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只做“正確”的事,是最內耗的活法

由 壹點靈心理 發表于 運動2023-01-04
簡介漸漸地,比起遵從感受,阿星更願意做可以證明自己的事情

練腹肌長個嗎

前陣子,朋友丹丹決心減肥。

立了一個flag,三個月內瘦10斤。

看她信誓旦旦的樣子,我以為也就是三分鐘熱度。

沒想到3個月後,她居然瘦了一圈,一問居然真瘦了10斤。

於是,我讓她帶帶我。

在一起減肥的過程中,我卻發現,丹丹減肥成功的核心,不是健身計劃與食譜。

而是她懂得如何對待自己的感受。

只做“正確”的事,是最內耗的活法

01 忠於自身感受,開啟新世界

有一次,我和丹丹一起運動,我發現一件神奇的事情。

我會跟著教程把所有動作做完,但她卻會根據自己的感受練習。

這個動作不喜歡,不練。

強度太大,快要撐不住了,馬上停下來。

核心要義是:順從自己的感受。

基於這個想法,我開始做腹肌訓練。

神奇的是,當我像丹丹一樣,完全遵從感受:

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停下來,不喜歡的動作就不做。

而那些喜歡的,強度適宜的動作,讓我體會到了運動的快樂。

我發現練習腹肌,居然讓我有點上癮。

我突然意識到,有時候,我們無法堅持,並不是真的缺乏毅力,而是沒有好好對待我們的感受。

而這種情況,同樣適用於其他領域。

只做“正確”的事,是最內耗的活法

記得有一次,我和同事出差去外地。

飛機上,我一直在看一本電子書,旁邊的同事看過來,對我說:“你是愛看書的人啊!”

我想了想,確實休息的時間,一直在看書。

隨即好奇地問他:“你不喜歡看書嗎?”

他搖了搖頭說:“看不進去,哎,小時候被父母逼著讀書,真是怕了。”

我有些詫異,突然意識到,小時候,只要我看書,父母就會很開心,哪怕我喜歡看小說,看外星人,他們都鼓勵我去看。

由於他們充分尊重我的感受,我在書中得到了莫大的快樂,漸漸地,看書成了我的習慣,甚至2天不看書,我就感覺渾身難受。

而我的同事,未見得真的不喜歡書,只是不喜歡被逼著看“正確”的書。

因此,有時所謂的一些“堅持”,背後的核心是我們在遵從感受。

而這份遵從,給我們無盡的快樂,不知不覺,我們成為了人群中那個“堅持”的人。

只做“正確”的事,是最內耗的活法

那麼,為什麼有的人可以遵從感受,有的人卻不可以呢?

羅傑斯認為,一個人能否忠於感受,取決於Ta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最初是由大量的自我經驗、體驗堆砌而成的;

在兒童與環境的互動作用之中,越來越多的自我體驗被意識到並被言語化,形成了自我概念。

他把“自我概念”分為兩種即:有效和無效:

有效的自我概念往往允許人們真實地感知其經驗或體驗。

而無效的自我概念則不允許人們真實地感知經驗或體驗。

而那些無法遵從感受的人,往往擁有“無效的自我概念”。

02 無效自我概念,如何形成?

事實上,我們之中的大部分人,或多或少的,都有一定的“無效自我概念”。

就比如我,雖然在看書時,可以遵從自己感受。

但運動時,卻不知不覺地,忽視了自己的感受。

要想把“無效”變為“有效”,得先來了解一下,“無效”的自我概念是怎麼形成的。

只做“正確”的事,是最內耗的活法

朋友阿星,是那種典型的“乖乖女”,在阿星的世界裡,只有正確的事,沒有喜歡的事。

父母讓阿星好好學習,阿星便埋頭苦學。

父母讓阿星學習理科,阿星便學習理科。

本以為阿星的人生,會這麼順遂的過下去。

沒想到,高考的時候,阿星卻深陷抑鬱,無法自拔。

與阿星探討過後,我才明白,阿星現在的一切,源自她的父母。

阿星的童年,父母都忙於工作,她總是被送到這裡學這個,送到那裡學那個。

當她被送到英語班時,她一頭霧水,為什麼要學習這些與自己生活毫無關係的ABCD。

她對父親說:“爸爸,學習英語好無聊啊,我能不能不去英語班了?”

沒想到,這句話惹怒了父親。

父親大吼:“我這麼努力工作,讓你學習,你居然不懂感恩,不知道好好學習?!”

類似的事情,還發生過很多。

只做“正確”的事,是最內耗的活法

有一天,父親心血來潮,決定訓練阿星跑步,於是把她喊到學校操場。

跑到第二圈時,阿星新鮮感褪去,她感覺這是一種“活受罪”。

當她和父親說出真實感受時,父親卻一下被惹惱了。

他破口大罵:“才跑了多久就堅持不下去了!你這樣以後能做成什麼事情?”

在父親眼裡,阿星的感受不值一提,只有他眼中的“正確”是重要的。

阿星困惑,不情願的時候,她的感受從沒被好好對待。

不喜歡學習,就被打罵。

不願意跑步,就被批評。

漸漸的,阿星認為:

我的感受無足輕重。

漸漸地,她把父親對待她感受的方式,內化到了自己身上:

感受不重要,正確才重要。

她的體驗形成了一個“我的感受不重要,正確才重要”的自我概念。

這不允許她感受到更多真實的體驗,也就是無效的自我概念。

更深層次地,阿星的“不夠好”的部分,沒有被好好對待。

只做“正確”的事,是最內耗的活法

阿星童年有很多次這樣的場景:

阿星考試成績不理想,看著慘不忍睹的成績單,一向和顏悅色的父親,鐵青著臉說:

“我真想不通,我這麼優秀的人,竟然生出你這麼個笨蛋。”

隨即,狠狠踹了阿星一腳。

那一刻,她意識到:

我不夠好,就不配存在。

漸漸的,阿星產生了這麼一種感覺:

我的成績不夠好,我就是沒有價值的。

在心理學上,這叫做價值條件化(conditions of worth):

每個人生來都是有價值的,但當價值被條件化後,

一個人只有滿足了一定的條件,才是有價值的。

對阿星來說,只有我變得優秀了,我才是有價值的。

漸漸地,比起遵從感受,阿星更願意做可以證明自己的事情。

學理科很痛苦,但阿星為了證明自己,逼迫自己學習理科。

“我不夠好,我就不配存在”這樣的自我概念,不允許她體驗更多的真實感受。

因此形成了一個無效的自我概念。

只做“正確”的事,是最內耗的活法

03 如何擁有“有效的自我概念”?

a.和自己的“不夠好”,待一會兒

和阿星一樣,很多人的“不夠好”,都沒有被善待過。

當你感到失敗時,

當你感到脆弱時,

當你感到做不到時……

過往的你被粗暴的對待,所以你急於從這種感受中逃離,也許你會發怒,也許你會去煲劇,轉移注意力。

但這一次,不要急著逃避,與這種感受待一會兒,哪怕只有3個深呼吸。

當你與你的“不夠好”相處一會兒時,你會發現,這種感覺沒有想象中那麼糟。

甚至你會有點想哭,因為這個部分,太久太久沒有被善待了。

而這也是接納“不夠好”的開始,這也是成為形成“有效的自我概念”的開始。

只做“正確”的事,是最內耗的活法

b.與價值條件化解綁

很多人和阿星一樣,給自己的價值捆綁了1個條件:

我只有優秀,我才是有價值的。

也許,這些條件短期內讓你變得優秀。

但長期以來,卻讓我們忽視自身感受,與自己越來越遠。

因此,是時候與這些條件解綁了,可以透過反覆駁斥核心信念的方式。

例如,我經歷了一次失敗,我覺得無地自容,很痛苦。

追溯核心信念:只有優秀我才是有價值的。

駁斥不合理的認知:人生來就有價值,失敗的我,同樣有價值。

如此反覆操作,漸漸的,你會自然的與價值條件化解綁。

只做“正確”的事,是最內耗的活法

c.檢查你的隱藏信念,找回感受

我練習腹肌時,我從未覺察到,我在忽視自己的感受。

我的隱藏信念是:

“堅持在絕對意義上是好的”

“我在這裡的感受不重要”

所以,才會長久以來忽視自身感受,而強迫自己堅持。

因此,檢查一下,你有沒有類似的隱藏信念。

把這種不合理的隱藏信念轉為:

“我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我需要遵從感受,去行動”

透過這種方式,找回你的自我感受。

只做“正確”的事,是最內耗的活法

寫在最後: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做出改變,不是我們不想,而是不能。

童年時,感受沒有被好好對待,也沒有體會到無條件的愛,讓我們無法好好對待我們的感受。

因此,當你意識到,你很久沒有善待你的感受時,要知道,這不是你的錯。

從現在起,找回感受,找回自己吧!

作者:

碳水化合物

圖源:pexels

首發:壹點

心理

推薦文章

  • 寫在語文段考後——暗夜裡的跋涉

    寫在語文段考後——暗夜裡的跋涉月考語文的失敗,有老師小心翼翼傳達了領導的提醒,讓我在作業的佈置上要合理一些,不要花費過多時間去抄抄寫寫...

  • 王室週報:11.12-11.18

    王室週報:11.12-11.18╮(╯▽╰)╭本週貌似沒啥特別的新聞,跑題去霓虹的話,旁支的信子妃確診了早期乳腺癌以下其他新聞↓11.14 瑞典王儲維多利亞公主釋出兒童糖尿病的宣傳照西裝來自Tiger of Sweden11.14 瑞典王儲維多利亞公主探訪慈善組織西裝來自...

  • 考古隊在山西發掘一純金棺材,為何至今沒開啟?專家:碰都不敢碰

    考古隊在山西發掘一純金棺材,為何至今沒開啟?專家:碰都不敢碰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尤其這還是存在於千百年前唐朝的東西,考古人員也想一看究竟,但金棺材外繫了一個紅綢帶,並且打了個蝴蝶結,起先在開啟銀槨後,映入考古人員眼簾的就是這條紅綢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