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淶水的古村名裡,究竟有多少歷史?

由 西魏遺少 發表于 運動2022-10-15
簡介遒城故址劉志新攝影淶水的西營房周圍還有三合莊,在清乾隆年間,周圍的楊、成、邱三姓從東營房、安陽遷來,分別住在馬林寺周邊搭夥種地,以開墾怡賢親王墓樁界外的坡地為生,1941年鄉鎮村莊建政時,便將各居民點合為一村,取名為三合莊

隗姓有多少人

前文我們介紹了很多淶水的村莊和家族,假如仔細觀察這裡的村落,會發現很有意境,比如西洛平、北洛平、東洛平、南洛平,在金代以前就原為一村,分為四道街,且統稱“樂平”,明萬曆年間稱“樂平社”,後隨即以四條街所處相對位置,分東、西、南、北四個樂平,成為獨立村。後期因“樂”與“洛”同音,逐漸演化為洛平。

淶水的古村名裡,究竟有多少歷史?

小城生活 詹孟順攝影

因保定市北部縣域一帶屬於宋遼邊界,北宋政權期間鞭長莫及,淶水常年進行拉鋸戰,最終北宋滅亡,此地歸屬遼金,境內古塔多是遼塔風格遺存於世。

淶水現在的西崗古塔下有著碑林,裡面有著很多關於往事的紀事碑,密密麻麻地刻滿了當時的地域風俗和歷史鄉賢的名字,置身其中,遒城才俊慷慨縱橫的議論猶在耳畔,憂時救世的緊迫感填滿了胸襟,可以說這些碑文中閃現出“遒城”文化最初的光影和胎記。

淶水的古村名裡,究竟有多少歷史?

北關花溪村 任敏攝影

目前的淶水,以遼金時代古城古蹟命名的村落有8個,比如板城、山後板城,曾經也是淶水的縣城所在。南、北白堡也原本為一個村莊,建於遼金時期,當時該地是戰場,建立多處白色戰堡,後演變成村,村以地物白堡命名。

淶水縣城去野三坡的路上有個都衙村,該村地處山谷關口要地,明初曾在此設武都衙門,並設南北兩個囚獄,而且還有武官駐守,後來發展成村,村名仍用都衙二字。

歷史真相也許只有一個,而且大抵深埋在黃沙青草拒馬故道之中。比如聽上去很有意境的司徒村,其實這是古代的一個官職,相傳在東漢時,某司徒曾在此居住,故名司徒村,沿用至今。

淶水的十里鋪村,其原名為隗家莊,隗也是淶水的一個姓氏,這個少見的姓氏,在淶水地界分佈相對還算比較多的,可這個村莊與隗姓關係不大,原本當時是因戰國時燕國大夫郭隗墓建於此而得名。清朝雍正時在此設遞鋪,因在縣城東十里,便改名十里鋪。

淶水的古村名裡,究竟有多少歷史?

初冬的花溪社群 王宏利攝影

淶水自古為風水寶地,有六七座滿清王爺的墓地,西營房原為士莊村舊址,清雍正八年,也就是公元1730年,建怡賢親王園寢,在此設東西二營地護陵,該營房為滿族人所居住,因此這村有著皇家血統。隨著清朝退出歷史舞臺,旗民即成村民,村名仍沿用營房。

淶水的行宮村,清乾隆年間為皇帝去易州泰陵祭祀,在此建行宮一處,並有馬步兵隨從護衛。清末民初由於軍閥混戰,守護人員就地定居,逐漸形成村落,仍以行宮為村名。清泉寺村,則原有一寺名清禪寺,即以寺名村。清乾隆年間改名清泉寺,現清泉尚在,古寺已經難尋,但留下千年白果樹枝繁葉茂。

樊家臺的歷史比較悠久,相傳戰國時期,秦國大將樊於期歸燕後,在此練兵築點將臺一座,後形成村落,即以樊家臺為村名。

淶水的古村名裡,究竟有多少歷史?

遒城故址 劉志新攝影

淶水的西營房周圍還有三合莊,在清乾隆年間,周圍的楊、成、邱三姓從東營房、安陽遷來,分別住在馬林寺周邊搭夥種地,以開墾怡賢親王墓樁界外的坡地為生,1941年鄉鎮村莊建政時,便將各居民點合為一村,取名為三合莊。

現在的淶水地理狹長,很多村莊以地勢方位命名。比如盤坡,這個“盤”不是盤核桃,而是該村處於一個山坳,出入需盤山坡而行。還有峨峪,也是因為山勢巍峨溝長谷深,故取名峨峪。至於平原上的大赤土,名字聽著更為蒼涼,主要因周圍皆系紅土高崗,因此得名赤土村。(未完待續)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西魏遺少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