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淺談《論語·八佾篇》:一個人沒有仁愛之心,遵守禮儀有什麼用?

由 教育思享 發表于 運動2021-05-09
簡介“禮”,禮儀,同樣也是孔子提倡的主要思想之一

論語八佾篇講的是什麼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孔子說:“一個人沒有仁愛之心,遵守禮儀有什麼用?一個人沒有仁愛之心,禮樂又有什麼用?”

本章孔子講的是仁。

淺談《論語·八佾篇》:一個人沒有仁愛之心,遵守禮儀有什麼用?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仁”,仁愛之心,這也是孔子所提倡的主要思想之一;“禮”,禮儀,同樣也是孔子提倡的主要思想之一;“樂”,禮樂,還是孔子提倡的主要思想之一。

在這一章之中,孔子直接將自己所提倡的三種思想概括在了這一章之中,即使是在整個《論語》中,也不太常見。當然,其中所蘊含的意思,肯定也比其他的章節來得更為深刻。

孔子認為,“仁”應該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內在素質,是體現人與人之間真情厚意的外在表現。由此,便才又延伸出“禮”“樂”這兩種基本思想。

淺談《論語·八佾篇》:一個人沒有仁愛之心,遵守禮儀有什麼用?

如果一個人,他的心中沒有“仁”的思想,那麼便不可能具備“禮”“樂”的素質,更不可能將“禮”“樂”的行為實實在在地表現出來。孔子有這樣的思想,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他身處於一個“禮崩樂壞”的亂世。那個時候,社會階層激烈變化,各種利己排他的文化盛行,讓當時的整個社會紛爭不斷,人與人之間少有信任,更多的是爾虞我詐。除此以外,各種文化、思想盛行,營造出一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態。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孔子便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試圖復興禮樂,希望挽回“禮崩樂壞”的混亂局面。

所以,在孔子的言論之中,“言禮必兼言樂,禮主敬,樂主和。”孔子認為“禮”便是“禮”,“樂”便是“樂”,“禮”不兼“樂”,因為“禮”偏向於拘束,帶有各種各樣的硬性要求,讓人必須去遵守;“樂”也不兼“禮”,因為“樂”偏於自由,讓人的內心變得輕鬆,擺脫各種壓力和束縛。在這樣的原因之下,孔子要表達自己“仁”的思想,讓自己的理論變得更加嚴謹,就必須把“禮”和“樂”這兩種思想兼融在一起來理解和對待,如果才能做到恰到好處的地步。

淺談《論語·八佾篇》:一個人沒有仁愛之心,遵守禮儀有什麼用?

當然,“禮”與“樂”兩者殊途同歸,最終全部都匯聚到“仁”的思想上來,而這也是儒家所提倡的根本思想之一,是整個儒家思想的基石。在“仁”的基礎之上,來理解人性的核心和文化的根本,反過來又可以進一步提升“禮”與“樂”的表現形式。正因如此,孔子才會在自己的言語之中不斷強化“禮”與“樂”這兩種形式,其真正的意義就是正人心、塑美德、修品行。

如果,失去“仁”這個內在核心,孔子所提倡的“禮”“樂”便不再是禮樂,而是隻剩下一個無用空殼的口號。顯然,這樣的“禮”“樂”肯定不是孔子一直以來所追求的內容。

當然,在歷史的變遷之中,“禮”與“樂”這兩種表現形式,也並非一成不變,它們同樣經歷過許多的調整。甚至幾百年的時間,便可以讓“禮”“樂”這兩種形式完全消失不見。然而,只要有“仁”的這個內在核心在,“禮”與“樂”都可以透過其他的形式再次煥發出親的生機。這也就提醒我們後學者,在學習《論語》的時候,一定要“透過表象看本質”,才能真正有所收穫,否則就會變成走馬觀花、一知半解。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