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當高知老人帶娃……大佬風範不再,專業竟成帶娃工具……

由 父母堂 發表于 運動2023-01-23
簡介@Rachel回憶自己的高知爺爺帶孩子們游泳、挖野果、打軍體拳、賽跑、摸螃蟹,特別注重體育:能放手的不干涉,孩子們想做的大多數事情都能夠實現,獲得了自由探索的感覺,但是觸碰了老人的底線,做了堅決不能做的事情時,麻煩就大了

學播音主持有什麼用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是高知,帶娃有什麼不同?

最近,一個話題上了知乎熱榜,超一千萬人瀏覽。——

高知老人帶娃是什麼體驗。

當高知老人帶娃……大佬風範不再,專業竟成帶娃工具……

當高知老人帶娃……大佬風範不再,專業竟成帶娃工具……

這個話題引起了我的好奇。

高知老人帶娃,是否有他的高明之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1

在帶娃這件事上

高知大佬也是普通老人

網友

@Sisteryue

的爸爸是清華畢業,職稱正高階,叱吒行業內,但剛把孩子交給爸爸帶娃半天,這位行業內的大佬就吃上了速效救心丸,讓她打消了把孩子交給二老帶的心。

另一位

@皇城根奶爸

也有相同境遇,他的爸爸是上外畢業的高材生,某外國語大學的系主任,會5種語言,本打算讓4歲的兒子跟著爺爺學英語,省下2萬元機構學費,沒想到教了一天,孩子爺爺就給他轉了2萬,說:“機構也挺好的。”

不管在外是多麼威風凜凜的科研大佬,桃李滿天下的系主任,在學齡前孩子的加減乘除,ABCD面前,也不免敗下陣來,遭遇滑鐵盧。

有人甚至抓住這一特點,在父母帶孫子這件事上找到了“復仇”的快感。

@花窗影

的爸爸是某985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從小對他非常的嚴厲,做題時,“因為氣我又笨又倔,經常毫無徵兆地突然扇我地後腦勺,我最後都形成了條件反射。以至於有時候他抬起手扶眼鏡,我都會誤以為要來打我,腦袋快速閃躲……”

但自從他地爸爸帶自己的孫子,還是那熟悉的嚴厲口氣,但他的孩子卻不吃這一套,每次爺爺一說啥,就理直氣壯地懟:“我偏不!”面對隔代的孫輩,高知爺爺也只能一忍再忍。忍無可忍,也只能來一句:“這逆反期什麼時候過去啊。”不復當年威風。

@花窗影

感嘆:“我覺得我娃就是上天派來替我報扇頭之仇的。真是一物降一物。”

年輕時嚴厲型的父母,在孫子孫女面前,也不得不成了普通的寵孫子的爺爺奶奶。

即使是中考出卷子的老教授,喜怒也要受最心愛的孫女的評價波動。

@白灰黑相間

的父親是出中考卷子的教授,每年都會被關上一個月專心出題。這樣的權威人士,在家就是一個普通老人。“要說高知老人帶娃是什麼體驗,在我家,那就是一個普通的,對孫輩充滿愛的老人都有的樣子。”

他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天,他收到父親一連串“嘻嘻嘻嘻嘻”的奇怪語音,笑了半天,才表原因,竟然只是做菜被孫女誇:“爺爺做的菜有一點點好吃。”

學術界的科研大佬何嘗又不是普通老人?

想讓他們顯現普通人“原型”?只需讓他們帶娃半天。

2

引以為傲的“專業技能”

竟成“帶娃工具”

高知老人還會用一些自己“稱霸”業界的專業技能,用來哄孫子孫女。讓人覺得大材小用的同時,有時會鬧出笑話,有時頗有“奇效”。

@貓兒

的丈夫的爺爺奶奶,爺爺北大(燕京大學)化學系,奶奶中山大學化學系,妥妥的高知。

雖然奶奶一開始會像做化學實驗一樣,給孫子的三餐做“科學配比”,不許多吃也不許少吃,讓她的孫子餓得不行。

但會給孫子調配一些奇奇怪怪的飲料,比如在水中加一種新增劑,合成一種DIY的桃子味的飲料。

@胖胖的小澤先生

,有位搞海洋地質研究的爺爺,爺爺是他童年時的“專屬紀錄片講解員”。

@碎碎唸的傑哥

說:“老丈人是恢復高考後第一批大學生,當地電力系統副局長,退休幫帶娃。”

老丈人把電力系統那一套搬到了帶娃上。平日和娃玩的,是如何使聖誕樹上的裝飾亮起來,玩的同時,也成了給娃學習電路知識和電烙鐵技能的教材。

當高知老人帶娃……大佬風範不再,專業竟成帶娃工具……

不過,有的在輔導作業時還是會透露出對專業的熱愛,會太過較真,讓孩子不知所措。

比如

@Zine

的英語系教授的老爸,小時候輔導她的英語作業,不自覺地就要給卷子挑錯,而她的訴求很簡單:“只是要一個標準答案就行。”

不知給作業挑錯是不是高知老人的職業病,

@清許

的爺爺在學校教石油工程,也會給作業挑刺。

不過挑的是數學作業的刺。一句“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能激發他做學問的熱情;“不嚴謹,歐式幾何才這麼說……”並扯了半天的凸面凹面三角形。末了,還是加了一句:“考試的時候你還是寫180°啊。”

雖然帶娃需要的不是高智商,而是愛,但高知老人的專業技能和高智商,因為愛,轉化成了陪伴孩子的特別的玩具,給了這些孩子別樣的有趣回憶。

一個是做學問,一個是帶娃,雖然因“專業不對口”而顯得有些笨拙,但孩子記住的,是爺爺奶奶陪伴自己的耐心與對專業的熱愛。

3

高知爺爺奶奶的言傳身教

除了陪玩、陪作業,高知爺爺奶奶們的一些良好的習慣,也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的把良好的習慣傳承給了孫子孫女,甚至更下一代。

某匿名網友 的外公是交大本科,哈工大研究生,西安交大教授,外婆教會學校畢業,農科院教師。

他回憶小時候在外公外婆家良好的

飲食習慣

,甚至自己的女兒也受到影響。

@Rachel

回憶自己的高知爺爺帶孩子們游泳、挖野果、打軍體拳、賽跑、摸螃蟹,特別

注重體育

能放手的不干涉,孩子們想做的大多數事情都能夠實現,獲得了自由探索的感覺,但是觸碰了老人的底線,做了堅決不能做的事情時,麻煩就大了。

@Rachel

的爺爺在其他事情上,都抱持一種無所謂的態度,睡懶覺也無所謂,只是默默把早餐溫在鍋裡,但是有一條鐵規距:“到了晚上9點,就必須一定要睡。”

有的家裡,雖然很隨心所欲,但“規矩”是必須要聽故事,要看書:

還比如,

@Tincojj

的爺爺是某大學的創始校長,“上了百度百科的那種”。

小時候他和哥哥放學後到爺爺的辦公室,上房揭瓦,這些爺爺都忍了,但是當他們把爺爺的藏書拿出來,撕下當紙飛機,爺爺就忍不了,第一次在他們面前發了脾氣,衝到院子裡折了根粗樹枝把他倆打得哇哇亂叫。

@Tincojj

印象最深的,還是爺爺讀書的場景。爺爺讀書時,他能感覺到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悅:

“時而眉頭緊皺,時而眉頭舒展,帶著些喜悅,然後再筆記本上寫著什麼,陽光照在他身上,照在樹上,任由那些灰塵在不斷翻轉跳躍。”

當高知老人帶娃……大佬風範不再,專業竟成帶娃工具……

高知爺爺奶奶中,熱門的一處帶娃場所,恐怕就是圖書館了:

@victoriaa

得爺爺是浙大畢業,做了數學老師,她也同樣說爺爺常帶她去圖書館,讓她養成了隨時隨地喜歡看書的習慣。

雖然爺爺是數學老師,但她二年級時第一次數學考試只考了27分,全班倒數第一。父母雖然沒有說什麼,但私下裡偷偷向爺爺表示擔心與失望,問孩子是不是很普通的小孩。

而爺爺回答爸爸媽媽的那句話,也影響了她一輩子:

“我教過很多人,阿未是個很聰明的小孩。她雖然鈍鈍的,但只需要時間,她就會比別人走的都遠,都快。”

從此,父母對他更加耐心,爺爺也一直無條件地支援陪伴著她,一遍遍耐心地講題,哪怕老師給他們家打了多少個電話。

現在她遠赴國外求學,上的數學課是連爺爺也跟不的節奏了,但在她心中,爺爺一直是最好的老師。

她總結:

“爺爺對我的教育其實跟他高知並沒有那麼決定性的關係。他擁有的是耐心和熱愛,是每一個小孩最需要的東西。”

不過,人的性格千人千面,高知老人老人也一樣。有的高知老人不願意與帶娃崗位“深度捆綁”,也有自己的理想追求。

@荷香輕寒

的媽媽是70年代的大學生,接收新事物很快,原本帶娃帶了兩大包尿布,試用了尿不溼之後覺得真好,就把尿布扔了。還會學習各種營養的輔食。

她很小教娃識字,

@荷香輕寒

覺得不太好,但看到孩子是主動拿著卡片到處找姥姥,一旦姥姥願意陪他識字,立馬興奮地喊:“識字嘍。”如此樂在其中,她也就安心了。

不過,也正因為樂於接受新事物,這位奶奶也不願一直被“捆綁”在帶娃的崗位上,還忙著其他事:看電視劇,和老同學聊天,用電腦鬥地主……過自己的老年生活。帶娃的重任就移交到了姥爺的身上。

育兒上,高知老人傾向於接收新的事物。這是他們的優點,也是“缺點”,因為比起孩子,他們更願意將重心放在自己身上,過讓自己滿意的生活,帶娃,只是“興趣”。

寫在最後:

有時,高知爺爺奶奶依賴書本,而非經驗,經常會鬧出笑話,比如嚴格按書上說的比例餵食,無視孩子餓著了的肚子。

兢兢業業鑽研了一輩子的專業,在帶娃上出了奇效,成為了孩子的“玩具”,對專業的熱愛,讓孩子們回憶起來,成了最可樂的事,也成了對爺爺奶奶印象最深刻的事,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言傳身教”。

不斷求知,喜歡接受新事物的特點也讓他們成為了不帶偏見,相對包容的爺爺奶奶,卻也有自己的底線,不讓做的堅決不能做。

這份自身獨立也包容他人的性格,使他們並不注重與其他孩子的攀比,而注重孩子自身的發展,為此付出關切與耐心,來陪伴孫輩,這也正是孩子最需要的養分。

當高知老人帶娃……大佬風範不再,專業竟成帶娃工具……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