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注重防守的宋朝,作為城池防禦另一半的護城河是怎樣的?

由 今人說古 發表于 旅遊2022-10-03
簡介地方護城河的修建資金物料則是由中央朝廷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擔,例如《宋丞相崔清獻公全錄》記有的揚州護城河重修:中央出348756貫錢,21847石米

宋代開封城的護城河幾條

兩宋護城河的修建機構

城池,土之城,水之池,土即高厚的城垣,水即寬深的護城河。護城河分為很多種,並不是所有護城河都是有水的,西北乾旱地區水資源匱乏,只能修個又深又長的坑出來作為防禦。古代護城河多是天然為主、人工為輔,極少出現附近沒有江河還弄個有水的護城河。襄陽護城河有著天下第一護城河之稱,史料記載,宋代襄陽的護城河的平均寬度就達到一百八十米以上,最寬處達到兩百五十米以上,敵軍光是度過護城河都得費不少功夫、丟下不少屍體,單憑這一點,就可以稱它為

“中國第一城池”

。修建城池一般包括修建護城河,同樣是由專門的官府機構處理。

注重防守的宋朝,作為城池防禦另一半的護城河是怎樣的?

史書記載,早在夏朝就有專門負責修築全國城池的官府機構,名曰

“掌固”

,共有六十人;而與之搭配的機構名曰

“司險”

,共六人,掌天下山川河流走勢。宋之前的唐代也有著這樣的官府部門,即被安排在六部之下的水部和工部,兩者既有關聯卻互不統屬,差不多是合作形式進行的建築護城河。而宋王朝在這一方面發生了新的變化,也就是冗官冗費的因由之一的過度分工分事,中央和地方的護城河事務也再度詳細分工。先是三司修造案主管此事,後考慮到三司主管各項工程事務的財政,若是再讓其管理工程,容易引起貪汙腐敗,後轉手到工部中的營造案。

由於開封作為都城十分重要以及所在的地方沒有可以憑藉的山川江河,所以修建護城河的難度和規模不是一般的大,因而專設

東西八作司

負責。後來開封城常年居住人口和流動人口越來越多,需要再次進行擴建,推移和擴張護城河的工程實在太大,單靠東西八作司不能完成,所以再度增設提舉京城所、都水監。要知道開封是北方,水資源不如南方豐富,可是開封城的護城河蓄水量、長度、寬度和深度都超過了古代護城河的正常修建建制。可以說是費了老大的功夫了,不過這一切都是值得,人為地為無險可守、一馬平川的都城開封造出防禦天險,可這也違背了昔日宋太宗趙光義的

“江山鞏固在德不在險”

(這只是個笑話,若不是利益相關,當時還是開封府尹的趙光義絕對說不出這樣的鬼話)。

注重防守的宋朝,作為城池防禦另一半的護城河是怎樣的?

靜江城

地方修建護城河大多沒有專門的機構,而是地方長官兼任使命,門外漢的他們往往會請求中央派點專業人士前來指點指揮一二。中央朝廷派遣專門的官吏巡查全國州縣城的護城河,護城河不合格者,相關官員輕則責問,重則免官處死。

壕寨官

是專門幫助地方修繕城池和護城河的,但由於各地戰略意義、資源情況和經濟情況不一樣,所以有些地方的護城河好,有的地方的護城河差。

修建護城河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組成與耗費

一般來說,一座城池的修建,意味著其護城河的位置和規模大小也確定下來。修建和維護護城河工程量巨大,所以其工程人員需求量極為龐大,組成人員也是十分的雜亂無序。先說說修建城池和護城河的用工人數,動輒百萬計,例如元祐年間的大動開封城,用工700餘萬;靜江城用工4354436;重修揚州護城河用工1150425。說實話,這數字我是不相信的,但是史料上明明白白記載著(如《重修靜江府城記》),可能不是參與總人數,而是前後每天用工人數加起來的數目,我也不是很懂很清楚

(北宋宣和六年,其人口大概是一點二六億;南宋嘉定十六年,其人口大概是八千零六十萬)

注重防守的宋朝,作為城池防禦另一半的護城河是怎樣的?

這些工程隊的組成人員一般分為四類

禁軍士卒、廂軍士卒、徵役民夫和僱傭民夫

。大家可能發現了,宋朝官兵有時候就像民兵隊一樣,還要兼職其他雜事。修建開鑿護城河的錢從哪來呢?都城護城河的修建往往不是朝廷府庫出資,他們也出不起,而是皇帝內庫支出這筆經費。南宋都城杭州的規模較小的護城河內庫出一千萬楮幣和一萬石米。地方護城河的修建資金物料則是由中央朝廷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擔,例如《宋丞相崔清獻公全錄》記有的揚州護城河重修:

中央出348756貫錢,21847石米;揚州官府則出81600貫錢。

有時朝廷不是直接撥錢,而是給度牒令其官府去賣錢。當然,有些時候地方豪強富商、普通百姓也會主動或被迫捐錢捐物資,並不是只靠官方的力量。

注重防守的宋朝,作為城池防禦另一半的護城河是怎樣的?

護城河的日常維護

護城河不是修建完成就相安無事,還需要

“呵護”“照顧”

他,例如防止民眾對護城河安邊的土地進行侵佔,防止民眾對護城河之水的使用;這些朝廷都頒佈下相關的法令文書禁止。即便是政府工程需要用土,也只能在護城河較淺處挖取,若有違背也是有著處罰的,

杖責降職免官

等。法理不外乎人情,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在一些戰略意義不是特別大的城池,護城河的水是可以用,還能在護城河裡栽種一些經濟作物賣錢;但是得向官府繳納一定的錢。用水種植是無關緊要的,但利用護城河邊上的土地進行耕種是完全不可以的,這種土地是得到朝廷法令保護的。不過法令是這樣規定的,真的實施起來還是很有難度的,還是有不少百姓侵佔土地進行耕作,破壞護城河。

注重防守的宋朝,作為城池防禦另一半的護城河是怎樣的?

護城河的“模樣”

無論是哪個朝代哪個時期的護城河,都分為三種:

全人工型、半人工型和天然型

。三者之間各有利弊,全人工型耗費人力物資錢糧太大,但是位置規模、大小深度等都是可以控制的;半人工型耗費不算大,但是所處位置不能控制,規模大小和深度等倒是可以控制,可成本較高和難度較大;天然型耗費可以視作沒有,但是其他的一切都被限制得死死的,較為死板僵硬。護城河的修建,主要目的是為了達到一定的軍事防禦效果,其餘都是次要的。護城河作為人工天險,廣度和深度的規制是十分看重;根據每個地方的軍事需求不同,其規制也是不同的。

一般縣城規制是尺

(三十釐米)

為單位,興業城

“闊八尺,深五尺”

這種;比較重要地區的則是以丈

(三米)

為單位的闊和深。護城河的長度亦是跟著城牆走的,一般是圍住城牆,很少出現那種,有些地方沒有護城河的情況。護城河一般不會緊緊挨著城牆的,而是會留有一定的距離,春秋時代墨子認為城牆與護城河應在五步(三米左右),宋代則一般在三十步(十五米左右)。這是根據冷兵器時代的遠端武器和守城武器的發展而改變的。

注重防守的宋朝,作為城池防禦另一半的護城河是怎樣的?

護城河的頂部寬度和底部寬度是不同的,一般是上面的是下面的一半,具體是多少還是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對當地軍事防禦的重視程度;護城河的深度則是愈深愈好,小地方的在數尺,再大一點也是兩丈以下;而一些京師或重鎮,戰略意義比較重大,面對的敵人更加強大的地方,深度多是數丈不等,也就是深十餘米左右,比一些河流湖泊還深。

護城河裡的水來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溪水潮汐水、地下水、降雨等,大部分護城河都是死水,沒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注入。不要以為護城河的修建是簡單的事,不是挖個又長又深又寬的坑注水就行,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護城河的修建,先是要開挖成坑,再夯築坑內兩邊,在岸上栽種樹木鞏固護城河周圍的土地,不至於因人為和非人為因素塌方降低護城河的深度,最後想辦法引水進入,引水過程中可以選擇修建一個水閘控制,這才大致成型。護城河的大規模修建,多是跟著兩宋的城池修建熱潮一致的,因為兩者是一體的,一榮俱榮一榮俱損。這種大規模修建,一般是有三個原因:

一是城池的破敗重整,二是重修過去的拆除的城池,三是敵人入侵軍事威脅加大。

注重防守的宋朝,作為城池防禦另一半的護城河是怎樣的?

綜上所述

護城河,說白了就是跟城牆一樣的軍事工程,為了戰爭需要而出現的。護城河可以說與注重防守的宋朝是絕配,

很符合宋朝以守為攻的戰略、步兵為主的戰術、敵軍兇悍的外因、軍隊孱弱野戰不行的問題、以及重文輕武的國策。

護城河作為中國軍事史和中國古代軍事防禦工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兩宋發揮出了無與倫比的威能,也讓兩宋王朝在遊牧民族強大的兵鋒下心驚膽顫地享受了三百餘年的國祚。

參考文獻:《宋會要輯稿》《中國軍事建築藝術》《中國城池史》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