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資治通鑑》196:讀書,也可能是一種玩物喪志

由 花言大帥 發表于 運動2023-02-04
簡介所以,古代的君主,很少有人把自己個人與“國家主人崗位”區別來看不要以為這是講古代君王的故事,其實就是在講我們自己作為一家企業之主,通常很少有人意識到自己即使是公司100%股權的老闆,其實也是個打工者,裡面還有個不記名的,享有優先分紅的大股東

羲怎麼讀拼音是什麼字

《資治通鑑》196:讀書,也可能是一種玩物喪志

學習內容:卷第五十七,漢紀四十九(公元172年—180年,共9年)

主要歷史事件:

竇太后崩逝,宦官曹節、王甫謀劃不以太后規格安葬,招致朝野反對

蔡邕主持校正五經文字,刻於石上,是最早的官修儒家經本,史稱“一字石經”

永昌太守曹鸞上書為“黨人”鳴冤,靈帝大怒,捕殺之,黨錮範圍擴大

靈帝屢屢提拔趨炎附勢的小人,蔡邕進言勸誡,招來小人嫉恨

宦官、靈帝設“鴻都門學”培養知識分子

蔡邕被誣陷入獄

鮮卑入侵酒泉,百姓不堪其擾

靈帝開始“西邸賣官”,明碼實價公開賣官

初,帝好文學,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諸生能為文賦者並待制鴻都門下。後諸為尺牘及工書鳥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數十人。侍中祭酒樂松、賈護多引無行趣勢之徒置其間,熹陳閭里小事;帝甚悅之,待以不次之位;又久不親行郊廟之禮。

會詔群臣各陳政要,蔡邕上封事曰:

“夫迎氣五郊,清廟祭祀,養老辟雍,皆帝者之大業,祖宗所祗奉也。而有司數以蕃國疏喪、宮內產生及吏卒小汙,廢闕不行,忘禮敬之大,任禁忌之書,拘信小故,以虧大典。自今齋制宜如故典,庶答風霆、災妖之異。

又,古者取士必使諸侯歲貢,孝武之世,郡舉孝廉,又有賢良、文學之選,於是名臣輩出,文武並興。漢之得人,數路而已。夫書畫辭賦,才之小者;匡國治政,未有其能。陛下即位之初,先涉經術,聽政餘日,觀省篇章,聊以遊意當代博奕,非以為教化取士之本。而諸生競利,作者鼎沸,其高者頗引經訓風喻之言,下則連偶俗語,有類徘優,或竊成文,虛冒名氏。

臣每受詔於盛化門,差次錄第,其未及者,亦復隨輩皆見拜擢。既加之恩,難復收改,但守奉祿,於義已弘,不可復使治民及在州郡。

昔孝宣會諸儒於石渠,章帝集學士於白虎,通經釋義,其事優大,文武之道,所宜從之。若乃不能小善,雖有可觀,孔子以為致遠則泥,君子固當志其大者。

又,前一切以宣陵孝子為太子舍人,臣聞孝文皇帝制喪服三十六日,雖繼體之君,父子至親,公卿列臣受恩之重,皆屈情從制,不敢逾越。今虛偽小人,本非骨肉,既無幸私之恩,又無祿仕之實,惻隱之心,義無所依,至有奸軌之人通容其中。

桓思皇后祖載之時,東郡有盜人妻者,亡在孝中,本縣追捕,乃伏其辜。虛偽雜穢,難得勝言。太子官屬,宜搜選令德,豈有但取丘墓兇醜之人!其為不祥,莫與大焉,宜遣歸田裡,以明詐偽。”

書奏,帝乃親迎氣北郊及行辟雍之禮。又詔宣陵孝子為舍人者悉改為丞、尉焉。

【原文華譯】

當初,皇帝喜好文學,自己寫了《皇羲篇》五十章,選拔諸生能寫文賦的,一起在鴻都門下聽候差遣。後來,對一些能寫公文書信,以及擅長寫鳥篆書(一種裝飾字型,藻飾秀麗,筆畫多作成鳥形)的人,也加以引召,逐漸積累數十人。侍中祭酒樂松、賈護,更援引一些德行低下、趨炎附勢之徒摻雜其間,給皇帝講一些街巷趣事。皇帝非常開心,並因此將他們破格提拔,又長期不親自去主持郊廟之禮。

在皇帝下詔讓群臣各自陳述政事要點的時候,蔡邕上書說:

“節氣轉換時,迎氣於五郊(立春之日,在東郊迎春;立夏之日,在南郊迎夏;立秋前十八日,在祭壇迎黃靈;立秋之日,在西郊迎秋;立冬之日,在北郊迎冬,各有祭祀歌舞),皇家祖廟的祭祀,養老之禮,大學教育,都是皇帝的大事,一直為祖宗所恭敬奉行。而有司數次以各種藉口,比如藩國遠親的喪事,宮內婦女的生產,甚至小吏的生病死亡,就聲稱不宜舉行,將祭祀大禮廢棄不舉行,忘掉了禮敬之大,而迷信一些禁忌之書,拘泥相信一些小事,毀損大典。如今應該恢復正常祭祀制度,以迴應風霆、災妖的天變震怒。

“又,古代取士,一定要讓各諸侯國定期舉薦。孝武皇帝年間,又有賢良、文學等選拔專案,於是名臣輩出,文武並興。漢朝之得人,就這幾個渠道而已。至於書畫辭賦,都是小才小技,無用於匡國治政。陛下即位之初,應該首先學習儒經,在處理政事之餘,觀覽辭賦,不過是用以替代博弈遊戲的休閒而已,並非取士教化的依據。而諸生競相圖利,踴躍地寫作文章,其中高明一點的,還能夠引經據典,諷喻教化;低下的呢,就輕佻粗俗,跟戲子一樣;又或者剽竊抄襲,冒名頂替。

“臣每次受詔於盛化門,看他們一一被錄用,其中達不到標準的,也混雜其中,一起得到拜官擢升。已經加恩於他們,就難以再改變收回了,能讓他們繼續領取俸祿,就已經是仁至義盡了,不可讓他們任實際職務去治理人民,也不可派他們到州郡為官。

“當年孝宣皇帝大會諸儒於石渠,章帝集會學士於白虎,通經釋義,統一經典解釋,貢獻極大,這正是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國之道,應該依從。那些小能小善,雖然也有可觀之處,孔子認為,走遠了就行不通,君子應該立志走大道。

“又,之前所有‘宣陵孝子’都被任命為太子舍人。臣聽說,當年孝文皇帝制定服喪三十六日的制度,即令是父子至親,公卿列臣受恩之重,也屈情遵守,不敢逾越。這些虛偽小人,本來又不是骨肉之親,又無私受寵幸之恩,無當官受祿之實,他們的惻隱之心,從哪裡來的呢?奸邪不軌之人,更是乘機混在裡面。

“當年桓思皇后(竇太后竇妙)出殯,祖祭於庭,將靈柩抬上靈車之時,東郡有一個犯通姦罪的逃犯,竟然逃亡混在孝子群中,原籍縣府官吏追捕,才把他抓出來。虛偽詐穢,不可勝言。太子官屬,應該選拔令德之人,豈能用這些混到先帝陵墓前表演的惡棍!再也沒有比這更不祥之事了!應該將他們遣歸田裡,以明其詐偽。”

奏書遞上去,皇帝於是親自到北郊舉行迎氣典禮,並且在辟雍行養老之禮。又下詔,“宣陵孝子”為太子舍人者,全部貶到縣裡做縣丞、縣尉。

【學以致用】

看蔡邕(Yong)給漢靈帝的奏摺,有關於讀書的幾個重點

01,讀書是為了什麼?

這個問題要回答起來很簡單,要回答的好卻又不簡單

很簡單,指的是明白“道理”,“道”指的是宇宙自然規律,萬事萬相的變化,歷史紋路的演化、人與宇宙,自然之間的關係等,“理”可以指次序,先後,大小,善惡,知與行,尤其是自己內心形成的“尺子”。。。

不簡單,指的是要用一生來做答案,你有你的答案,別人有別人的答案,重點是,你如何知行合一,契合大道、

如果你不能夠知行合一,那麼可能變成書呆子,變成了“玩物喪志”

讀書,也可能是一種玩物喪志,

以前知道這麼個意思,但是沒有做深刻理解,現在看到這個詞,有意思(凡是能給人以啟發的,都是有意思的)

讀書能夠做到倒背如流,好不好?

當然好,但是,好像還不能說明入的了“門”

就比如,能夠寫得一手好文章,不一定能夠管的好一家企業,一個團隊

能夠把藥性,藥理,《黃帝內經》等倒背如流的人,不一定能夠治得好疑難雜症,甚至給人開藥方都很難

前者可能是多了很多“知識”,後者卻是真正有“文化”的人

真正有“文化”的專家都在田間地裡頭,看起來像“農民”,而很有“知識”的人或許都在殿堂,西裝革領,可能連代表自己民族文化的衣服都不屑一顧。

延伸開來,這裡面就牽扯到一個“身份”的問題

如果你是平民百姓,無所謂,挺好的

但是,如果你是一個大企業老總,一國之主,這就很麻煩

大大的領導,一般沒有私人的小愛好,一般只有眾人彙集起來的大愛好

比如漢靈帝,喜好文學,然後就被這個愛好所‘綁架’了

無形中以這個“愛好”為標準來看人

同頻的就喜歡,就給予榮華富貴,高官厚祿, 不同頻的,就放一放,往外邊靠一靠

他沒有意識到,這個“同頻”是真的,還是別人刻意做出來的假象?

就算真的,那有怎麼樣了,跟治理國家的能力,又能有多大關係呢?

所以,古代的君主,很少有人把自己個人與“國家主人崗位”區別來看

不要以為這是講古代君王的故事,其實就是在講我們自己

作為一家企業之主,通常很少有人意識到自己即使是公司100%股權的老闆,其實也是個打工者,裡面還有個不記名的,享有優先分紅的大股東存在

對這一點很多人感觸不深,只有等到賬不對了,被查了之後,才意識到自己一直沒有把這個股東當回事

同時,你的愛好,就是下面高管,各級人員“進攻”的通道

不要以為所有人都是闆闆正正,只知道做事的人

會看眼色做人的人多了去了,並且這是他們擅長的能力,而你的愛好會給了他們更多的後門

當一個人有機會有條件可以透過投人所好(投機倒把)獲得更多的報酬,誰還會有心思在那裡苦逼苦逼的做事呢

所以,這是關於“位置”與愛好的問題,僅僅對“老大”提個醒,畢竟大老闆基本上沒啥愛好

員工的集體追求,幸福,危機的預防與處理(安全)等等這些解決方案,或許就是大老闆的“愛好”

02,讀什麼書?

沒什麼標準答案,但如果要給出一條,我的建議是經典書

我這個人呢,也沒有經過高等學府,我不知道大學的門是朝哪個方向開的,但是我始終記得一句話:

山溝溝裡面是能夠出馬列主義的

這句話是我重複看1921-1949這一段時期影視劇聽到的

這段話裡面有一股“氣”,是那種很牛皮哄哄的氣場

所以,我對於西方的管理學知識,我看了又忘了(主要是作者人名,關鍵詞彙太長,記不住),更不曉得那些牛人大咖有多少,不管是管理上,還是營銷,廣告,哲學啊等等,以後有機會慢慢補充

但是,有上面這句話在,有上面這段歷史在,我就能學到真正有用,並且不那麼花裡鬍梢的東西

畢竟處在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的時刻,各位前輩從國外借了一把刀過來,這把刀很好,但更重要的是,懂得這把刀如何使用,尤其是如何在這片大地上使用的人更厲害

除了這個,那就是《易經》,《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

讀經典書能讓人自動自發覺醒。這一點我經歷過,16年的時候,曾經與一位學長討論過那種“覺醒時刻”的感受,他也有,很有意思,人生要有那麼幾次這樣的感覺

看到這裡,或許有個感觸

上文的“倒背如流”應該讓小孩子很早就該掌握,尤其是上面的經典,這最起碼看到“門”在哪裡了,是不是在門內,或者什麼時候才能入“門”那是另外一步

像我們這種,從小連“門”在哪裡都不知道的人,浪費多少時間。 這也是個人的因緣際會

所以,有智慧的家長應該重視這個。

03,怎麼讀?

講個個人的感受,關鍵詞: 厚與薄

《資治通鑑》絕對算大頭部了, 用了個技巧。我相當於一次看三遍,第一遍看到了南北朝時期,比較快速。 寫日記這算是第二遍,要慢一點,切合自己的體會與領悟, 然後上傳到其他平臺(錯開篇幅上傳)算是第三遍,這一遍相當於重看筆記,可能會改動一些內容,也在迴流對比這段歷史,有些沒注意的點,可能想到其他事情又啟發了自己深度思考。

但是,我不可能記住所有的故事,人物,時間,等,如果把這些記憶都打碎掉,這些碎片中最重要的,只用一兩句話來形容,那麼就是這句:

履霜堅冰至

如果把這句話也忘記掉,不記得怎麼講了

那就是一幅幅圖畫,這裡面有個人,有家族,有王朝的起起落落,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滾滾紅塵,週而復始。。。。。

沒有聲音,沒有問題,就像一幅畫在你“識海”(個人覺得這個詞比腦海重要)中,這裡面的紋路就是某種道理

這種感覺就像張無忌一樣的,你看的東西多了,可能做不到“倒背如流”,也不記得原文是什麼,也不知道如何用嘴講出來,但是你知道了,你會按照這個做就行了

另外,厚與薄是可以轉化的

比如現在寫的這篇筆記,囉裡吧嗦的文字一大堆

04,學以致用

注意自己所生髮出來的,所使用的指導思想

我認為這段話有意思

若乃不能小善,雖有可觀,孔子以為致遠則泥,君子固當志其大者。

這讓我想到了16年的時候,當時處在比較困難的時候(工作壓力大)讀的王陽明心學(王覺仁老師的一本書),

裡面有個故事我覺得很神奇,以前講過, 就是有一天王陽明閉關的時候,突然有一天他讓弟子去到幾里外的地方接人,告知對方穿什麼,什麼顏色,相貌,有沒有提東西等等

我覺得這種“千里眼”,或者“掐指一算”很牛啊, 放在當下來講,了不得啊

但是,在王陽明看來,這是小道。後來把這個能力捨棄掉了

我現在也有這個感觸,就從個人專業來講(僅僅個人的看法)

用股權激勵這個專業匯入企業,這是主幹,是企業治理的主幹,小的來看是分配方式,大的來看涉及到企業治理,更大方面來看,有可能把企業幹成社會的“頂樑柱”,華為的“再造版”,小而美,小而強的公司

我不碰營銷,商業模式等等板塊,1是能力不夠,涉及專業知識太多了,沒有時間沉澱就不碰,可瞭解學習,但是客戶一問,我一般推薦真正的高手,不擅長的領域最好閉嘴,懂也不說,因為你不知道是真懂還是假懂)2是覺得,這些對我來講是“奇”道

兵法裡面講,以正合以奇勝,這些就是“奇”的領域,但我更喜歡“以正合”,一家企業,不能靠“奇”來治理,只有“正”道,才能做得好,做得長久。(沒別人意思,個人感受)

所以,在學習過程中

要面對來自類似於“千里眼”的這種引誘,如果你走偏了,一路走下去,就是斷蹊僻徑,因為眼前的一點點好處,一點點的用處,耽誤了走大道的時間。

我時常反思,我是不是也在不知不覺中處在“小道”上面

聖人講,每日三省吾身,非常有必要啊。

推薦文章

  • 方安娜:我是一個出道10年的新人演員

    ”十年間,方安娜演過不少的戲,但被大家最熱烈討論的還是去年的《延禧攻略》,為愛而失去理智的“珍兒”使觀眾大呼心疼,甚至有網友戲謔要帶珍兒去看眼睛,連“珍兒看上袁春望”的話題也登上了微博熱搜,掀起了一陣吐槽熱潮...

  • 常見食物膽固醇含量一覽表,低密度脂蛋白高的人,不妨提前瞭解

    一、調整生活習慣:1、合理飲食:在飲食當中若經常攝入高膽固醇高脂肪,那麼則會導致低密度脂蛋白數值偏高,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大家要限制食用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比如各類油炸食物以及奶油甜點...

  • 註定會分開的人,其實剛在一起時,就有這些“預兆”

    註定會分開的人,其實剛在一起時,就有這些“預兆”就這樣,兩人之間的感情也很是恩愛甜蜜,對方不僅給他買了求婚戒指,而且還會帶她到處旅遊,就這樣,瑤瑤對於這個男人也越來越依賴,但是面對自己不能懷孕的事,瑤瑤並沒有向對方坦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