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念好“綠”字經 巧打“生態”牌 長沙縣影珠山村吃上旅遊飯

由 湖南大小事兒 發表于 運動2022-08-15
簡介近年來,影珠山村圍繞“紅旅”和“康養”的產業定位,加大影珠山保護開發力度,為村民開啟“生態+文旅”經濟發展的“天窗”,不但脫了貧,還讓遊客進得來、留得住

車字旁怎麼寫

念好“綠”字經 巧打“生態”牌 長沙縣影珠山村吃上旅遊飯

“福臨驛站”將紅色教育、研學團建、休閒娛樂、文化活動等服務功能集於一體,吃住行遊購娛學,可一站搞定。 周遊 攝

村莊名片

影珠山村位於長沙縣福臨鎮西北部,距長沙市區大概40公里,因境內有遠近聞名的省級森林公園影珠山而得名。全村面積約10。7平方公里,有828戶2870人。村裡生態優美,民風淳樸。

剛過立春。暖風拂過山野,空氣中還彌散著煙火氣,小山村已經迎來送往好幾撥客人:有人來這感受大山的清新,有人在村落找尋兒時的年味,還有人圍在農家小院享受著最地道的山間美食……

這裡是長沙縣福臨鎮影珠山村。沿著嶄新的村道,好客的村黨總支書記黃維領著記者看山村新變:耳畔是遊客們的歡聲笑語,眼前是老人們燦爛的笑容,他自豪地介紹:“去年底,我們影珠山正式獲批國家4A級旅遊景區,老鄉們盼了多年的好日子照進現實。”

山腳下的影珠山村,離縣城40多公里。戰爭年代,英勇的中國軍民曾以山為屏障,在此痛殲日寇;和平年代,影珠山村卻因位置偏遠、基礎設施落後,漸漸鮮為人知。

近幾年,隨著長沙縣美麗宜居村莊建設的不斷推進,人們欣喜地看到,外來的遊客、歸鄉的遊子,為村莊帶來了新的勃勃生機。

影珠山村終於不再“隱居”。

道路通了 旅遊“大動脈”成奔富路

“影珠山,離天三尺三,人要低頭過,馬要卸腳鞍。”登高遠眺,童謠裡的影珠山盡覽無遺。影珠山原名“隱居山”, 70餘座大小峰巒,綿延數十公里,雄偉蔥翠。

若你將目光轉向山下,嶄新的水泥路將國道引至山腳,一輛輛大巴、小汽車將遊客帶進山村。在53歲的譚淼眼中,如今的影珠山村確實不一樣了。

曾經,這裡“滿山的好風光出不去。” 譚淼回憶,10多年前,她和老公回到家鄉,租了村裡的廢棄學校準備創業,可沒想開張就虧損,“吃旅遊飯,就是賠錢買賣!”

靠山不能吃山,山就成了阻礙。配套設施跟不上,交通不方便,孩子上學、老人看病,沒有一樣不是難事。

政府支援、鄉親們出力, 2017年,一條8公里長的水泥路從山腳提質改造到山頭;2018年,總里程6。5公里的北向下山公路竣工通車,影珠山景區道路實現“閉環”,旅遊“大動脈”的建成,不僅成為景區中的一道風景線,還拉通了景區每一處景點,“人氣”直線上升,遊客量一年逾50萬人次……

路通了,名氣響了,影珠山村日子“火”了起來。譚淼以前想吃卻吃不到的旅遊飯,現在送到了村民家門口。譚淼和丈夫研製的特色烤香豬,遠近馳名,一年營收有200多萬元。

近年來,影珠山村圍繞“紅旅”和“康養”的產業定位,加大影珠山保護開發力度,為村民開啟“生態+文旅”經濟發展的“天窗”,不但脫了貧,還讓遊客進得來、留得住。

到2022年,村裡74個村民小組,共計2800餘戶,都靠著影珠山的開發,向新農人轉變。鄉親們有的開農家樂,有的開抖音直播賣土特產,還有的和別人合資進山開民宿,村子憑著自身旅遊資源,走上了一條奔富路。

民宿火了 青年返鄉啟用一池春水

春節前夕,來自長沙市區的張長梅驅車1個多小時來到影珠山村。剛一下車,她就直奔山腳下的福臨驛站 “打卡”,“幫我訂個7天的民宿。以前不知道家旁邊就有如此好的度假去處,今年過年就有味噠!”

張長梅打卡的“福臨驛站”,是以福臨鎮文化站為基礎陣地,以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遊客集散中心、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為延展的“四位一體”文旅融合新樣板工程。

有了驛站,不管是開民宿還是住民宿都更方便了。離驛站不遠,回鄉發展的村民楊振偉將自家5間房屋擴建成了20間,打出窯坡裡鄉村酒店招牌,走中低端消費路線,如今一到假期,便一房難求。

民宿專案不僅帶動了當地人就業,還引來不少回鄉青年,他們有的開民宿,有的做農業、帶貨主播等,“在家鄉看到了新風口。”村裡青年們還經常聚在一起開展“頭腦風暴”。

“這裡環境好,交通方便,民宿產業也漸成規模,還自帶紅色、武俠等文化流量。”一年前,桐樂民宿的創始人龍海波考察了許多地方,最終看上了影珠山村,將當地村民的民房改造為精品民宿。

幾年來,影珠山村的民宿“從無到有”,發展至10家,176個床位。未來,影珠山村計劃和民宿主們一起,繼續複製推廣“投資人+運營公司+村集體”的運營模式,搞多元化經營,利用線上直播,不斷拓展“民宿+土特產”“民宿+餐飲”等新業態,帶動景區村民致富增收。

村民富了 帶火一眾土特產出山

為了讓大家把這碗旅遊飯吃踏實,縣、鎮、村三級都傾注了不少心血。

長沙縣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文旅融合發展理念,並透過採取“政府搭臺+公司運營+集體參與”的新模式,充分賦能文旅企業,讓群眾入股參與建設,真正實現政府、企業、百姓與遊客多方雙贏。

福臨鎮透過打造專業團隊,實現全鎮旅遊資源的整合、包裝和策劃,針對不同群體、不同主題、不同需求,開發個性化的旅遊線路和產品,提供“選單式”服務。

山裡的日子逐漸有了方向。以前村民自家種榨的茶油和土雞蛋雖然品質很高,但山高路遠銷售很難。現在遊人如織,你買一桶油,我帶一隻雞,村裡的農產品供不應求。

“現在一年的產值達到一百萬元,每年發放七八萬元工資。”村民吳先明成立起先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靠賣農產品致富,“客人多,賣得好,幹起活來都起勁。”青山淌銀,沃土生金。整個春節吳先明都忙得腳不沾地,他說:“這麼好的日子,恨不得跑起來忙,怎麼閒得住!”

“我們正在以影珠山村為樣板,更好地謀劃提質發展,推動鄉村產業。”福臨鎮負責人介紹,當前,影珠山村正致力打造文旅產業綜合體,圍繞“紅旅”和“康養”的產業定位,開發紅色、綠色研學觀光路線和生態旅遊步道,擦亮“樹湘故里 影珠福地”兩張名片,全面助力長沙縣打造文旅融合樣板區。

作者:周遊 寧霞

編輯:呂周陽

【來源:長沙晚報】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