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探秘非遺技藝——黑城麻糖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人文2022-04-09
簡介凌晨3時開始點火先將泡好的黃米放入鍋中檢視色澤和濃度冷卻後開始進行拉拽將麻糖分段處理拌好後需要進行發酵打包裝箱麻糖分批銷售“二十三,糖瓜粘

北方麻糖是什麼做的

探秘非遺技藝——黑城麻糖

探秘非遺技藝——黑城麻糖

探秘非遺技藝——黑城麻糖

探秘非遺技藝——黑城麻糖

探秘非遺技藝——黑城麻糖

凌晨3時開始點火

探秘非遺技藝——黑城麻糖

先將泡好的黃米放入鍋中

探秘非遺技藝——黑城麻糖

檢視色澤和濃度

探秘非遺技藝——黑城麻糖

冷卻後開始進行拉拽

探秘非遺技藝——黑城麻糖

將麻糖分段處理

探秘非遺技藝——黑城麻糖

拌好後需要進行發酵

探秘非遺技藝——黑城麻糖

打包裝箱

探秘非遺技藝——黑城麻糖

麻糖分批銷售

“二十三,糖瓜粘。”舊時,每當臘月二十過後,孩子們就會唱起這首年俗歌謠,盼望著大人們快些買糖瓜來。吃麻糖,可謂是孩子們眼中奢侈的美味。

在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新營子鎮黑城村,就有這麼十幾戶麻糖作坊,他們延用著傳統的麻糖製作工藝,做出的麻糖香、甜、脆,遠近聞名,更是第七批呼和浩特市級非遺代表性專案。12月13~14日,北方新報融媒體記者走進黑城村,走進糖房,探秘這項非遺技藝。

13日17時許,“黑城麻糖”非遺傳承人王明在和王智明兩兄弟家的糖房裡熱氣騰騰,兩口直徑1米多的熬糖大鍋裡熬著發酵出來的糖水,旁邊一直有人看守,不斷翻看著糖水顏色的變化。

“傳統麻糖製作一共分為7步,熬糖是第五步,要熬5個小時左右,整個麻糖製作的工序下來要十幾個小時。”今年56歲的王明在告訴記者,他們祖輩就是以製作麻糖為生,他和弟弟王智明在十幾歲時就跟著父親學習製作麻糖的手藝,已經做了30多年,是王家第四代麻糖製作手藝人。

19時許,糖水被熬製成棕紅色的糖糕,當地人稱之為“紅心”,“紅心”要放在大鍋裡冷卻一晚,然後才能進行第六步的拉糖工序。王明在將“紅心”放好,轉身開始進行麻糖製作工序的第一步,泡米。“泡米時間在8~10個小時,現在泡上米,明天凌晨3點多就能蒸米了。”王明在和愛人王愛清將黃米放進泡米缸後,這一天的工作算是暫時結束了。

14日凌晨3時許,天還是黑的,王明在和王智明家的糖房又開始忙活起來了。

點火,將前一晚泡好的米上鍋蒸40分鐘左右,然後再將提前泡好的麥芽和黃米混合攪拌,讓黃米和麥芽充分接觸,以便發酵。攪拌好的黃米要放在用泥裹著的發酵缸裡進行4個小時左右的發酵,才能流出需要熬糖的糖水。

等待發酵的間隙,就可以進行拉糖工序了。只見工人師傅關上糖房的門,拿出一塊冷卻到合適柔軟度的“紅心”,掛到一個特製的木樁上,使勁向後拉,拉到一定長度,雙臂趕緊一攬一甩,折回去再套在木樁上繼續拉,反覆多次,直到糖的顏色由棕紅色變成金黃色,再到乳白色為止,然後把拉好的糖團放在砧板上,進行分劑、分隔、冷卻、裝箱。這一套工序下來,已接近中午了。

“因為麻糖的製作工序費時、費力又繁雜,現在這門手藝已經快失傳了。我們在2016年成立了合作社,把村裡零散的17戶家庭式作坊聚集起來,註冊了商標,統一包裝,目的就是把‘黑城麻糖’的名號打出去,拓展銷路,將這項非遺技藝傳承保留下來。”托克托縣黑城麻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高成名告訴記者,現在每戶每天能做出二三百斤麻糖,都能賣出去。這些麻糖主要銷往黑城村周邊的市縣,也有一些銷往北京、吉林、山西等區外省市,但價格仍上不去,村裡的農戶也只在農閒這三四個月的時間裡做麻糖,純收入也就3萬多元,還要給其他兩家幫忙的農戶均攤。

“兒女們不學這個手藝,太累太熬人,他們都到城裡上班去了。我們村裡做麻糖的人平均年齡在55歲左右,都是老手藝人。”王明在說道。

(來源:北方新報)

探秘非遺技藝——黑城麻糖

原標題:《探秘非遺技藝——黑城麻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