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被忽視的神仙教主,沒有他就沒有三國

由 洞塵子 發表于 人文2021-05-07
簡介看一下於吉的傳承:于吉傳宮崇 (今山東臨沂人),宮崇傳襄楷(今山東齊河人),襄楷傳張角(今河北平鄉人)到這裡,水落石出,黃巾起義,我們熟悉的英雄豪傑粉墨登場了,所以沒有張角就沒有三國,而沒有于吉,就沒有張角

碧眼兒坐領江東是什麼動物

前幾篇文章,我們介紹了方仙道的代表人物,萇弘,鄒衍,黃老道的代表人物河上公。

被忽視的神仙教主,沒有他就沒有三國

今天我們介紹的這一位,他的故事很多三國迷也非常熟悉。《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斬于吉碧眼兒坐領江東”。對,他就是神仙于吉。其情節異常精彩,使人目不暇接,一口氣讀完:

于吉謂眾人曰:“吾求三尺甘霖,以救萬民,然我終不免一死。”眾人曰:“若有靈驗,主公必然敬服。”于吉曰:“氣數至此,恐不能逃。”少頃,孫策親至壇中下令:“若午時無雨,即焚死於吉。”先令人堆積乾柴伺候。將及午時,狂風驟起。風過處,四下陰雲漸合。策曰:“時已近午,空有陰雲,而無甘雨,正是妖人!”叱左右將於吉扛上柴堆,四下舉火,焰隨風起。忽見黑煙一道,衝上空中,一聲響響,雷電齊發,大雨如注。頃刻之間,街市成河,溪澗皆滿,足有三尺甘雨。于吉仰臥於柴堆之上,大喝一聲,雲收雨住,復見太陽。

被忽視的神仙教主,沒有他就沒有三國

呼風喚雨的于吉,其法術儼然比諸葛亮還要厲害三分。于吉,一名幹吉(我們下一篇分析他的姓氏)。他有一部非常重要的經典《平安經》,“一歲平安,二歲平安,三歲平安,四歲平安,五歲平安。。。”。噢對不起,拿錯了,是《太平經》,又稱《太平清領書》。是除《道德經》之外,發現的最早的道教經典,其主要內容提倡用陰陽五行的理念來修身治國,並且主張散財救貧,自食其力。

被忽視的神仙教主,沒有他就沒有三國

那麼,這樣一個呼風喚雨的神仙,是怎麼影響三國的呢?

說來話長,這要從道教的法脈傳承說起。我們知道,老子只收了一位徒弟關尹子,之後所有的道教法脈都是從這個枝幹上開支散葉,令立門戶的,但是其根基,是同源的。那麼上次說到的重要人物萇弘,老子的摯友,孔子的老師,孔子是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此其一,說明老子的學說在很早就有機會流傳到了今山東一帶。

第二點,就是河上公,河上公上次說過,琅琊人,也是今天山東一帶。也就是山東一帶確實有道家學說流行。

第三點,我們看一下河上公的傳承,河上公傳安期生,安期生,琅琊人,安期生傳馬鳴生,好嘛,馬鳴生哪的?臨淄人(今山東淄博)。證明,古山東一帶的道家學說後繼有人,發展還不錯。

做個比喻,如果道家學說當時還是混混沌沌一個蛋的話,那麼古山東就是一個孵蛋器。在這樣的環境下,即使沒有資料證實于吉的老師是誰,我們也能推斷出,其法脈不出上述三人,即萇弘,關尹子,河上公。《歷代神仙史》說:“其祖父世有道術,不殺生命,吉精苦有逾於昔,常遊曲陽,得神書”

古代人都不敢貪天之功,即是自己寫的,也會歸功於天賜神授。就這樣,《太平經》誕生了。

關於于吉被孫策斬殺之後,《搜神記》寫的更加簡練:

策既殺吉,每獨坐,彷佛見吉在左右。意深惡之,頗有失常。後治瘡方差,而引鏡自照,見吉在鏡中,顧而弗見。如是再三。撲鏡大叫,瘡皆崩裂,須臾而死。

吉,琅琊人,道士。

于吉不管是被小霸王殺了,還是生氣走了,總之,世間漸漸沒了他的聲音,于吉也成功復仇。而他的子弟們都沒閒著。看一下於吉的傳承:

于吉傳宮崇 (今山東臨沂人),宮崇傳襄楷(今山東齊河人),襄楷傳張角(今河北平鄉人)

被忽視的神仙教主,沒有他就沒有三國

到這裡,水落石出,黃巾起義,我們熟悉的英雄豪傑粉墨登場了,所以沒有張角就沒有三國,而沒有于吉,就沒有張角。

《太平經覆文序》、《神仙傳》、 《洞仙傳》、《猶龍傳》、《歷世真仙體道通鑑》都記載了于吉的故事。由於時間久遠,並且受累於黃巾起義的影響,于吉在正史中逐漸被淡化,而他的弟子以及傳承,也慢慢的融入了其他流派之中。

我是洞塵子,品讀原汁原味的中國文化,儒家道家典籍中挖掘有趣的冷知識。歡迎關注!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