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印度為何被稱為“人種學和民族學的博物館”,擁有大約281種語言

由 小吧聊歷史 發表于 旅遊2023-01-04
簡介印度自古以來雖是亞洲大國,但歷史上長期陷於政治分裂,王朝更迭頻繁,中央集權的統一帝國存在的時期短暫,這是由於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包括社會、經濟、文化和地理環境等諸方面的消極因素

印度具有什麼博物館之稱

印度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繁多、語言複雜。較大的民族就有13個,但沒有一個民族在人數上佔絕對多數,這是也是印度民族問題的一大特點。印度次大陸是世界三大人種黑種人、黃種人、白種人的交匯點,不僅擁有屬於三大人種的居民,還有中間型的混血人種,因此也有人稱印度為“人種學和民族學的博物館”。

印度為何被稱為“人種學和民族學的博物館”,擁有大約281種語言

全印度的民族語言及部落語言大約281種,仔細劃分則多達千種以上。語言對印度歷史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地方語在區域性地區的印度政治中起著統一的作用,但對整個印度次大陸卻起著政治上的分裂作用。地方語言是中世紀地區王國的分界線,也王國政治統治和宗教活動的工具。語言在印度民族問題上是一個重要因索。各民、各地區因語言差異引起的矛盾和衝突是尖銳複雜的社會政洽問題。因語言差異而產生的地方民族主義是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

印度為何被稱為“人種學和民族學的博物館”,擁有大約281種語言

印度社會的特點是一個複雜的多層次的特殊的社會結構,階級劃分與種姓制社會等級差別交織在一足。種姓制在古代稱為瓦爾那制度,是部落社會的組織方式和特殊的社會等級制度度,至中世紀演變為以職業世襲和內婚製為主要特徵的迦蒂制度。

印度為何被稱為“人種學和民族學的博物館”,擁有大約281種語言

這種與階級劃分交錯結合的封閉式的社會等級結構,由於歷史的和其它的原因,逐漸蛻變為一種腐朽的社會制度和勢力,使社會劃分為多層次的複雜結構。因而全社會的居民都分裂為互相隔離、對立封閉的社會集團。種姓制與村社經濟結合是村社長期存在的重要原之因一,作為統治階級的高階種姓力圖儲存村社經濟結構,以維擴奴隸制的或封建制的階級剝削關係。

印度為何被稱為“人種學和民族學的博物館”,擁有大約281種語言

在古代印度人們對社會秩序的維護,多半是透過種姓制度在基層機構來實現的。種姓制在基層起著國家統一機構的作用,所以在古代和中世紀印度,即使沒有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組織,社會秩序也能照樣維持。種姓制與村社制度相結合,有著重固的落後性和保守性,嚴重阻礙了印度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印度為何被稱為“人種學和民族學的博物館”,擁有大約281種語言

印度自古以來雖是亞洲大國,但歷史上長期陷於政治分裂,王朝更迭頻繁,中央集權的統一帝國存在的時期短暫,這是由於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包括社會、經濟、文化和地理環境等諸方面的消極因素。印度歷史上建立的大多數國家都具有區域性敏侷限性特點。

較大的國家主要出現於以下三個地區:恆河中、中下游平原的摩揭陀地區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克里希納河中游平原的遮婁其王國和拉什特拉庫塔。東南沿海的帕拉瓦王國、朱羅王國。最大的孔雀帝國和莫臥兒帝國也從未形成穩固的政治經濟基礎,由於社會生產力水平限制了它們擴大實力,使它們未能完成整個次大陸政治上的真正統一,更沒有建立高度的中央集權制的帝國政權。

印度為何被稱為“人種學和民族學的博物館”,擁有大約281種語言

印度歷史上由於政治上長期分裂、區域性小國林立,國家政權組織鬆散,因而削弱了國力,招致外外族不斷的入侵和征服,而外族的征服又往往引起政治上的分合變化。波斯人、希臘人、塞種人、貴箱人、突厥一阿富汗人、莫臥兒人以及英國殖民者都曾征服過次大陸,並且充當過印度政治歷史舞臺上的重要角色。

這些外族入侵固然曾經產生過破壞印度社會經濟發展和政治統一的消極作用,但也為印度注入了外來文化的新鮮血液和積極因素。印度內部政治上的分裂與外族的入和征服互為因果,兩者都對印度社會歷史的發展發生過重大影響。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