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真實的人生:熬出來的曹孟德,忍出來的司馬懿

由 授漁與授愚 發表于 運動2022-10-17
簡介真實的曹操可謂三國第一能人,那麼三國第一能人又是如何敗在司馬懿手下的呢

司馬懿為什麼能忍

三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時代,這個時代的歷史超精彩。明朝著名文學家羅貫中,就是根據三國時期的歷史創作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當然這部小說中,作者帶著很深的儒家思想體系來寫,明顯的貶曹傾劉。因此《三國演義》只能當文學作品來品讀,決不能當正史。真實的曹操可謂三國第一能人,那麼三國第一能人又是如何敗在司馬懿手下的呢?

亂世浮沉,英雄輩出

東漢末年,皇帝昏聵無能,宦官專權,朝廷腐敗,又有董卓亂政,百姓更是苦不堪言,進而爆發了大型農民起義,史稱黃巾起義。這一時期,著名群雄中都有直接、間接參與討伐黃巾起義。例如曹操、劉備、孫策等人,為三國的形成奠定基礎。

真實的人生:熬出來的曹孟德,忍出來的司馬懿

曹操出生卑微,乃是宦官曹騰養子之後。曹操父親曹嵩是大宦官曹騰的養子,在桓靈二帝時期,宦官當道,因此曹家勢力很大。曹操的父親更是行賄頂替了太尉崔烈的位置,位列三公。曹家因此顯赫一時,但因曹嵩是宦官養子,所以地位和名聲並不太好,經常被人看不起,袁紹甚至還罵曹操“奸閹遺醜”。

曹操是靠鎮壓黃巾起義起家,並最終建立自己的“青州兵”,進駐洛陽奉迎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遷都許昌。曹操一生,征戰四方,困難重重,致死都沒稱帝,

他的一生是熬出來的

曹操年輕時,是是太尉橋玄第一個發現曹操有點能力。他告訴曹操,許劭是汝南很有名氣的名士,每個月都會舉辦“月旦評”的人物品評會,影響力之強,甚至是受其評論就能立馬成名的地步。曹操找了他數次,都不被接見,但最終得到了許劭的評價:“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此後,就開啟了他第一個官職,洛陽北部尉。而舉薦他的人就是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

真實的人生:熬出來的曹孟德,忍出來的司馬懿

司馬防是東漢潁川太守司馬儁之子,少仕州郡,歷官洛陽令、京兆尹,年老轉拜騎都尉。生有八子,即著名的“司馬八達”,司馬懿為其次子,字仲達。就在曹操任洛陽北部尉沒多久後,因其堂妹夫被宦官誅殺,遭受牽連被免去官職,曹操被迫回家鄉閒居。此時司馬懿才剛剛出生!

韜光養晦,隱忍不發

司馬懿的出生有些生不逢時,當時東漢末期政權開始了群雄逐鹿的時代,經歷了黃巾暴亂、董卓進京,諸侯割據,天下大亂。直至曹操官渡之戰打敗袁紹時,司馬懿剛好二十歲。而此時天下的局勢已基本明瞭,曹操統一北方一家獨大。

司馬懿雖然出生在亂世,但他志向遠大,外加其父家教甚嚴,年紀輕輕就頗有才氣。當時曹操正任司空,聽說司馬懿的名聲後,派人徵辟他到府中任職。司馬懿見東漢政權已經被曹氏控制,曹氏又是閹宦之後,不想屈節在曹操手下,便藉口自己有風痺症,身體不能起居而不出仕曹氏。曹操不相信,派人夜間去刺探訊息,司馬懿躺在那裡,像真染上風痺一般。

真實的人生:熬出來的曹孟德,忍出來的司馬懿

七年之後,曹操廢三公,恢復丞相制度,並自任漢朝丞相,使用強制手段徵召司馬懿為文學掾,司馬懿無法,只得應召為曹操效命。

曹操讓司馬懿與太子曹丕往來遊處,任黃門侍郎,後來又逐漸擦覺司馬懿有雄豪志,還發現他有“狼顧之相”,於是心生忌諱,對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但因曹丕和司馬懿年齡相差無幾,又關係很好,所以總是維護著他,才得以無事。司馬懿得知後,勤於職守格外小心,才使曹操安心。

爾虞我詐,爭權奪勢

三國幾乎就是爾虞我詐的代名詞,從一篇文章就能深刻體會。《孫權勸學》: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孫權勸學》乃是出自帝王教科書的《資治通鑑》,仔細品讀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見解。孫權為何要勸呂蒙學習,呂蒙是一個不好學之人嗎?呂蒙又不傻,為何先要推辭,非得孫權吐露心聲才肯就學呢?魯肅才能遠在呂蒙之上,怎麼會對呂蒙刮目相看並去看望他家人呢?可見短短一百多字足以將三國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氛圍全部烘托出來。

真實的人生:熬出來的曹孟德,忍出來的司馬懿

呂蒙出生貧寒,沒有靠山,從小聰明機智學習力強,他的職位都是靠自己一步步打拼出來的。後來得張昭舉薦提拔,官至別部司馬。而張昭在東吳位極人臣,是孫策臨終的“託孤大臣”。可是他並不像諸葛亮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經常指責孫權,直言進諫,基本沒把孫權放眼裡。而且張昭在赤壁之戰時是主降派,孫權、魯肅是在重重阻撈之下打贏赤壁之戰。

如果一個高層領導勸你多學一些新東西,那是暗示你要準備重用你升你的職了。呂蒙是何等聰明的人物,他豈會不明白呢。可是呂蒙害怕孫權猜忌啊,畢竟自己是張昭提拔的,歷史不清白。他當然知道孫權和張昭這兩位大人物是惹不起,只好夾著尾巴做人。因此他以軍中事多為由來推辭。如果高層領導變動之際,找你談話還拿自己做例子,那就是沒把你當外人,需要你表忠心的時候了。呂蒙這時候才聽出,孫權並不介意自己那點歷史問題,所以才答應。

一個能力比你強,職位比你高的人,卻對你讚許有加,那肯定是在勉勵你。魯肅之前深受張昭打壓,官職都丟了,幸虧有孫權力保。因此魯肅知孫權要提拔呂蒙便主動去勉勵一番。還去呂蒙家看望其實更多的是一種威懾性質,好讓呂蒙忠心耿耿,家裡的情況我們都清楚,今後如何還敢有異心?

在東吳是如此爾虞我詐,西蜀曹魏何嘗不是如此呢!司馬懿早在曹操討伐張魯時,他隨軍給曹操獻奇策攻下益州(蜀地),結果曹操說:“人苦不知足,得隴又望蜀。”從此司馬懿極其低調,基本不再參與政事。

曹操死後,曹丕稱帝,司馬懿依然極其低調,深入簡出。他深知曹家的大勢還在,而且曹操身邊的忠義之士,也都還在。雖然此時的司馬懿都已經過了不惑之年了,但是他還是非常能忍。

真實的人生:熬出來的曹孟德,忍出來的司馬懿

其後東漢末年一些英雄人物慢慢凋零,直到曹丕病倒,一闋不振。司馬懿感覺機會來了,果然曹丕去世前,臨終授命司馬懿為撫軍大將軍,與曹真、曹休共同輔佐新帝曹叡。此後司馬懿才能發揮出來,並逐步擴大自己的權勢。

鋒芒畢露,三國歸晉

司馬懿得軍權後,就親自領兵攻打江夏郡,擊退孫權,斬殺孫權部將張霸,打出漂亮一仗,深得曹叡器重,立馬官升驃騎大將軍。此後司馬懿如脫韁野馬,極速馳騁。先後擒斬孟達,數次擊退諸葛亮的北伐,平定遼東。

就在司馬懿權勢如日中天之時,年輕的曹叡病倒,奄奄一息。臨終前託孤他與曹爽一起輔佐少子曹芳。此時的齊王曹芳年僅八歲,大權基本由曹爽掌控。曹家基本只剩下一個可以與之抗衡的人——曹爽。

此時司馬懿年過花甲,眼看著就快成功的時候,卻又迎來至暗時刻。司馬懿同曹爽爭權失敗,官升至一個沒有實權的太傅。沒有兵權就等於說老虎沒了爪牙,可是司馬懿並沒有絕望。只要他不死,就仍然有機會。

十年過去了,司馬懿一直就是不死。曹爽獨掌大權後,與其心腹專擅朝政,謀危社稷。司馬懿再次裝病在家,不問政事。曹爽心疑,派人探視,得知他臥床不起,形神分離,不足為慮。

終於,等到曹爽和魏帝曹芳去祭拜之時,司馬懿聯合那些對曹爽有意見的勢力,發動“高平陵之變”,最終擒殺曹爽。此時,司馬懿成了當年的那個曹操,架空了曹魏政權,自此,天下進入司馬氏時代。

真實的人生:熬出來的曹孟德,忍出來的司馬懿

司馬懿死後,其長子司馬師接過權位,不久後司馬師就病逝了。其弟司馬昭接位,司馬昭專政以後,更是肆無忌憚了。他也成就後世著名的歇後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昭雖然有野心,卻始終沒有將曹魏取而代之,而是一直在征討四方,並且還滅到了蜀國,希望統一天下。直到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才將曹魏取而代之,建立晉朝,史稱西晉。於太康元年滅到東吳,自此天下統一,三家歸晉。

曹操為什麼是熬出來的呢,在古代名分是極其重要的。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陳勝吳廣起義還非得搞個篝火狐鳴、魚腹藏書這種鬼神迷信來說服大眾,可見一個普通人想要當皇帝是多麼不容易。曹操花了一輩子的心血,才熬出了頭,為子孫奠定基業。可惜曹魏政權十分不穩,沒過幾代就被司馬家族竊取。

司馬懿是極其能隱忍的,他把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演繹得淋漓盡致。從他的數次裝病和蓄勢待發就可以看出,他的隱忍得益於他有一個好身體,拖死了兩代人,幹掉了所有阻礙的人,最終奪取大權!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