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三國時期江東有多大?廣義和狹義江東差距在哪裡?真相是差距很大

由 常棣tandy 發表于 人文2021-05-18
簡介”這是僅指吳、越的經濟發達地區,即今蘇南太湖平原和浙北的寧紹平原,前者在吳郡的太湖流域,後者位於會稽郡北部錢塘江、浦陽江、曹娥江及甬江等河的沖積流域,也可以併為一個地理單元

三國中的江東是指哪裡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一、見諸史籍的江東地域

長江自江西九江折向東北流淌至南京、鎮江,然後改向東流入海,故此河段的南岸地域在漢魏時期又稱為“江東”。

孫策臨終謂孫權曰:“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其母太妃憂慮國事,“引見張昭及(董)襲等,問江東可保安否。”

廣義的“江東”即孫吳之揚州,其立國初期亦轄有六郡。

建安七年(202)曹操向孫權徵取質子,周瑜諫阻道:“今將軍承父兄餘資,兼六郡之眾,兵精糧多,將士用命,鑄山為銅,煮海為鹽,境內富饒,人不思亂。泛舟舉帆,朝發夕到,士風勁勇,所向無敵,有何逼迫,而欲送質?”

胡三省曰:“六郡,會稽、吳、丹陽、豫章、廬陵、廬江也。”謝鍾英按:“丹陽、廬江、會稽、吳、豫章五郡,《郡國志》並屬揚州。(孫)策置廬陵。”

三國時期江東有多大?廣義和狹義江東差距在哪裡?真相是差距很大

如前所述,“江東”只是漢朝揚州的江南部分。這一區域在古代歷史上屬於一個自然地理單元,由於在春秋時曾為吳、越兩國的領土,故亦別稱為“吳越”。

如孫策託囑群臣曰:“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公等善相吾弟!”

周瑜說孫權抗曹曰:“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

秦朝統一天下後,將吳、越舊境並置為會稽郡,漢初被封與吳王劉濞,七國之亂後又歸屬朝廷直轄。

漢武帝與嚴助書曰:“會稽東接於海,南近諸越,北枕大江。”隨後其南方的東越、閩越兩國先後廢滅,領土劃入會稽郡,致使其南界直抵南海海濱,就其地域廣大而言,竟為西漢百三郡國之冠。由於郡境遼遠,管理不便,“後漢順帝時,陽羨令周喜上書,以吳、越二國,周旋一萬一千里,以浙江山川險絕,求得分置。遂分浙江以西為吳郡,東為會稽郡。”

江東六郡當中,吳郡與會稽所轄境域和人口數量名列前茅,物產最為富饒,因而地位非常重要,故江東在漢末三國時又稱為“吳會”。

如劉備與孫權書雲:“今(曹)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將欲飲馬於滄海,觀兵於吳會,何肯守此坐須老乎?”魏明帝任命蔣濟領兵詔曰:“卿兼資文武,志節慷慨,常有超越江湖吞吳會之志,故復授將率之任。”《資治通鑑》卷67漢獻帝建安二十年三月胡三省注:“吳、會,謂吳、會稽二郡之地。”

二、廣義江東與狹義江東

1、狹義江東——太湖與寧紹平原

廣義的“江東”可用“沃野萬里”來形容,而狹義的“江東”之地域範圍則要小得多。

如烏江亭長謂項羽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

這是僅指吳、越的經濟發達地區,即今蘇南太湖平原和浙北的寧紹平原,前者在吳郡的太湖流域,後者位於會稽郡北部錢塘江、浦陽江、曹娥江及甬江等河的沖積流域,也可以併為一個地理單元。

三國時期江東有多大?廣義和狹義江東差距在哪裡?真相是差距很大

如伍子胥所言:“夫吳之與越也,仇讎敵戰之國也。三江環之,民無所移,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韋昭注曰:“三江,吳江、錢唐江、浦陽江。此言二國之民,三江繞之,遷徙非吳則越也。”

太湖古稱震澤、具區或笠澤,“其濱湖之縣曰吳縣、吳江、武進、無錫、宜興、烏程、長興,縱廣三百八十三里,週迴三萬六千頃。”附近土地平坦肥沃,又因水網密佈而便於灌溉,自春秋以來就是著名的農墾區域,號稱有三江五湖之利。

例如范蠡謂句踐曰:“與我爭三江、五湖之利者,非吳耶?”

《史記》卷129《貨殖列傳》曰:“夫吳自闔廬、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遊子弟,東有海鹽之饒,章山之銅,三江、五湖之利,亦江東一都會也。”按太湖之“三江”,據顧祖禹考證:“三江皆太湖之委流也,一曰松江,一曰婁江,一曰東江。《禹貢》‘三江既入,震澤底定’,釋之者曰:松江下七十里分流,東北入海者為婁江,東南流者為東江,並松江為三江。

《史記正義》:‘蘇州東南三十里名三江口。一江西南上七十里至太湖曰松江;一江東北下三百餘里入海曰下江,亦曰婁江;一江東南上七十里至白蜆湖曰上江,亦曰東江。’”

而“五湖”則是太湖及周邊數座支湖的統稱

,《資治通鑑》卷108晉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十一月胡三省注:“虞翻曰:太湖有五湖:隔湖、洮湖、射湖、貴湖及太湖為五湖,並太湖之小支,俱連太湖,故太湖兼得五湖之名。韋昭曰: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酈善長謂長塘湖、射湖、貴湖、隔湖與太湖而五。《吳中志》謂貢湖、遊湖、胥湖、梅梁湖、金鼎湖為五也。”張勃《吳錄》曰:“五湖者,太湖之別名。”

實際上是指太湖氾濫時周邊湖灣均被淹沒從而

連成一體之狀態。

參見《吳地記》:“五湖,太湖東岸五灣也。古者水流順道,五湖溪徑可分,後世蓄洩不時,浸淫氾濫,五湖並而為一,與具區無以辨矣。”

寧紹平原北起錢塘江南岸,南接四明與會稽山地,西抵蕭山,東至海濱,即今浙江杭州蕭山與紹興、寧波地區,亦為魚米之鄉。

《水經注》卷40《浙江水》曰:“浙江又東北得長湖口,湖廣五里,東西百三十里,沿湖開水門六十九所,下溉田萬頃,北瀉長江。”

長湖又稱鏡湖,東漢時曾在此興修堤塘。《會稽記》曰:“漢順帝永和五年,會稽太守馬臻創立鏡湖,在會稽、山陰兩縣界,築塘蓄水高丈餘,田又高海丈餘,若水少則洩湖灌田,如水多則開湖洩田中水入海,所以無凶年,堤塘週迴三百一十里,溉田九千餘頃。”

上述水利工程規模巨大,對當地農業發展貢獻良多,因此漢末會稽相當富庶,為孫策進兵江東的覬覦之地。

如漢獻帝初平四年(193)十二月,揚州刺史劉繇為孫策所破,“將奔會稽,許子將曰:‘會稽富實,(孫)策之所貪,且窮在海隅,不可往也。’”因而逃往豫章。

三國時期江東有多大?廣義和狹義江東差距在哪裡?真相是差距很大

江東因太湖流域及寧紹平原之沃饒而譽滿天下,如枚乘所云:“夫吳有諸侯之位,而實富於天子。”又言:“夫漢並二十四郡,十七諸侯,方輸錯出,執行數千裡不絕於道,其珍怪不如東山之府;轉粟西鄉,陸行不絕,水行滿河,不如海陵之倉。”如淳注:“東山,吳王之府藏也。”顏師古注引臣瓚曰:“海陵,縣名也。有吳大倉。”

漢末中原大亂,受長期兵災與饑荒的影響,社會經濟遭到了嚴重的摧殘,而江東雖小有戰亂,但破壞程度較輕,民生相對安定,以故成為北方士民避難之所。

2、廣義江東——“山越”居住的地域

吳國的江東六郡,除了太湖平原和寧紹平原,還有“山越”居住活動的廣大山嶺丘陵區域。山越是古代南方越人的後裔,漢武帝時曾將東越、閩越居民遷徙到江淮之間的內地,但是仍有許多越人避居深山,拒絕接受封建王朝的統治。

胡三省曰:“山越本亦越人,依阻山險,不納王租,故曰山越。”

他們經常舉兵反抗,攻沒郡縣,自漢末以來延續數百年。王鳴盛曾考證並總結道:“然則山越歷六朝至唐,為害未息。

”孫吳的山越主要分佈在今皖南、浙江全境、閩北、贛東北與江蘇的寧鎮(南京至鎮江)丘陵一帶,其活動的中心區域是在丹陽郡及其與鄰近諸郡相互接壤的山區。

據史籍所載,中原的軍閥曾屢次拉攏山越,企圖藉助其勢力阻止孫氏在江南的擴張。

如孫策創業時,“袁術深怨策,乃陰遣間使齎印綬與丹楊宗帥陵陽祖郎等,使激動山越,大合眾,圖共攻策。”孫權繼位後,“會丹楊賊帥費棧受曹公印綬,扇動山越,為作內應。”但均被陸續剿滅。山越民風勇悍,“俗好武習戰,高尚氣力,其升山赴險,抵突叢棘,若魚之走淵,猿狖之騰木也。”

三國時期江東有多大?廣義和狹義江東差距在哪裡?真相是差距很大

孫吳統治集團一方面對其實行武力鎮壓,另一方面也採取了恩威並施的招撫辦法,逼迫誘使其出山居住,成為國家的編戶農民而提供賦役,收納其精銳加入軍隊。

如建安八年(203)賀齊平定閩北山越叛亂,“名帥盡禽,復立縣邑,料出兵萬人。”

建安二十二年(217),陸遜鎮壓丹陽山越,“遂部伍東三郡,強者為兵,羸者補戶,得精卒數萬人。”嘉禾三年(234),諸葛恪“以丹楊山險,民多果勁。雖前發兵,徒得外縣平民而已,其餘深遠,莫能禽盡,屢自求乞為官出之,三年可得甲士四萬。”他被任命為丹陽太守後迫降山越,“歲期,人數皆如本規。恪自領萬人,餘分給諸將。”

何茲全統計,前後歷次被料出收編入伍的山越合計約有十三四萬。考慮到孫吳佔領荊州以後,全部兵力總數也不過二十餘萬人,其中的數萬山越作用不容小覷。赤壁之戰前夕,黃蓋曾說孫權:“用江東六郡山越之人,以當中國百萬之眾”,即反映了他們是吳國軍隊中的一支輔助力量。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覆。

推薦文章

  • 北京上門開鎖,電話那裡找

    北京上門開鎖,但我仔細回想,其實師傅的開鎖真的有很多技術含量麼,其實也就是工具的選型問題,所以如果有人願意教,其實難度應該不會太大...

  • 新能源汽車最多可以開幾年?

    新能源汽車最多可以開幾年?按時間算,新能源汽車一年跑3萬公里左右,電池可以用近10年,但實際可能用不了那麼久,具體使用壽命取決於使用習慣和環境,目前電池壽命末期的標稱容量為80%...

  • 《重生之饑荒年代》三十一

    臨近年關,家裡的事情就多了起來,陳蘇也不可能總是像之前那樣一有時間就去練彈弓,她還要幫著家裡做事,陳陽倒是不用做事,陳蘇讓他繼續練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