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秦始皇寧願修“天價“長城,也不願意繼續攻打匈奴,這是為什麼?

由 不器傳媒旺盈 發表于 旅遊2022-07-24
簡介戰前情況在秦始皇統一六國期間,各國都把精力集中在與秦國的戰爭上,尤其是與匈奴臨近的國家,無暇顧及匈奴的侵略與騷擾,便給了匈奴南下發展的好機會到了六國統一時期,匈奴的主力已經擴散到了陰山的西部地區及賀蘭山的北部地區,其中一部已經侵入到了現今的

秦長城修建用了多少人

掃六國平天下,身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的秦始皇,可以說是政治上的奇才。

在統一六國之前,他能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年紀輕輕就已經獨當一面了,而且能輕而易舉地平定叛亂;統一六國之後,又實行一系列制度,進行了全國經濟、文化上的統一。

秦始皇寧願修“天價“長城,也不願意繼續攻打匈奴,這是為什麼?

然而,統一了六國之後,遠在西北的匈奴卻時常來犯。既然秦始皇連六國都可以消滅,那為什麼不打匈奴而是修長城抵禦呢?

一、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出生於公元前259年,嬴姓,趙氏,名政

。嬴政的父親秦莊襄王名叫異人,年少時被遣送到趙國都城邯鄲當過質子,母親原是呂不韋府上的一名舞姬。

呂不韋是當時有名的大商人,然而他的志向和眼光不只是在經商上,他堅信權力才是致富的根本。

呂不韋到邯鄲去做生意,碰巧遇到當時在趙國當質子的異人,經過一番考量後說到:“若是可以自己擁立君主,那麼就可以福澤後代了”於是,呂不韋便要協助異人回到秦國。

秦始皇寧願修“天價“長城,也不願意繼續攻打匈奴,這是為什麼?

異人在呂不韋的幫助下,拋下妻子和孩子,隻身回到了秦國。以至於嬴政和他的母親趙姬一直在躲避趙國的追殺,逃亡漂泊。

這樣的經歷致使他從小性格敏感,多疑。

直到異人當了莊襄王,嬴政才結束了逃亡生活,回到秦國。

回到秦國的嬴政13歲便即位,勤奮好學,勤於政務。

二十二歲加冕,使用計謀平定了嫪毐的叛亂,併成功掌握了實權。流放了呂不韋,年紀輕輕就已將統治秦國的政治阻礙基本掃平。39歲便掃滅六國,統一海內。

秦始皇寧願修“天價“長城,也不願意繼續攻打匈奴,這是為什麼?

統一六國後,實行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制度來管理國家

。開創帝制,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車同軌,書同文,加強了中央統治。

二、蒙恬北擊匈奴

不打匈奴?公元前215年,秦朝蒙恬率領大軍遠赴現今的內蒙古河套地區,與兇狠的匈奴騎兵展開殊死搏鬥,

這是秦朝為了降低匈奴對首都咸陽及關中地區的威脅而進行的戰役

秦始皇寧願修“天價“長城,也不願意繼續攻打匈奴,這是為什麼?

1。戰前情況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期間,各國都把精力集中在與秦國的戰爭上,尤其是與匈奴臨近的國家,

無暇顧及匈奴的侵略與騷擾,便給了匈奴南下發展的好機會

到了六國統一時期,匈奴的主力已經擴散到了陰山的西部地區及賀蘭山的北部地區,其中一部已經侵入到了現今的河套地區及秦原築長城的邊地,

從而對秦朝的邊境安全形成極大的威脅

秦始皇寧願修“天價“長城,也不願意繼續攻打匈奴,這是為什麼?

2。作戰經過

按原定的作戰計劃,蒙恬從上郡出發,經過榆林從而進入現今的河套北部地區,一部分兵力從義渠蕭關之道進入現今的河套南部,兩軍夾擊,

攻擊了散落的匈奴部落

幾年後,蒙恬率領主力軍從現今的內蒙古五原縣渡過黃河,準備攻下高闕和陶山,並且安排一部分兵力從黃河進入賀蘭山脈。

作戰計劃成功,胡人兵敗之後,落荒而逃,被匈奴侵佔的土地全部被收復

秦始皇寧願修“天價“長城,也不願意繼續攻打匈奴,這是為什麼?

既然已經取得了勝利又為何不將匈奴一舉拿下,反而選擇勞民傷財的去修築長城呢?這一點你我都在思考,何況是秦始皇呢。

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打匈奴到底是不是個划算的買賣

。當時正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不久,需要經營管理的事務繁多,休養生息。如若此時攻打匈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秦始皇寧願修“天價“長城,也不願意繼續攻打匈奴,這是為什麼?

先且不說需要多少人,光是運輸糧草就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

畢竟我們郵寄快遞到大西北偏遠地區也是不包郵的,更何況是在當時交通並不發達的古代。運輸的路途遙遠,且運輸的人員也有不小的開銷,這樣下來並不划算。

另一方面,匈奴屬於遊牧民族,多擅長騎射,且無定居之處。況且以步兵去攻打騎兵,想也想得出來,勝算應該不大。而且就算可以培養騎兵,不光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培養好的馬匹也是要有所投入的。所以攻打匈奴相比於修築長城也並不是什麼明智之舉。

秦始皇寧願修“天價“長城,也不願意繼續攻打匈奴,這是為什麼?

換個角度想,如果統一了匈奴對當時的秦朝有什麼好處嗎

?收了匈奴,無疑是秦朝的地圖板塊進一步擴大了,但是它能為當時的秦朝帶來什麼呢。當時的秦朝以農耕為主,遊牧並不能帶來特別大的益處。且匈奴並沒有很強大,所以對秦朝構成不了什麼大的威脅。所以不統一匈奴也不是什麼虧本的買賣。

秦始皇寧願修“天價“長城,也不願意繼續攻打匈奴,這是為什麼?

雖然匈奴對秦朝沒有特別大的威脅,但是面對頻繁的騷擾也得出個對策來抵禦匈奴的侵略。所以修築長城便成了有效的抵禦策略。長城在抵禦外敵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世界第九大奇蹟——萬里長城

秦長城實際上是以原先戰國時期在秦長城,趙長城,燕長城三國長城的基礎上修建的,並不是從頭開始修築。長城的西面的起始點是臨洮,東面到達鴨綠江,總長度超過萬里,所以史稱“萬里長城”。

秦長城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是中華民族燦爛的瑰寶。

秦始皇寧願修“天價“長城,也不願意繼續攻打匈奴,這是為什麼?

對於長城,大家可能會想到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大家對它的誤解就是同阿房宮一樣,只不過是秦始皇因為虛榮心而建造的罷了。但是修築長城的目的僅僅於此嗎?

當然絕非如此,

修築長城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抵禦匈奴南下入侵

。長城建在高處,可以有效的抵抗匈奴的騎兵;烽火臺能在敵人來犯的時候不光起到傳遞訊號的作用;同時可以起到儲存作用,為戰士及時提供糧草。

秦始皇寧願修“天價“長城,也不願意繼續攻打匈奴,這是為什麼?

當時修築長城帶來的影響有好有壞,

我們不能只看到它帶來的弊處,也要看看它帶來的好處。事情都是有好壞兩方面的,我們要以辯證的目光來看待它

總結:

做一件事之前要衡量它的利弊,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攻打匈奴花費的財力遠遠比修築長城要多得多。就算要攻打匈奴,秦軍要適應環境、培養騎兵、運送馬匹物資等等。

秦始皇寧願修“天價“長城,也不願意繼續攻打匈奴,這是為什麼?

不如修築長城,把主戰場換到自己熟悉的地方來的實際

。主戰場在秦朝,方便糧草的調動和支援,並且匈奴人也沒有可以遊牧的平原,這對秦軍來說是非常大的優勢。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