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文學類文字閱讀《糧食要到肚子裡》閱讀答案

由 k12教學資料 發表于 運動2022-08-25
簡介②在行文方面:使文章由側重敘寫糧食的物質生產過渡到敘寫糧食對人精神的影響,併為後文給孩子立規矩作鋪墊

演吃牟糧怎麼讀

文學類文字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糧食要到肚子裡

陳軍

文學類文字閱讀《糧食要到肚子裡》閱讀答案

兒時在農村,家鄉人一般不說浪費糧食,而是說糟蹋糧食。在鄉親眼裡,人要活命,得靠糧食,糧食與人有著過命的交情,而珍惜糧食、敬畏糧食最樸素的觀念就是“糧食要到肚子裡”。

農村人最知種糧苦,都跟糧食親。記得那時收麥子,芒種前後是農家人忙斷腰的一季。布穀鳥的叫聲催著整個村子,“黃了麥子”是一年中最大的擔憂,必須要在那幾天把地裡的麥子搶收完。印象中,那時天還黑著,爹孃便拎著鐮刀,踏著月光下地了。

娘割麥子快,手持鐮刀彎腰攬麥,只聽到麥稈遇刃的“嚓嚓”聲,一行割完才直起身來擦把汗。娘說這樣割麥,一來少起身,腰就少疼點兒;二來可以少擦汗,不直起身汗就直接順著眉毛滴到地裡了。那時,學校都放麥假,讓我們這些孩子也幫著家裡麥收。割一天的麥子,太陽烤,麥芒刺,晚上躺在床上,臉又紅又痛,腰都不是自己的了。收一季麥下來,爹孃都會瘦一圈。一粒麥就是一滴汗珠,一倉黃燦燦的麥子,就是一缸滾燙燙的汗珠。

割完麥子,我和妹妹的任務就是拾麥穗。看著兩簍排列整齊的麥穗,爹會表揚我們:“你倆拾的這些麥子,夠咱一家人吃上好幾天了。”拾完麥穗後,地不急著耕,還要空上一個星期左右,娘說:“地裡應該還有一些沒有拾回來的麥穗,讓鳥雀子叼乾淨了再犁。”

收麥後的第一頓饃,是我們最期待的。蒸饃前,爹挑水,劈上好的筋骨柴。娘揉麵,做饃,上蒸籠。我和妹妹燒火,打下手。蒸籠開始變得潮溼,不斷冒出麥香味兒時,兩個小肚子開始“咕咕”叫,我和妹妹一步不離地守在旁邊,等著開籠。娘心中有數,她說蒸饃的火候要剛剛好,不夠火或者蒸過了,都不好吃。她一聲“起籠”,籠蓋一掀,那叫一個香啊!

可娘說,新麥下來的第一口饃是不能急著吃的。中午,太陽當頭照,萬物明朗。爹把一條板凳往太陽底下一放,把一屜熱騰騰的饃放在板凳上。饃的熱氣嫋嫋升起,娘雙手合十,嘴裡禱告著。她雙手從胸前一放下來,我和妹妹就跑上前,一人捧一個饃,因為燙,吹一口氣,咬一口,嘴咧來咧去,手掂來掂去,不一會兒,一個缽頭大的饃就下了肚。

在那明晃晃的陽光下,在那與糧相依的歲月裡,在爹孃的衣襟邊,饃香彷彿能在胃裡留存好多年,未來某個特定時刻就會熱乎乎地翻騰起。

農村人對糧食的態度是三尺黃土般的心思,種糧時那些艱辛的歷程,彷彿是在天地之間進行著某種莊嚴的儀式。冬去春來,風調雨順,農人收穫著大地的禮物。這飽含天地日月之精華的糧食,餵養著人類,一代又一代。而對於一粒糧食來說,從土裡到達肚裡,才是它的歸宿。

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自然不敢浪費。像我這樣的農家孩子,不少規矩都是從吃飯而來,比如,吃多少盛多少,碗裡不能剩飯;掉到地上的食物要撿起來,到不了人肚子裡,也要到牲畜的肚子裡;上學帶的餅,吃不完一定要帶回來。在梅雨季節,被褥、傢俱都會發黴,但糧食一般不會發黴,都儲存得好好的。糧食,是一家人最可靠的家底。

老家鄂西北都是旱田,一年兩季主糧,五月收麥,十月收苞谷。白花花的麥面是細糧,黃燦燦的苞谷是粗糧。家裡來了客,娘都是擀麵、蒸饃。苞谷是粗糧,一般不用來招待客人,除了自家人吃,還留一些給牲畜吃。每一粒糧食都到了肚子裡,就連糧食的那一層外衣也是牲口的好糧,比如麥糠、玉米包殼。

那個年代,糧食不寬裕。有時接濟不上了,或者家裡來了客,麥子還沒磨,都要去鄰居家借面。我家靠麵缸的那面牆上,像一面選舉牆,借了誰家的面,就記下“正”字,欠幾瓢就劃幾筆。家裡磨了麥面,頭等事就是還面。娘舀起滿滿一瓢面,再用一個小碗向上加,邊加邊輕輕拍實,直到堆出一道尖兒。我說:“借的時候是平平的一瓢。”娘瞪我一眼:“你懂啥!”還叮囑我路上不要跑,別把面灑了。

我自然知道糧食的金貴,還面的路上,我弓著腰護著瓢,小心翼翼,生怕有風來。但偶爾也有尖塌了、風吹飛的時候,弄得我一身白。我家的面倒入別家的麵缸時,“噗”的一聲,會升起一小團塵霧,真是歡騰。還三嬸的面時,她說:“你娘這個人呀,就是講究!”在糧食緊缺的那些年,還面時的這道尖兒,讓娘在村裡有了個好名聲。

如今,生活富裕了,人們不再借面,糧食逐年增產,種糧收糧也機械化了,但兒時與糧食的交情,讓我學會了珍惜。

後來我到了城裡,雖然不再種糧了,但看到糧食總是格外親。對糧食的這份情義和吃飯的那些規矩,我也一點一點地講給我的孩子。我給孩子們立了一條規矩,也是長輩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話——糧食要到肚子裡。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爹孃踏著月光下地割麥、麥稈遇刃時的“嚓嚓”聲,表現了麥季搶收的緊張與艱辛,也寫出了農村勞動生活之美。

B.麥收後讓鳥雀叼乾淨麥穗後再犁地的做法,與“每一粒糧食都要到肚子裡”的追求,都表現出農民對糧食的珍惜。

C.娘不讓我們急著吃新麥下來的第一口饃,不僅是因為擔心我們被剛出屜的熱饃燙傷,更是因為要用新麥饃敬天地。

D.人們將還面視為磨麥面之後的頭等事,既體現出糧食不寬裕時期對糧食的珍重,也讓人感受到農民對誠信與名聲的珍視。

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以“兒時在農村”開頭,確定了全文寫作角度,即以一個親歷者的回憶視角來敘述往事,讓文章具有真實感。

B.文中“吹一口氣,咬一口”“弓著腰護著瓢”等細節描寫,生動地再現了兒時與糧食有關的往事,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C.我家割麥子的場面與白居易《觀刈麥》中農民割麥子的場面高度相似,兩者都透過語言、動作、細節描寫,體現農民生產糧食的艱辛。

D.本文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以敘述為主,兼有議論、抒情,沉靜質樸的文字之中蘊含著作者對糧食深沉厚重的情感。

8.文中寫了一些因吃飯而形成的規矩,有何作用?請結合全文分析。

9.某雜誌將本文在其“糧史故事”欄目中予以轉載。假如你是該雜誌的編輯,請寫出轉載的理由。

閱讀答案:

6.C

7.C

8.①在主題方面:“規矩”寫出糧食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從側面表現了人們對糧食珍重的態度。②在行文方面:使文章由側重敘寫糧食的物質生產過渡到敘寫糧食對人精神的影響,併為後文給孩子立規矩作鋪墊。

9.①文章圍繞“糧食要到肚子裡”,敘寫了割麥拾麥、蒸饃吃饃、借面還面等事件。真實感人,可讀性強,符合欄目選文要求。②文章敘寫與糧食有關的往事,表達了珍惜糧食、敬畏糧食的樸素理念,具有倡導“光碟行動”的現實意義。③文章從個體小視角展示了糧食生產由手工到機械化的歷史,展現了人民生活由貧窮到富裕的歷程,具有傳播“糧食安全”思想的時代價值。

【分析】

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字內容的能力。

C。“不僅是因為擔心我們被剛出屜的熱饃燙傷”錯。在這裡體現的是父母對天地的感恩之心,有一種儀式感,而不是怕燙傷孩子。

故選C。

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鑑賞本文藝術特色的能力。

C。“兩者都透過語言、動作、細節描寫”錯誤,《觀刈麥》主要是透過勞動環境渲染,體現農民勞作的艱辛,沒有語言、動作、細節描寫。

推薦文章

  • 印度毀滅者狙擊步槍,或是印軍唯一扛得出來最唬人的大槍

    只是這些武器效能差強人意,比如印度就為山地師配備了“毀滅者”反器材步槍,這可能是印軍唯一一款扛出來最唬人的裝備了...

  • 什麼是函式的作用域?

    函式呼叫結果:hello laowang結論:函式內和函式外輸出的結果相同在函式中修改引數:結果顯示:函式內和函式外的資料不一致總結:根據優先原則,函式內的變數呼叫的時候,首先在函式內查詢對應的變數,如果存在,則使用函式內定義的變數...

  • 軍援還是圈套?英國也要送烏坦克,除了消耗俄羅斯,還要發戰爭財

    軍援還是圈套?英國也要送烏坦克,除了消耗俄羅斯,還要發戰爭財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先進武器都適合烏克蘭使用,海馬斯火箭炮在經歷多次戰鬥中,被證明是高機動性、高準確性的對敵武器,但彈簧刀無人機卻沒有這樣的評價,在該武器用於戰場後,一直沒有好的實戰效果,反而是伊朗提供給俄軍的無人機,憑藉其物美價廉的優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