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影視劇中有人說“三八”,好像是罵人的話?與三八節有關嗎?

由 史事品鑑 發表于 運動2021-12-13
簡介關於其來歷有兩個:一個是1922年《上海指南,滬蘇方言紀要》中,釋“痴”字共十三畫,所以上海人以“十三點”隱指“痴”

身居三八像是什麼意思

影視劇中有人說“三八”,好像是罵人的話?與三八節有關嗎?

有人問:影視劇中有人說“三八”,好像是罵人的話?與“三八節”有關嗎?

查了一些資料,解答如下:

“三八”這個數字本來是指每年的3月8日國際勞動婦女節,而在中國港臺地區,這一數字卻是罵人的話,多用來罵女性,意思是舉止輕浮,做事魯莽,瘋瘋癲癲,不夠莊重。與“二百五”以及上海方言裡的“十三點”相類似,都是個強烈的貶義詞。

關於“三八”的來歷,有這樣一個傳說: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外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開闢福州、泉州、廈門為通商口岸。侵略者在中國土地上肆意橫行。那時,廈門、泉州等地駐有許多外國鬼子,每月陽曆3號、8號、13號、18號、23號、28號,就成群結隊,到處橫行,無惡不作。老百姓非常痛恨,見到外國鬼子就說“‘三八鬼子’又來了”。後來,“三八鬼子”這句話在流傳的過程中,為了簡便,就簡稱“三八”。所以,凡是遇到那些行為不端、語言粗魯、不遵禮儀的人,人們就說:“這個人真‘三八’”。在逐步發展過程中,又演變成專指女性,而且為了加重語氣,還在“三八”前加上“死”“臭”之類的形容詞。

與“三八”意思相似的話語有“二百五”。關於其來歷,最早的說法是戰國時代,縱橫家蘇秦正在齊國效力,不幸遇刺身亡。齊王為給他報仇,想了一個計策。他聲稱蘇秦為內奸,早想除掉,今番得償所願,要犒賞行刺之人,賞千金。果然有人眼熱來領獎。還不是一個人,而是四個人。齊王問,我這裡有千金,如果你們平分,每人得多少?四人齊聲答:二百五。齊王說,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殺了。

影視劇中有人說“三八”,好像是罵人的話?與三八節有關嗎?

與“三八”意思相似的話語還有“十三點”。關於其來歷有兩個:一個是1922年《上海指南,滬蘇方言紀要》中,釋“痴”字共十三畫,所以上海人以“十三點”隱指“痴”。另一個是出自戲說。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十八相送”中,祝英臺向梁山伯暗送“秋波”,梁山伯卻傻乎乎地無動於衷。上海人口中的梁山伯與“兩三八”諧音,而“兩三八”這三個數相加就是十三,所以就譏諷梁山伯是“十三點”。例如,“依真是梁山伯,伊主動對儂有意思,儂還格能憨搭搭?”

影視劇中有人說“三八”,好像是罵人的話?與三八節有關嗎?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