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清末國庫空虛 為何兩位皇帝還要硬著頭皮重修圓明園?

由 搞哥讀史 發表于 旅遊2022-09-03
簡介同治和光緒都希望修好圓明園以後,能夠讓慈禧搬離紫禁城,真正還政於皇帝,因此明知條件可能不允許,但也必須硬著頭皮去做,否則要辦理其他事務都是無從談起

康熙為什麼要建圓明園

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進犯北京,一把大火把皇家宮苑圓明園燒成一片白地,同時也把咸豐皇帝的心燒成了死灰。

咸豐一開始離京逃難時,還想著要忍辱負重,但聽聞圓明園被燒燬後,便開始以酒色來麻痺和放縱自己,一年之後,死在了熱河避暑山莊。

如果瞭解圓明園的來歷,我們不難理解咸豐帝為何會對它的焚燬有著錐心之痛。圓明園是明朝懿戚徐偉的別墅舊址,康熙年間,康熙皇帝將其賜給四阿哥雍親王,並賜名圓明,雍正登基後成為皇家宮苑。

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有了後來三山五園的格局,長期以來,都是清朝皇帝的避暑之地。

清末國庫空虛 為何兩位皇帝還要硬著頭皮重修圓明園?

圓明園歷經雍、乾、嘉、道、鹹五朝的經營,是彼時舉世罕見的無價瑰寶。圓明園遭到劫掠,給清國帶來的遠不止是財產上的巨大損失,還標誌著大清的國恥。

也正因為這樣,自此直至清末,儘管在國庫空虛的情況下,還不斷有人提議修復圓明園,而且同治、光緒二帝均對此付諸了實施。

要知道,圓明園建成如此大的規模,是經過康雍兩代積澱,在乾隆極盛時期完成的。嘉道以後,已經停止了擴建工程,而只是進行簡單的修葺。而在清朝內憂外患的同光時期,客觀而言是不具備重修圓明園的條件的。

清末國庫空虛 為何兩位皇帝還要硬著頭皮重修圓明園?

在同治初年,太平軍和捻軍勢力依然強大,國內的叛亂漸次平定後,東邊有日本挑釁,西邊有中亞和沙俄的入侵,清朝很多軍事行動都是靠舉借外債來完成的,錢根本就不夠花,更別說要勻出足夠的錢來進行如此浩大的工程。

所以對重修圓明園一事,同治雖然態度非常強硬,包括恭親王在內的大臣數番勸諫,依然執意進行。但無奈客觀條件不允許,最後還是停止了園工。

在光緒朝,情況比同治朝稍微好了一點,國庫攢下了一些錢。而在重修圓明園一事上,也吸取了之前的教訓,不求全部修復,只重修了損壞較輕的清漪園,也就是後來的頤和園。但即便這樣的造價成本較低,也同樣佔用了許多國家經費,這也是造成後來清朝軍備落後,甲午戰爭失敗的間接原因之一。

那麼我們要問,清末同治、光緒兩任皇帝,難道不知道國家庫藏空虛,用度捉襟見肘?而且朝廷對此不是沒有反對的聲音,有許許多多忠心為國的臣子們站出來,剖析其中利弊,勸阻重修圓明園之議。但為何同治和光緒仍然要一意孤行?

清末國庫空虛 為何兩位皇帝還要硬著頭皮重修圓明園?

我們注意到,同治和光緒要重修圓明園時,都提出了同樣一條理由:供太后頤養,以盡孝道。

說白了,重修圓明園,就是讓兩宮太后,尤其是慈禧太后可以搬過去住,頤養天年。為了太后個人的享受消耗國帑,對國家而言無疑是有弊無利。但兩位皇帝都對此事非常重視,甚至當成頭等大事來辦,其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想借此擺脫太后的掣肘。

我們知道,慈禧太后是一個權力慾很強的人,在皇帝成年後,雖然名義上讓皇帝親政,但慈禧仍然在背後掌控著大權,皇帝根本沒有辦法按自己的意願來治理國家。修建圓明園,其實是皇帝和太后之間不成文的一項交易。

同治和光緒都希望修好圓明園以後,能夠讓慈禧搬離紫禁城,真正還政於皇帝,因此明知條件可能不允許,但也必須硬著頭皮去做,否則要辦理其他事務都是無從談起。

然而,同治和光緒兩朝修整圓明園,不但沒有讓慈禧交出權力,反而花費了大量的金錢,還縱容了不少太監貪官從中漁利。清末女主臨朝之禍,由此便可見一斑。

推薦文章

  • 嶽敏君:“幸福”像“花人”綻放

    嶽敏君:“幸福”像“花人”綻放”“大笑人”“紅彤彤”“笑咧咧”,這樣的形象與那個年代有關,與平質且隱喻化的傳統文化有關,更與嶽敏君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感知體驗過的生活有關...

  • 花生是肝病的“加速器”嗎?醫生:9種食物建議少吃些

    花生是肝病的“加速器”嗎?醫生:9種食物建議少吃些3.隔夜飯菜隔夜飯菜不宜經常食用,食物經過長期存放之後,其中會滋生大量的亞硝酸鹽,經常吃隔夜飯菜會增加肝臟的負擔,還會跟體內的胺類物質相結合形成亞硝胺...

  • 別再縱容“假洋牌”欺騙消費者了

    不僅是名創優品這麼幹,很多假洋牌都是此種營銷套路,就是利用消費者對洋品牌的盲目崇拜,將國產貨起個洋名字,偽造品牌起源、傳奇故事,諸如義大利、法國等家族百年傳承品牌,品質優良、設計獨特等,由商家獲得國內代理權,藉此忽悠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