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不止數學插畫醜陋,語文中的潛移默化,才是洪水猛獸!

由 扮貓騎大象 發表于 運動2022-06-13
簡介23課《三個兒子》也是同樣的套路,沒有出現外國名字,故事看上去沒毛病

盆字組詞有幾種

最近數學插圖醜陋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但你以為懷有居心的人,大費周折就為了弄幾幅插圖?

你以為給有些人發論文,給他們的孩子提供各種留學便捷。

就為了弄區區幾幅數學插圖嗎?

顯然不是,今天給大家開開眼,不止插圖,內容也“淪陷”。

裡面的文章早已經被“腐化”得一塌糊塗。

介紹中國的古代神獸,卻只提韓國人不提中國人。

不止數學插畫醜陋,語文中的潛移默化,才是洪水猛獸!

獬豸是象徵光明正大,明辨是非的神獸。

怎麼就成韓國的了呢?

課外閱讀中,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現了“罌粟籽”。

不止數學插畫醜陋,語文中的潛移默化,才是洪水猛獸!

兒童性教育啟蒙書的封面標題竟然是:我要媽媽嫁給我。

不止數學插畫醜陋,語文中的潛移默化,才是洪水猛獸!

這個《行人與梧桐樹》的兒童讀本也離譜,看看最後一句寫的什麼:“你媽S了”。

不止數學插畫醜陋,語文中的潛移默化,才是洪水猛獸!

這是《伊索寓言》裡的一個故事,原文可不是這麼說的,原文挺正常。

而我們出版的兒童讀物卻強行改成了有問題的。

再看人教版語文中,單挑一篇看沒啥問題。

如果你將全部內容看一遍,就會發現“插圖”的問題不過是小伎倆。

01

小時候有篇課文叫《矛與盾》,裡面講的是一個賣矛的和一個賣盾的。

都稱自己的兵器是最厲害的,接著拿矛的人去刺盾。

文章最後沒有寫明誰勝利了,卻自然地引出了矛盾的來源和含義。

內容取自《韓非子》,既有文化傳承,還淺顯易懂。

再翻看今天的課本,無論是配圖還是內容,全部西化。

文中還故意標出了年份1916年,那正是中國近代最艱難的時候啊。

結尾甚至還有點讚揚英國人的意思,可氣麼?

不止數學插畫醜陋,語文中的潛移默化,才是洪水猛獸!

這不過是冰山一角。

人教版六個年級的語文課本,或多或少都有類似的問題。

深入瞭解後,發現“異態”的潛移默化真的是防不勝防。

一年級下冊28課《小夥伴》中,第一次出現國外名字瑪莎、維加。

主要是講外國小朋友互相幫助。

29課《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主題是培養孩子的誠實的品質。

但孩子名叫“雄日”,並配著日本小朋友的插畫。

不止數學插畫醜陋,語文中的潛移默化,才是洪水猛獸!

這兩篇主題都沒有問題,一個是互助,一個是誠實。

但為何非得挑選外國孩子作為故事的背景呢?

難道從中國小朋友找這兩種品質很難嗎?

到了二年級上冊,這種情況逐步在推進。

書本中負面形象鮮有外國人的故事,而一旦涉及正面形象,外國小孩就出來了。

第七課《一分鐘》講的是,元元因為貪睡遲到了,引出守時的重要性。

而元元正是中國名字。

十四課《我要的是葫蘆》講的是看問題的片面,素材是古人的故事。

無聲無息地塑造了古代國人的愚笨形象。

十九課《藍色的樹葉》,這篇文章是現代的小朋友。

其中一位小朋友不願意借給同學水筆,同學不得已只能畫出藍色的樹葉。

悄悄表現出不懂互助的形象。

而二十二課《窗前的氣球》科里亞生病了,同學們不但來看望他。

還為他帶來了氣球,一片歡聲笑語。

不止數學插畫醜陋,語文中的潛移默化,才是洪水猛獸!

我不想搞成捕風捉影,但為什麼外國小朋友出場就是另一番模樣了?

如果你不信,請接著往下看。

02

隨著前面的鋪墊,二年級課本中外國小朋友好人好事的故事,也慢慢增多了。

國內的故事呢,基本都是反派角色,類似:

《一分鐘》沒有時間觀念的元元,《藍樹葉》中的自私。

如果想要找個典型的正面故事,恐怕得追溯到一年級上冊中的司馬光砸缸和曹衝稱象。

第七課《我不是最最弱小的》依舊錶現的是外國小孩的優秀品質。

這是讓咱家的娃像人家學習啊!

不止數學插畫醜陋,語文中的潛移默化,才是洪水猛獸!

第八課《卡羅爾和他的小貓》,外國小孩名字卡羅爾不但進了生字表。

課後作業還要求用卡、羅、爾三個字組詞,這是什麼意圖?

生怕孩子們記不住外國名字嗎?

不止數學插畫醜陋,語文中的潛移默化,才是洪水猛獸!

十三課《動手做做看》從標題就知道講什麼了,已經開始全方位展現外國小孩的優秀了。

課中學習他們的品質,課後還要在生字表裡將名字烙下印記。

不止數學插畫醜陋,語文中的潛移默化,才是洪水猛獸!

十四課《郵票齒輪的故事》又一次地描述了大英帝國的繁榮,可古代中國璀璨不比這差啊!

22課《我為你驕傲》這篇文章相當高明,通篇沒有寫外國名字。

但在文章結尾昇華愛國情懷的時候,寫了一個“7美元”。

所以,到底愛的是哪個國?

寫個7元不行嗎?這不是故意的嗎?

不止數學插畫醜陋,語文中的潛移默化,才是洪水猛獸!

23課《三個兒子》也是同樣的套路,沒有出現外國名字,故事看上去沒毛病。

但插圖的是金髮碧眼的小孩。

不止數學插畫醜陋,語文中的潛移默化,才是洪水猛獸!

而後面文章的排列更高階。

26課《蜜蜂引路》,講的列寧小時候的故事。

30課《愛迪生救媽媽》,看標題就知道中心內容了。

夾在兩篇課文中間的27課,是寓言二則:負面成語故事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

這樣編排很難不會讓孩子有小心思:外國人聰明、品質優秀,古人愚笨。

這不就是潛移默化地讓小孩學著崇洋媚外嗎?

03

馬上到了三年級,孩子們也11歲了,正是樹立三觀的重要時候。

但課本就更嚴重了,40篇文章中,有十二篇就是歌頌外國小孩的。

第2、5、6課是前蘇聯的文章,《灰雀》主人公是列寧;《小攝影師》主人公高爾基。

因為關係密切,90年代也有這幾篇,暫且說得過去。

當然,這也是編排課程的高明之處。

從始至終都透著一股溫水煮青蛙的壞,潤物細無聲的狡猾。

開胃菜結束後,一道道硬菜緩緩推向眼前。

14課《蜜蜂》,這是寫蜜蜂的文章,作者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

插圖完全可以配個蜜蜂就可以了,但插圖非得出現個外國人。

不止數學插畫醜陋,語文中的潛移默化,才是洪水猛獸!

15課《玩出了名堂》,有文化又會玩得完全可以寫豐子愷、老舍或錢鍾書。

但文中主人公是個荷蘭人。

不止數學插畫醜陋,語文中的潛移默化,才是洪水猛獸!

16課《找駱駝》這總該和外國沒關係了吧?畢竟咱大西北駱駝挺多的。

文中也確實沒有出現外國人,但配個外國人的圖,不知道是幾個意思?

不止數學插畫醜陋,語文中的潛移默化,才是洪水猛獸!

26課《科里亞的木箱》是一篇老課本,小時候也學過。

但從一年級下冊就開始出現科里亞這個名字,接著二年級、三年級都反覆出現。

為的是加強對國外名字的記憶嗎?

30課《一次成功的實驗》從配圖可以看出這是講中國故事,但文中一箇中文名字都沒有。

都是用男孩、女孩、教師代替,為什麼涉及外國故事,生怕孩子記不住他們的名字?

反差真的有點大。

31課《給予樹》,單看題目你可能不知道講什麼,還有一種樹叫給予樹?

翻看內容就恍然大悟了,原來是講聖誕樹。

看似主題是講給與的快樂,但隱隱地在傳遞西方文化嗎。

不止數學插畫醜陋,語文中的潛移默化,才是洪水猛獸!

要知道聖誕節原就是基督教紀念耶穌的節日,安排這樣的文章目的何在?

先不要忙著生氣,因為同樣的主題,在四年級下冊將會再次出現。

不過標題換成了《給予是快樂的》,內容依舊是聖誕節的故事。

非得這樣解釋給予的含義嗎?

不止數學插畫醜陋,語文中的潛移默化,才是洪水猛獸!

32課《好漢查理》,題目已經很直白了,外國好漢的故事。

正面形象又和我們沒有關係。

說起好漢,水滸108將難道挑不出一個適合小學生讀的人物嗎?

不止數學插畫醜陋,語文中的潛移默化,才是洪水猛獸!

從三年級開始,課後閱讀也開始穿插著外國小朋友的故事。

《作風車的故事》主人公是牛頓,科學家我就不說了。

《信箱》這篇我就不太懂了,這是想讓孩子們學習什麼?

接著就到三年級下冊了,雖然國外故事比例沒有明顯增多。

但涉及內容範圍更廣,影響也更深入了。

開篇文章寫燕子的內容,很不錯。

第6課《燕子專列》就來了:瑞士女孩救了十幾只燕子的故事。

小燕子穿花衣,這不是我們小時候唱的歌曲麼?

愛護燕子的故事,從我們自己中間找一個,也不算太難吧?

不止數學插畫醜陋,語文中的潛移默化,才是洪水猛獸!

8課《路旁的橡樹》,蘇聯工程師想方設法的保住了這顆小橡樹。

文章結尾是精華,這樣寫道:建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

看起來又和我們沒關係。

頂級“基建狂魔”的我們,這樣“高尚”的例子應該比比皆是吧。

14課《檢閱》,這總該說咱自己了吧?

沒有,還是說的外國。

每次國慶,大家最期待的就是帥氣統一的正步走。

怎麼到了小學課本中,非得配合金髮圖呢?

這裡說一句其心不好,不算過分吧?

不止數學插畫醜陋,語文中的潛移默化,才是洪水猛獸!

15課《爭吵》是義大利小朋友,講的兩個孩子從吵架到和好的故事。

不止數學插畫醜陋,語文中的潛移默化,才是洪水猛獸!

19課《七顆鑽石》童話故事,寫俄國人小朋友的。

不止數學插畫醜陋,語文中的潛移默化,才是洪水猛獸!

20課《媽媽的賬單》,表現母愛的文章,小彼得用的貨幣芬尼,是德國貨幣。

不止數學插畫醜陋,語文中的潛移默化,才是洪水猛獸!

22課《月球之謎》科普文,展示美國的。

大家仔細看一下下冊涉及的這些國家,俄國、波蘭、英國、義大利、法國、德國、荷蘭。

是不是很熟悉,基本囊括了八國聯軍的那些國家。

在27課《賣木雕的少年》,我猜編輯是想展示中非之間的友誼。

不止數學插畫醜陋,語文中的潛移默化,才是洪水猛獸!

但友誼互相的,為什麼文中只提到了非洲小朋友送木雕。

卻沒有寫送木雕的原因?

再往下延伸一下不是更好嗎?

而不延伸的讀感就是非洲小朋友真優秀。

05

四年級就更有意思了,當外國國家的名字和文章標題連起來,就會看到更多的內涵。

法國的《蟋蟀的住宅》、英國的《巨人的花園》、保加利亞的《幸福是什麼》、日本的《去年的樹》、荷蘭的《牧場之國》、美國的《自然之道》。

最不能忍的是《尊嚴》這篇文章,講過的美國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

這樣的主題選這樣的國家和人物,到底意欲何為呢?

不止數學插畫醜陋,語文中的潛移默化,才是洪水猛獸!

五年級、六年級的課本也是這樣,有很多謳歌讚美外國人的文章。

我們不反對存在外國課本,90年代的課本也有國外的優秀作品。

但佔據的比例極少,且文章質量極高。

而現在課本中外國作品不但顯著提高了比例,且都是正面形象。

其中很多內容完全可以用傳統素材代替,畢竟我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5000年。

沒有過硬的品質,那是不可能的。

像《檢閱》、《尊嚴》、《幸福是什麼》這型別的素材,真的覺得一定要用自己的素材。

配圖可以用中國面孔,就儘量少用金髮碧眼的孩子。

畢竟,教材不是普通的教材,它是我們文化的核心,是根基。

小學正是孩子們價值觀形成的階段。

他們愛學習還格外細心,總能發現成人關注不到的點。

如果課本中多次宣揚聖誕節,那日後如果孩子們更喜歡過聖誕節。

也就不難理解了吧?

如果課本中穿插著大量的外國元素,傳統精華自然就被稀釋了。

隨著年月的增長,落花結果後,再想著回頭。

或許就晚了。

目前大家的普遍關注點都在插畫上,但你要想想。

畫中那麼明顯的醜化和扭曲,使用多年後才引起關注。

也不知道這種更加隱晦的內容,何時才能走進大家的視野?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