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心法七:曾國藩此語精闢至極,語淺意深

由 明心見性為一 發表于 運動2021-12-31
簡介曾國藩在官場經歷了種種挫折之後,悟出了為人處事要剛柔相濟的道理:當剛則剛,該柔則柔,剛柔相濟才能在複雜的政治環境中游刃有餘

語淺意深是什麼意思

心法七:曾國藩此語精闢至極,語淺意深

心法七:曾國藩此語精闢至極,語淺意深

“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度,太柔則,太剛則折。”近年來體會到天地萬物生存的道理,那就是一剛一柔相五作用,不可以偏執於某一方而荒廢了另一方,太柔軟了,則容易奏靡不振,太剛強了,則客易折斷。

心法七:曾國藩此語精闢至極,語淺意深

我們常說以柔克剛,指的是用柔軟去剋制剛強,從而取得勝利,這是道家的智慧。所謂的柔,不是一種單純的圓滑,也並非對不公平的城默無聲,更不是指那種奴顏端骨、阿諛奉承。柔,應該是一種策略,一種智慧,一種制勁。剛則代表了強硬、不知變通、堅毅等諸多因素。剛柔相濟,尺度拿捏恰到好處,才是真正的智慧。

心法七:曾國藩此語精闢至極,語淺意深

相傳,孔子曾帶弟子去向老子請教。孔子見到老子,恭恭撒敬地行過禮,垂手站在一旁。

老子上了年紀,正在閉目靜養,聽到響動,拾起眼皮望了望。

孔子忙請安道:“弟子孔丘前來候教。”

半購,老子張開嘴,用手指著自己的嘴問:“你看我的牙怎麼樣了?”

孔子說:“全掉了。”

老子又問:“那我的舌頭呢?”

孔子回答說:“還好好的。”

然後,老子又合上眼皮,重新靜養起來。孔子沉思片刻,悄地招呼弟子,吟咐他們套車回家了。

心法七:曾國藩此語精闢至極,語淺意深

原來牙齒是剛強的,卻又是柔弱的;舌頭是柔的,卻又是剛強的。看起來剛強的牙齒,敵不過柔弱的舌頭。孔於從老子那裡學來的,其實是非常樸素的辯證法。強和弱,剛與柔,本來是一對矛盾體,並無高下之分,但是老子從自然萬物中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觀點。在他那裡,柔弱勝於剛強。他從生命的演進來推測:“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搞。”,“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他還說過:“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堅強處下,柔弱處上。

心法七:曾國藩此語精闢至極,語淺意深

老子認為,天下最柔弱的東西,往往能戰勝最堅強的東西。比如說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它樂於往人們所不齒的低處走,卻能無堅不摧,因其不爭,故無憂患。所以老子說,水最合於道。水的凝聚力極強,一且融為一體,就榮辱與共,生死相依,朝著共同的方向義無反顧地前進,是故抽刀斷水水更流。水至柔,卻柔而有骨,信念執著,追求不懈,令人肅然起敬。

曾國藩在官場經歷了種種挫折之後,悟出了為人處事要剛柔相濟的道理:當剛則剛,該柔則柔,剛柔相濟才能在複雜的政治環境中游刃有餘。在他早年的為官生涯裡,曾國藩剛柔的問題想得並不透徹,常常意氣用事,結果是得罪他人,難以成事。

心法七:曾國藩此語精闢至極,語淺意深

當時曾國藩想不通,為什麼自己正直行事卻不容於官場。後來、在經過了苦苦思索後,悟出了“大柔非柔,至剛無剛”的真諦,能克剛之柔,比剛更剛。“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非暴虐之謂也,強矯而已;柔非卑弱之謂也,謙退而已。”曾國藩這時已經意識到,樹木剛強則容易受到推折,太柔弱就會容易倒下。當初在長沙辦團練軍,就是因為沒有掌握好剛柔的分寸,以剛制剛,結果不容於長沙官場。為人處世也是如此,剛柔相濟才是自立自強的根本。

心法七:曾國藩此語精闢至極,語淺意深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要剛柔並用,以圓融為做人的基本原則。凡事不能太急躁過分,遇到強硬的對手,以柔克之。柔是實現剛的手段,剛是柔所要達到的目的,以柔克剛,就是這個道理。而不宜像曾國藩早年那樣以硬碰硬,這樣往往會造成兩敗俱傷。正確的做法是,根據客觀情況審時度勢,剛柔互用,把握好處理事物的尺度,機變靈活地處事,這樣才能讓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能遊刃有餘,在複雜多變的境地中立於不敗之地。

心法七:曾國藩此語精闢至極,語淺意深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