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莊子故里鬥雞趣聞:小才藝烘托大氣場

由 決策視界 發表于 旅遊2023-02-05
簡介莊子故里一帶的鬥雞娛樂活動流傳形式有三種:一種是庭院自賞

莊子故里之爭誰贏了

盧彥林

鬥雞原是古代貴族的一種業餘愛好,但為何在民間廣為流傳呢?莊子故里的人說,這種娛樂活動與莊子有關。

據傳,莊子在宋國蒙澤做漆園吏時,除看書著書外,還時常與好友惠施在一起論辯哲理。閒暇時,他倆也偶爾下上幾盤土棋。一天,莊子正與惠施在樹蔭下下土棋,突然傳來一陣公雞的嘶鳴聲。莊子猛抬頭,看到一隻勇猛無比的公雞正追趕另一隻落荒而逃的公雞。莊子推一下全神貫注下棋的惠施說:“你看,這場面多壯觀呀!鄉野之下能有這種娛樂活動,不是也能給黎民百姓帶來樂趣吧?”自此,莊子閒暇時常與村裡人在一起玩鬥雞,在莊子的影響下,這種鬥雞活動在附近村莊慢慢興起來。

莊子故里鬥雞趣聞:小才藝烘托大氣場

莊子對鬥雞之術研究頗深,從對雞的馴養到臨戰前的準備,直至進入格鬥狀態,莊子對每一個環節都作了細緻入微地觀察。同時,他還從養生的角度上升為一種新的境界。莊子在《達生》篇中,對這種境界作了極好的比喻。紀渻子為周宣王馴養鬥雞,過了10天之後,周宣王問紀渻子:“雞馴好了嗎?”紀渻子回答說:“不行,正虛浮驕矜而恃氣。”10天后周宣王又問。回答說:“還是不行,還是聽見響聲就叫,看見影子就跳。”又過了10天,周宣王又問。答曰:“還是不行,高視闊步而盛氣凌雞。”又過了10天,周宣王再問,回答說:“差不多了,別的雞再叫,它也不為所動,就像一隻木頭做的雞一樣。它的德行真可說是完備了,別的雞根本不敢應戰,掉頭就跑了。”莊子對鬥雞的臨戰姿態描述得可謂繪聲繪色,惟妙惟肖。

莊子故里鬥雞趣聞:小才藝烘托大氣場

幾千年來,這種鬥雞娛樂活動一直在河南、山東、安徽、河北四省交界地區流傳,並逐漸形成一種民俗文化。莊子故里一帶的鬥雞娛樂活動流傳形式有三種:一種是庭院自賞。民間家家戶戶均有養雞的習慣,少則三五隻,多則數十隻,雞子長成後,每家每戶都會精選出幾隻蘆花大公雞報曉。這些生性好鬥的公雞,在封閉的庭院內自然不會安分守己,常與同伴相互叨架,直叨得雞冠滴血,敗者落荒而逃方休。這種原始的雞叨架自然能給百姓帶來快樂,成為他們自愉身心的娛樂形式。二是村頭炫耀。每年的春節、中秋或農閒之時,老百姓總喜歡把自家勝者為王的公雞抱向村頭熱鬧處炫耀。鬥雞時,雙方各抱一隻大公雞放在一起,使其互啄。公雞大多頸毛直立,伸頭翹尾,鬥志昂揚。雙方不停地為自己的公雞助威、加油,圍觀者也都加入到自己所支援的一方,眾人齊喊:“上、上、上,叨、叨、叨!”場面極為熱鬧壯觀,給人們增添了無窮的樂趣。三是串村表演。民間一些雜耍藝人,為烘托演藝氣氛,在演出中也常穿插一些鬥雞表演節目。這些鬥雞只只健壯,氣勢非凡,相互啄鬥,著實令觀者驚歎不已。此時,這些藝人也借勢臨場叫陣,言稱:“誰家有鬥雞,可抱上來決一高低;輸者把雞留下,贏者送上一隻雞。”雖應者甚少,但卻把鬥雞娛樂活動推向高潮,一時會引得觀者掌聲陣陣。每年農曆二月初九(莊子的生日)和農曆八月二十四(莊子的忌日)的青蓮寺廟會上,一些擅長鬥雞表演的民間藝人總是捷足先登。有的藝人還別出心裁,給鬥雞披紅戴花,以吸引觀眾的眼球。據傳,在清乾隆年間,曾有數十班民間雜耍藝人在青蓮寺廟會上表演鬥雞,引得方圓數百里的百姓前來觀看。至今,每逢過年時,在莊子故里民權的鄉村集鎮上也常可看到鬥雞比賽。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