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明清不清明

由 問道範 發表于 人文2021-12-15
簡介政治決策暗化封建制度發展的明清時,已呈現出明顯的頹勢,兩朝君主為了鞏固統治,紛紛加強皇權,其中的一個表現就是決策暗箱化

不諱之朝古代是什麼用處

中國人的名字大都有美好的寓意,如韓愈,蘇軾,蘇轍。

明清不清明

(其實,諸如此類的賤名也有美好的寓意,只是寓意有些奇怪。)

而國號作為一個國家的名字則更是寓意非凡 。

理想是美滿的,現實往往是骨感的。心想可不一定事成。

比如明,清。不管是

還是

清,

其國號都含有

政治清明

的美好寓意。但後來事實證明,這兩個王朝的政治卻並不清明。

腐敗成災

腐敗

在中國政治發展史中並不是啥新鮮現象,不管是那個朝代,都存在腐敗現象。

只是別的朝代的腐敗像喇叭花,而明清時的腐敗則像霸王花——臭出名堂。

明初皇帝朱元璋是個狠人。

明清不清明

由於悲催的童年經歷,朱元璋一上臺就厲行反腐倡廉,不僅設立專門的反腐機構——都察院,還制定了堪稱“史上最嚴”的反腐令。根據《大誥》記載:貪汙60兩銀子(萬曆年間,一倆銀子大約值660元),即處死刑,手段殘忍,並將其付諸實踐。明初四大案中的郭桓案與空印案都與腐敗有關。

但腐敗之流止住了嗎?歷史的答案是:並沒有。殺了一批又來一批,如同雨後春筍,以至於晚年的朱元璋感嘆

:“ 吾欲鏟貪官汙吏,奈何朝殺而暮 犯 ”

明清不清明

到了明朝中後期,由於皇帝的不管不問及經濟的發展,明朝的腐敗更甚。嘉靖年間的嚴嵩倒臺時被查出黃金三萬多兩,白銀二百萬兩,且名玩字畫不計其數。明朝首輔徐階於其老家擁良田二十四萬畝,就連著名改革家張居正被抄家時也搜出十萬白銀。

最嚴重的是,就連反腐機構也出現腐敗問題。嘉靖時的監察御史陳志先就有一個受賄明細表,詳細記錄了他的受賄情況。

當腐敗腐蝕了反腐敗,腐敗便無所畏懼。

清朝的情況也沒好哪去。因為我們在提到清政府的時候總能想其一個詞:

腐敗無能。

,康熙晚期即出現嚴重腐敗,隨後雖有雍正皇帝厲行反腐,但也僅維持一段時間的吏治清明,隨後接班的乾隆好大喜功,六巡江南,公開受賄,其治下更培養了和珅這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貪官。

明清不清明

進入中後期的清朝如同夏天的牛奶,腐敗變質加速。

當時坊間流傳著“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語句,

做官的目的已被過濾簡化成了貪汙。

做官不以救民水火為善行,反以搜刮民脂民膏為能事。

明清不清明

從達官貴人到縣令胥吏,大小官吏紛紛上演“空手套白狼”的大戲。私加稅務,抽取公費,送禮成風。到了後期,更是出現了公開的賣官鬻爵。洋務派代表人物盛宣懷就曾花三十萬兩買官,晚清小說《官場現形記》中的趙溫就曾因拜禮太少,會試落榜,最後在京城裡用錢捐了個官,做了趙中書。到了最後,腐敗之手連軍餉都沒放過。著名的頤和園修建時就動用了大量海軍軍費,而僅僅是為了祝賀慈禧的六十大壽。成群的,塌方式的腐敗使晚清幾乎到了無官不貪的地步。

腐敗是黑色的染料,任其氾濫,一國的政治便會在黑夜來臨時消失。

政治決策暗化

封建制度發展的明清時,已呈現出明顯的頹勢,兩朝君主為了鞏固統治,紛紛加強皇權,其中的一個表現就是

決策暗箱化。

明太祖朱元璋廢宰相,設內閣,邁開明清決策暗箱化的第一步,此後內閣制一直為整個明朝使用,且逐漸發展出票擬權,首輔制等執行方式。

內閣的設立使得議政的範圍縮小,進一步加強皇權。

清朝沿用了明的內閣制,但其權利有所減弱。清初的軍國大事多由滿族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商榷,皇權因此受到掣肘,康熙設立南書房與其分庭抗禮,並逐漸將其架空。雍正時,實行密摺制度,奏摺之事只他與所奏之人知曉, 他 又將原本處理西北政務的軍機處職權擴大 ,改造成處理國家大事的地方。軍機處以其簡,僻,速,密的特點成為中樞決策機構。至此,明清決策暗箱化也到達頂峰。

決策暗箱化使皇帝個人的意願強化,人治色彩加深。這種不透明的政治程式催生出的決策質量難以保證,政治清明更是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

政治生態保守

明清的歷史天空是灰暗的,像有了眼翳的老人。

亞里士多德曾言:“人是政治動物”。但人也離不開文化,文化塑造人的品格,智慧和心性,人們在此基礎上參與政治生活。

明清的文化專制都有兩個共同方面。一是文字獄,二是僵化的科舉制。

文字獄之前的朝代也有,但明清的文字獄卻嚴重得“脫穎而出”。

杭州教授徐一夔賀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朱元璋以為他諷刺自己當過和尚,便將其斬殺。

清朝詩人胡中藻因詩中有“一把心腸論濁清”之句,被乾隆誅族。

文字獄打著文字的幌子,行著排除異己的心思。

“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這是龔自珍的《病梅館記》的一段文字。這是對明清僵化的科舉制的控訴。

明清時選科取士採用八股文,內容僅限於四書五經。這種僵化的選舉方式表明教育的目的已不是為封建社會培養人才,而是為封建社會培養奴隸。

這樣唯唯諾諾的奴隸更多地是充當皇帝聲音的附和者,而不是有思想,直言敢諫的治世能臣。

此外,明朝還有一個臭名昭著的制度——特務制度。特務的職能是巡查緝捕,在皇權的加持下,其職能無限擴大,幾乎無人不查,無孔不入。據說宋濂有次上完朝後有些勞累,回家時賦詩一首,結果第二天朱元璋當面背出他的詩,並提出修改建議。

在如此政治高壓下,上到官員,下至百姓,對朝廷國家之事都諱莫如深。禁忌之朝代替了不諱之朝。有時甚至進諫也成為高危行為。明代清官海瑞就曾以死進諫(死諫)。政治生態像含被觸的羞草般逐漸封閉。

殊不知,保守的文化專制只能編織出鎖住政治生態的籠子,卻編不出政治清明的吊床。

清明,親民

“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 ”

明清清明之政,敗於何因?

答曰:清明之道,要在親民。執政不親民,行政不為民。縱是寓意若瑤池仙草,也終將在人民與歷史的聲討中覆滅。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本人進行刪除。

參考資料:高中歷史資料

《伶官傳序》歐陽修

《官場現形記》李伯元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