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登飛來峰》《登幽州臺歌》比較閱讀學案

由 mwqsxy1974 發表于 運動2022-04-22
簡介王之渙儘管遭人陷害罷官,鶴雀樓上,卻高歌雲:抒發李白被排擠出長安,鳳凰臺上,不禁長嘆:抒發杜甫暮年顛沛流離,獨自登高,垂淚沉吟:表達這些文人登高遠望,賦詩言志,看似情感不同,實則相同也

醃漬讀音是什麼意思

讀登臨詩,品家國情

《登飛來峰》《登幽州臺歌》比較閱讀學案

【學習目標】

1。 運用反覆誦讀、斟詞酌句和結合背景等方法,賞析這兩首登高詩。

2。 比較這兩首登高詩所承載的詩人情志,把握它們的不同之處和共同之處,理解中國古代文人“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

助讀材料:知人論世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這首詩寫於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採納,並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通天元年,契丹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擔任參謀,隨軍出征。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陳子昂多次向武進言,不被接納,反被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

王安石《登飛來峰》:

慶曆二年( 1042 ),2 1 歲的王安石考中進士,隨即赴揚州任籤判,之後又升任知縣,治理一方,政績卓著的。皇佑二年(1050),29歲的王安石期限已滿,要回江西臨川老家去,他路過杭州的時候,登上了飛來峰,寫下了這首詩。后王安石成為宰相,1069年王安石變法,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

任務一:比較閱讀,填寫表格

結合背景材料和詩歌內容填寫表格。

《登飛來峰》《登幽州臺歌》比較閱讀學案

任務二:討論交流,解決問題

任務三:探究讀法,朗讀感悟

結合詩歌情感,說說應該怎麼讀?

任務四:思考探究,感悟情懷

閱讀下面史書中對這二人的評價,在二人不同的身世遭際和登高情感背後,你發現有什麼共同點嗎?

“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 《宋史王安石傳》

“常欲奮身以答國士”,“不可見危而惜身苟容”。— 《陳氏別傳》(唐盧藏用)

共同點:

任務四:結合兩首詩歌的內容與詩人情感,補全語句。

陳子昂上幽州臺, 念_______ , 嘆_______ 。

王安石_______ ,望浮雲滾滾, 感前景可期。

拓展延伸,感悟情懷:閱讀其他登高詩句,感受其中蘊含的詩人情懷。請根據提示,補充語句。

登鸛雀樓

王之渙(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析:作者早年及第,曾任過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縣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誣陷而罷官,不到三十歲的王之渙從此過上了訪友漫遊的生活。寫這首詩的時候,王之渙只有三十五歲,體現不凡胸襟抱負,反映了人們昂揚向上的進取精神。

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唐)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析:天寶年間,作者奉命“賜金還山”,被權貴排擠離開長安,南遊金陵時所作。這首詩是懷古抒情之作。這首詩透過寫登鳳凰臺的感受抒發詩人離京後理想難於實現的苦悶悲愁。

登高

杜甫(唐)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析:全詩透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壯志難酬的複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絃。

王之渙儘管遭人陷害罷官,鶴雀樓上,卻高歌雲:

抒發

李白被排擠出長安,鳳凰臺上,不禁長嘆:

抒發

杜甫暮年顛沛流離,獨自登高,垂淚沉吟:

表達

這些文人登高遠望,賦詩言志,看似情感不同,實則

相同也。

《登飛來峰》《登幽州臺歌》比較閱讀學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