾表態:“勾踐請為臣,妻為妾”,但這只是一種態度的表示。在達成和平協議後,雙方的行動也相當簡單:吳國是“卒赦越,罷兵而歸”,越國則“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隨後才有了勾踐派遣人質、贈送禮物的動作。

由此可見,從始至終,都沒有勾踐夫妻在吳國做牛做馬的記載。

那麼,夫差為啥會放了勾踐一馬?夫差也算是頗有雄才之主,不可能比一般人傻。他的顧慮有二:

其一,吳越實力相差較大,但若想一口吞併越國,吳國也將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文種面見夫差時也多次強調了這一點;

其二,為父報仇,只是夫差的一個小目標。在那時,任何有為之君都有稱霸中原的夢想。但要實現這一大目標,僅僅依靠武力還不夠,必須像當初的齊桓公、晉文公那樣,既要足夠強大、還得講究信義,以獲得周王室以及諸侯的認可。

越王勾踐做牛做馬、才被吳王夫差放了一馬?大國博弈沒這麼容易

因此,夫差之所以答應放勾踐一馬,絕不可能是因為對方做牛做馬、毫無尊嚴,而是基於時代要求、現實需求的考慮——既向天下昭示自己的胸懷,又希望騰出手來問鼎中原。

夫差以為自己所有君侯都會像自己一樣遵守潛規則,但他顯然低估了勾踐的隱忍與陰鷙。不過,當時的吳國並不缺少洞若觀火之人——伍子胥,這才是勾踐的真正對手。

伍子胥、伯嚭,是吳王夫差的左膀右臂;但相對於貪財、短視的伯嚭,伍子胥自身經歷豐富,輔佐過吳王闔廬,政治經驗高人一等,他一眼察覺出句踐的小九九,多次提醒夫差提防勾踐、必須滅之而後快。

如果夫差聽了伍子胥的,勾踐早就完了。然而,這位頂級智囊有個毛病:性情過於耿直,說話不轉彎,經常有一說一、毫不顧及夫差的心思。與其相反,伯嚭則極其善於奉迎,更受夫差寵信。

越王勾踐做牛做馬、才被吳王夫差放了一馬?大國博弈沒這麼容易

於是,勾踐針對上述情況,從四個方面鋪開了自己的復仇大計:

首先,在強化自身團隊的同時,削弱對方的實力。

勾踐麾下有文種、范蠡、逢同等當時的頂尖人才,但吳國的伍子胥也讓他如坐針氈。於是,他利用伍子胥的性格缺陷,透過持續賄賂、交好伯嚭,幫助其爭寵、穩固權位,在這個過程中一步步離間夫差和伍子胥的君臣關係,最終將後者逼迫自盡。

其次,利用夫差稱霸中原的野心,積極拱火。

雖然越國比吳國弱小,但吳國的客觀實力,實際上也無法支撐問鼎中原的野心。但越是這樣,勾踐越要鼓勵夫差踏上這條道路。縱觀史書我們可以看到,勾踐不斷迎合、配合夫差,為其北上提供精神與物資支援,以便對方遺忘自己,並且逐漸消耗國力。

越王勾踐做牛做馬、才被吳王夫差放了一馬?大國博弈沒這麼容易

其三,聯絡夫差的敵人,最大程度孤立吳國。

夫差一度在“黃池會盟”上取得了霸主地位,但代價是得罪了無數人:本就有深仇大恨的楚國,被奪去了霸主之位的晉國,憤憤不平、擔心吳國兵鋒的齊/魯/宋等國。透過主動聯絡這些諸侯,句踐將夫差塑造成了孤家寡人。

其四,發展自身實力。

這一點我們比較熟悉,勾踐在國內常年臥薪嚐膽。為了鼓勵生產,他親自下田耕作,夫人親手織布,倆人吃飯從來沒有肉菜,衣著也極盡簡樸;他極力拉攏人心,對人才彬彬有禮,甚至可以放下身段、委屈自己;他善待百姓,救濟窮人、悼慰死者,以此團結人心。此外,他還採取了眾多鼓勵生育的政策,以強化“人口”這一關鍵資源。

越王勾踐做牛做馬、才被吳王夫差放了一馬?大國博弈沒這麼容易

就這樣,由於自己的雄心壯志,夫差徹底掉進了勾踐的陷阱。多年的征戰,讓吳國上下苦不堪言、怨聲載道,國力也遭到重大削弱;對外,則得罪了一眾大大小小的諸侯,為了虛名,夫差付出了太多。

眼見時機成熟,勾踐對夫差發動了致命背刺。據史料顯示,越軍包圍了吳都整整三年之久,竟然沒有一個諸侯國出於勢力制衡的目的前來攪局,可見吳國得罪了多少人。

最終,夫差羞愧自殺,吳國徹底消失,開創了春秋時期大國覆亡的先河。

縱觀歷史,任何大國的毀滅,極少是由於單純外力導致,大多是禍起蕭牆、由內患引起。從一般標準來看,吳王夫差稱不上昏君、暴君,他的失敗,只是因為戰略上掉入了敵人挖掘的陷阱。也許在他看來,自己寬宏大量、饒了勾踐一命,對方沒理由恩將仇報。

只可惜,時代已經變了,人心也今非昔比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