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酥肉,都是豬肉烹製而成的,為什麼又稱為大酥小酥呢?

由 李顏西說美食 發表于 運動2022-07-15
簡介做法是這樣的:新鮮白豆腐(老豆腐),切成比大拇指稍大點的丁(最好是柴灰醃製過的白豆腐),用炸小酥的油炸成金黃的豆腐果,撈起瀝油,豬骨(最好是筒骨敲斷)洗淨焯水瀝乾,煨鍋裡一次性盛足清水,先放入豬骨,大火燒開,打去浮沫加入炸好的小酥和豆腐果,

酥的拼音是怎麼寫的

大酥小酥是宴席菜中是兩道菜,但是可用一個名稱:酥肉,都是豬肉烹製而成的。為什麼又要稱為大酥小酥呢?因其取材的部位不同,成菜手法及過程也不同,稱謂自然也就不同。

先說大酥吧。大酥的原材料一般都用豬的裡脊肉,亦可用其他部位的瘦肉,但必須是全瘦不帶半點肥肉,切成手掌大小厚薄的塊狀,用鹽、花椒粉、胡椒粉、料酒等調料醃製2小時左右,並要翻攪搓揉數次,使肉塊醃透出香。肉塊醃製時即準備掛糊上糨的調料,雞蛋打入碗裡,打散,儘量多打一點時間,使蛋液蓬鬆,再加入澱粉。

一般用的是洋芋澱粉或者紅苕澱粉,同蛋液一起再調,調時加少許鹽和花椒粉,注意濃稠度,不可太稠,也不可太稀,以掛得住包裹緊為目的。接著是油炸的步驟。火上坐油鍋,倒入開陽菜油,稍微多一點。待油燒至八成熱時,將醃製好的瘦肉塊掛調製好的蛋糊下炸,肉塊掛糊時,必須掛滿使蛋糊包裹住肉塊,快速入油鍋,炸至兩面金黃撈起瀝油。

酥肉,都是豬肉烹製而成的,為什麼又稱為大酥小酥呢?

炸成兩面金黃的大酥,還只是半成品,不能吃,還有重要的第二步,即成菜。大酥的不同吃法就體現在第二步上,我吃過的大酥大都為清蒸,這也是我喜歡的吃法。炸好放涼的酥肉塊,切薄片(不可太薄)裝入蒸碗碼放整齊,上覆黃豆芽,或者紅蘿蔔厚片,或者紅薯厚片,或者山藥厚片。碗裝好淋入高湯(雞湯更好),上蒸籠蒸2小時左右,即可出籠上桌。

這裡也同鹽菜扣肉一樣,有一道翻碗扣盤的工序,這一翻一扣的動作,要求比鹽菜扣肉還要嚴一些,因為蒸酥肉時加了湯汁,要湯汁不灑,滴水不漏,確實有些難度。翻扣好的大酥臥在清花瓷盤中,湯汁充盈,膨膨脹脹,香氣撲鼻,直沁心脾。還不下箸,更待何時!

也有將炸好的大酥切薄片煮湯的,我極不喜歡這樣的吃法,以為這樣吃會失掉大酥的本味。我倒嘗試過另外的一種吃法,大酥蒸好後,翻扣在湯碗裡,再加點湯,成為半湯菜狀態。隨即用炒鍋倒入開陽菜油炙花椒和幹辣椒,使其“嗞啦”一聲,讓油炙的花椒、幹辣椒的香味再加入大酥裡。這有點像川菜中的水煮肉片,但在吃味上卻不同。

酥肉,都是豬肉烹製而成的,為什麼又稱為大酥小酥呢?

大酥小酥再說小酥。小酥取材於豬仔排骨也叫小排骨,所以叫小酥,是指體量的大小而言,豬小排砍剁成寸骨,洗淨、瀝乾、醃製、掛糊、油炸等,步驟與大酥第一步基本相同,只是火候和炸的時間長短要控制好,不能炸過火,炸好的小酥成菜過程和吃法上與大酥也不同。

我最喜歡的是小酥燉豆腐果。做法是這樣的:新鮮白豆腐(老豆腐),切成比大拇指稍大點的丁(最好是柴灰醃製過的白豆腐),用炸小酥的油炸成金黃的豆腐果,撈起瀝油,豬骨(最好是筒骨敲斷)洗淨焯水瀝乾,煨鍋裡一次性盛足清水,先放入豬骨,大火燒開,打去浮沫加入炸好的小酥和豆腐果,老薑洗淨拍爛、乾紅椒一兩個洗淨、花椒數粒等一同放入,蓋嚴鍋蓋,大開之後改小火慢燉,至少要燉2小時。

鄉間宴席,大煨罐燉制這道菜時,木炭火慢燉3~4小時,待出鍋上桌時,濃香撲鼻,湯呈奶白色,豆腐果和小酥都燉得酥而不爛,此菜一上桌,常常是一壓群芳,叫人難忘。

小酥也有幹吃的。但用的是小條瘦肉或大一點的肉丁,用排骨小酥的醃製和炸法制作,吃之前復炸一次,外酥裡嫩,撒些椒鹽,那又是一番滋味,佐酒最好。

酥肉,都是豬肉烹製而成的,為什麼又稱為大酥小酥呢?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