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麥黃時節訪範園

由 人民融媒體 發表于 旅遊2022-07-11
簡介範老先生詳細介紹了範園的佈局和範公遷葬此地的前因後果,並指引範園東300米之外的唐代名相姚崇墓,建議我們一併去參觀

石像生石羊什麼等級

本文轉自:鄭州日報

? 金 鑫

近日閒讀《蘇軾私識范仲淹》一文,得知蘇軾少年起即仰慕範公,遺憾的是考中進士後,到了汴京範公卻病逝,蘇軾無限感傷地說:“我打心底裡把您視為忘年交,卻無緣見上一面,難道是命中註定的嗎?”我決定下午來個文化之旅,完成蘇軾未了的心願,拜訪範園,敬上心香一瓣。

從鞏義去伊川許營村範園上百公里,上連霍轉二廣高速一個多小時就到了。範園北依萬安山,南傍曲水河,視野開闊,是一塊頗為講究的風水寶地。進門廣場矗立著范仲淹高大的漢白玉雕像,範公身披朝服,頭戴相帽,右手持卷,遙望遠方,一副兼濟天下以道自任的博大胸襟。

穿過景賢橋,跨入範園,沿神道而行,院內松柏森森,碑刻林立,牌坊斑駁古樸,石人、石馬、石羊等石像生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依然能顯示墓主人在世時的尊貴等級。但石像生的數量、大小、規模和鞏義北宋帝王園陵,如永昌陵、永熙陵、永昭陵、永定陵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但製作的式樣和手法完全一致,範園像是縮小版的宋陵附葬墓。

範公祠後面即是一代賢相范仲淹之墓冢,碑文正中楷書“宋參知政事范文正公墓”10個字,碑額橫批“先憂後樂”,如今佇立墓前,盤桓憑弔良久。想起我中學老師在誦讀《岳陽樓記》時的激揚頓挫;大學時讀到“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佳句後的拍案激賞;每年深秋看到大雁一字南飛脫口而出“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的入腦入心,範公的高風亮節和才情四溢深深地折服了我。北宋大臣司馬光曰:“文正是諡之極美,無以復加。”範公去世後獲得此等殊榮可謂實至名歸,在後來的歷史長河中,我只能想起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也獲得這個諡號。範公墓後側往東依次是其長子監溥公範純祐、範母秦國太夫人墓,再後域是範公其他兒子、孫子和後裔之墓。

在範園的東北角隱約有人走動,便走過去探訪。這位身材魁梧的老者十分健談,自稱範公29裔孫,已八十歲高齡,其家族世代為範公守墓。範老先生詳細介紹了範園的佈局和範公遷葬此地的前因後果,並指引範園東300米之外的唐代名相姚崇墓,建議我們一併去參觀。告別範老先生,遂出園,返回廣場,再次仰望範公雕像,我向同行者小超說:“範公這尊雕像真是太像其人了。”曰:“何以知之?”“君不見範老先生面闊額寬,雙目炯炯,不怒而威,一身正氣,忒像範公!”二人相視一笑。

轉彎來到姚園,惜哉大門緊鎖。門前曬了一場麥子,兩位老農正在打理麥子,聊起姚崇他們都能說起一堆典故,可知姚公對此地文化浸潤之深。姚崇和范仲淹,同生於吳地,俱是幼年失怙,母親改嫁,家貧好學,後依母教誨而登科拜相,一稱救時宰相,一稱千古完人。而後又都重選萬安山吉地奉安老母,親率子孫後裔陪葬周圍,與其說范仲淹是受到姚崇的啟迪,倒不如說惺惺相惜,更敬重姚崇的人品節操和為官的清正廉潔。我猜想二人地下比鄰而居,天若有靈,地也增輝,一定為彼此高風亮節而頷首讚許。

“南陽風俗常苦耕,太守憂民敢不誠。今秋與冬數月旱,二麥無望愁編氓。”抬眼遠望,夕陽西下,萬道金光照耀範園周圍廣袤無垠的金黃麥子,又是一個歲稔年豐。曾擔心乾旱導致百姓麥子豐收無望而憂心忡忡的範公,定會舒展眉頭,為今日百姓的安居樂業而欣慰。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