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40多位科學家與65歲的歷史建築——中關村“特樓”深藏功與名

由 作家文摘報社 發表于 旅遊2022-02-13
簡介李佩、郭永懷、郭芹一家1953年在美國■ 中國科學院成立後,錢三強與何澤慧同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錢三強任所長,何澤慧任副所長

錢學森墓在哪兒

40多位科學家與65歲的歷史建築——中關村“特樓”深藏功與名

選自《作家文摘·合訂本》

2020年第8期

點選上圖瞭解詳情

文 | 康佳 張靜雅

2019年6月,北京公示首批歷史建築,以具有一定時代特徵和保護價值、承載了真實和相對完整歷史資訊的建築為主,海淀區科源社群13、14、15號樓位列其中。這是20世紀50年代建設的3棟住宅樓,以安置海外歸來的著名學者和國內自然人文學各學科領域的知名科學家居住,被稱之為“特樓”。

03:13

影片來源:新京報《我們》欄目

■ 洋 氣

1954年,14號樓最先建起,這是一座3層的灰磚小樓。

14號樓203室的錢三強一家,是這裡的第一批住戶。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學家貝時璋一家住在對門204室。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堯一家住在樓下。之後,科源社群13號樓、15號樓相繼建起。

1956年,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化學家柳大綱一家搬進了15號樓313室。柳大綱的兒子柳懷祖記得,雖然這3棟樓每家都配有3間臥室、客廳、書房和廚房,“廚房有個燒煤的大灶臺,全都是用白瓷磚貼出來,灶前後有兩個大鐵鍋,中間燒開水”。1959年,作家邊東子一家搬到了郭永懷家的樓下。他回憶,“特樓”家家戶戶都有浴缸,可以天天泡熱水澡。這在當時的他看來,是十分奢侈的事情。但這堪稱“豪華”的屋子裡,房間隔斷卻是用蒲葦做成後再抹灰刷白,哪怕小孩稍用點力,都能踹開一個小洞。

40多位科學家與65歲的歷史建築——中關村“特樓”深藏功與名

13、15號樓呈L型結構位列兩側

同年8月,在錢學森的邀請下,康奈爾大學教授郭永懷和夫人李佩帶著女兒郭芹回到北京,住在13號樓204室。搬來的時候,屋裡就有了一些木質傢俱以及很多書架。推開窗戶,他們看到的是一棵高大的樹,這棵樹是錢學森親手種下的。

當時,“特樓”有著不一般的洋氣。邊東子記得,整個單元裡,除了他家外5家都有鋼琴。除了陣陣琴聲,偶爾還能聽到住在對門的汪德昭夫人、聲樂教授李惠年和住在14號樓的錢學森夫人、歌唱家蔣英的歌聲。這些科學家被稱為“先生”,他們有時也互稱“公”,他們的妻子則被稱為“太太”。但何澤慧例外。她從來不愛聽別人稱她為“錢太太”,就連國慶節發給她去人民大會堂的邀請函中,寫的也必須是“何澤慧先生”才行。

40多位科學家與65歲的歷史建築——中關村“特樓”深藏功與名

李佩、郭永懷、郭芹一家1953年在美國

中國科學院成立後,錢三強與何澤慧同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錢三強任所長,何澤慧任副所長。一週7天,何澤慧有6天都待在所裡,週日回家。

在兒子錢思進的記憶中,聽到母親的聲音,更多是在電話裡。錢思進記得,二姐錢民協上中學時,母親有時會和她在電話裡分析幾何題,小黑板上總留著各種多邊形和數字。曾長期在何澤慧身邊工作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張煥喬記得,錢三強有公派的小轎車,但何澤慧從來沒坐過:“何先生是個特別有原則的人,她說那是公家派給他的車,她不能坐,每次都是自己坐汽車回中關村。”

忙是科學家們的常態。邊東子記得:“郭先生身材瘦長,無論春夏秋冬,他都喜歡頭戴鴨舌帽、臂彎裡夾著皮包,低著頭,大踏步地來往於單位和家之間。”相比起來,孩子們更容易見到郭永懷的妻子、中國科學院西郊辦公室副主任李佩。

40多位科學家與65歲的歷史建築——中關村“特樓”深藏功與名

錢三強、何澤慧到高能物理研究所瞭解高空氣球的發展(何澤慧生前同事馬宇蒨供圖)

錢三強和何澤慧喜歡買書。錢三強的書房裡,左右兩側巨大的深色書架上擺滿了書,錢思進最喜歡的是一套《十萬個為什麼》。也有很多帶連環畫的小人書,“我父親閒的時候也看小人書”,錢思進說。

買書大方,過日子卻很節儉。錢思進記得,剛上幼兒園和小學時,他有時穿的是姐姐們穿過的女褲。家裡的桌子、椅子壞了,都是何澤慧自己動手修,她主張廢物利用,能用的東西她都不捨得扔。一次,錢思進洗碗時把盛魚的盤子摔成兩半兒:“我媽先讓我放在一邊兒,說她過會兒用膠水粘一下。我一不小心把其中一半又摔成了好幾塊。我媽當時就很惱火,‘以後再別吃魚!’”

40多位科學家與65歲的歷史建築——中關村“特樓”深藏功與名

錢三強(攝於14號樓的書房)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當天正是錢三強51歲的生日。“特樓”的家裡並沒有特別的儀式。就在原子彈爆炸3天后,錢三強被下放到河南農村參加“四清”。

1968年12月5日,郭永懷乘機返回北京,降落時遇空難。人們發現,有兩具已經燒焦的遺體緊緊抱在一起,中間夾著一個保密公文包。最後確認,這是59歲的郭永懷和他的警衛員牟方東。李佩將郭永懷生前的物品,一點一滴親手整理起來,全程沒有讓任何人插手。親友探望時,她也禮數週全。

郭永懷的骨灰被葬在他回國後的工作單位——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他的雕塑下面。他遇難後22天,中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獲得成功。

40多位科學家與65歲的歷史建築——中關村“特樓”深藏功與名

時任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外語教研室主任李佩(右二)與同事一起討論教學問題(中國科學院大學官網圖)

■ 忙 碌

1976年之後,居住在“特樓”的一些科學家陸續離開。

錢三強一家仍留在科源社群14號樓。1992年6月28日,錢三強病逝,享年79歲。1999年國慶節前夕,錢三強和郭永懷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同時獲獎的人還有趙九章、錢學森、彭桓武、陳芳允等21位科學家。

85歲的何澤慧和84歲的彭桓武一起,帶著這枚獎章到錢三強的墓前,把遲到的頒獎詞念給錢三強聽。幾年後,李佩託順路的朋友把郭永懷的這枚獎章捐給了中國科技大學。

40多位科學家與65歲的歷史建築——中關村“特樓”深藏功與名

錢三強、何澤慧的書房(中關村街道供圖)

進入21世紀,何澤慧、李佩、貝時璋3位老人,仍然留居在“特樓”。在近60年的時間裡,除了在中國科技大學的6年,李佩一直沒有離開過這裡。當時相關領導曾建議何澤慧搬個新家。何澤慧回答:“在這裡住慣了,哪兒也不去。除非上八寶山。”2011年,這位“中國的居里夫人”離世,享年97歲。

李佩成了最後的“堅守者”。街坊劉樂聞記得,李佩的臥室和書房連著,她喜歡待在家裡看書、看報,偶爾會由保姆帶著下樓散步。2017年1月12日,李佩離開了人世,享年99歲。

2019年6月21日,“特樓”被公示為北京市首批歷史建築。

40多位科學家與65歲的歷史建築——中關村“特樓”深藏功與名

郭永懷和李佩合葬於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陶冉/攝)

40多位科學家與65歲的歷史建築——中關村“特樓”深藏功與名

■ 懷 念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