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羅翔:人類越是追求最優選擇越是容易事與願違

由 昔年種柳13 發表于 人文2022-04-07
簡介羅翔:追求最優選擇最後帶來最壞結果著名管理大師林伯特·西蒙也有相同告誡: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資訊不是完備的,人是有限理性的,當你獲得所需的所有資訊時,不要追求“最優選擇”,而要追求“滿意決策”

嚴限追比的比什麼意思

羅翔老師在公共媒體上講的“次優選擇好於最優選擇”,來自於柏拉圖的《理想國》,柏拉圖主張“人治”(即哲人統治)為最優選擇,同時,還有一個“次優選擇”—法治,即在哲人沒出現的前提下,用完善的法律統治國家。

最優的選擇是以理想狀態為最高要求,次優選擇則是一種根據當下情況折中的選擇。

世界是充滿不確定性的,只要存在不確定性,人們就沒辦法算出最優解,頂多只是最優區間。

羅翔:人類越是追求最優選擇越是容易事與願違

羅翔:追求最優選擇最後帶來最壞結果

著名管理大師林伯特·西蒙也有相同告誡: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資訊不是完備的,人是有限理性的,當你獲得所需的所有資訊時,不要追求“最優選擇”,而要追求“滿意決策”。

“看不清的比看得清的更遼闊”,客觀世界“不完全資訊”造成決策成功的機率,加上主觀上的人有認知侷限,所以完美選擇很難達到。

就像卡爾維諾在《寒冬夜行人》中勸告的一樣:“有時候,有時候你所能期盼的最好結果就是避免最壞情況。”

完美選擇不現實,避免最壞選擇,那麼次要選擇就是折中,在當時情況下最佳的行動方案。

羅翔:人類越是追求最優選擇越是容易事與願違

2500年前,三個學生問西方哲學奠基者蘇格拉底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人生伴侶?”

蘇格拉底帶著學生來到一片麥田前,說:“請你們走進麥田,一直往前不要回頭,途中摘一支最大的麥穗,只能摘一支。”

第一個學生,剛進麥田不久就發現一支大麥穗,便高興地摘下來,接著走時發現不少更大的麥穗,但他只能後悔地拿著最初選擇的穗子離開。

第二個學生吸取教訓,一開始不急於選擇,總期待後面會遇到更大的麥穗,結果快走完了才發現已錯過了最大的那支。

第三個學生總結前兩位同學的失敗經驗,胸有成竹地將麥田分三段,第一段他只觀察麥穗並將其按大中小分類,確定“最基本滿意標準”區間,第二段他則透過驗證第一段的“最基本滿意標準”是否可靠,麥田最後一段,第三個學生終於動手摘取了大麥穗區間裡的一支,雖不是最大那支麥穗,但是是最滿意的一支。

羅翔:人類越是追求最優選擇越是容易事與願違

這就是“麥穗定律”,這個理論有普適性和遷移性,可以放在我們做決策時參考。

“麥穗定律”和納西姆·塔勒布在《黑天鵝》書裡的結論一致:最後說了算的只有隨機性,我們能夠選擇的解決方案只有一種—“尊嚴”,我們這裡說的尊嚴是指,實施一套事先擬定的行動,它無須因當前處境而變動。它也可能不是最佳方案,但肯定使我們感覺最良好,也就是“鎮定自若”。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