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由 搞笑小探探八卦圈 發表于 人文2021-05-26
簡介三國時,紹興屬吳國揚州會稽郡

會稽郡在哪裡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小探探八卦圈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會稽郡

吳郡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東漢中期,分會稽郡浙江以北諸縣置吳郡。會稽郡治所移至山陰縣(今浙江紹興城區),領十五縣。三國吳時分會稽郡置臨海郡(今浙江東南)、建安郡(今福建)、東陽郡(今浙江金華、衢州一帶)。西晉至南朝末年,會稽郡僅轄今紹興、寧波一帶。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隋唐

隋開皇九年(589年),滅陳,改東揚州為吳州。省並山陰、上虞、始寧、永興四縣置會稽縣,省並餘姚縣、鄞縣、鄮縣入句章縣。大業初改為越州。大業三年(607年)改越州為會稽郡,領四縣:會稽、句章、剡、諸暨。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越州,領會稽、諸暨、山陰三縣。武德七年,以姚州之餘姚縣來屬。次年(625年),廢鄞州為鄮縣,廢嵊州為剡縣,併入越州,又省山陰縣。儀鳳二年(677年),分會稽、諸暨二縣復置永興縣,天寶元年改為蕭山縣。

垂拱二年(686年),分會稽縣復置山陰縣,與會稽縣同城而治。天寶元年(742年),改越州為會稽郡,領七縣:會稽、山陰、諸暨、餘姚、剡、蕭山、上虞。乾元元年(758年)復為越州。

宋代

宋時越州別名會稽郡,先後屬兩浙路、兩浙東路。南宋紹興年間,越州改稱紹興府,為兩浙東路治所,山陰和會稽兩縣成了紹興的屬縣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 ?在古代的行政區劃史上,“會稽郡”可以說大名鼎鼎。無論是歷史,還是經濟實力,或是管轄範圍,都可以說是一線中的一線。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 ???會稽郡的“會”字,正確的讀法,是會計的“快”,而不是開會的“會”。為啥會有這麼奇怪的名字,因為會稽山,相傳大禹死後就葬在這裡。會稽山就在的浙江省紹興市,所以紹興古稱會稽。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春秋時著名的越國,國都就在會稽,越王勾踐就是在會稽臥薪嚐膽,終沼強吳的。秦國統一後,公元前222年,秦朝設定會稽郡。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春秋末年,吳國和越國在夫椒開戰

? 會稽郡的轄區,包括蘇南、皖南、上海、浙江北部(不含西北部)。一年後,割出南京、皖南設鄣郡。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秦時會稽郡的治所卻不在紹興,而在吳國的舊都姑蘇(江蘇蘇州)。西楚霸王項羽,就是在會稽郡跟著叔父項梁起兵反秦的。而項羽曾在會稽郡見過巡遊天下的秦始皇,說彼可取而代之,嚇得項梁趕緊捂住侄子的大嘴。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 ?到了西漢,會稽郡也被稱為吳郡,因治所在吳(蘇州)。劉邦最早封堂兄劉賈為荊王,管轄會稽郡。劉賈戰死後,改封侄子劉濞為吳王,統治會稽郡。西漢時的會稽郡,面積超大,包括現在的蘇南(不含南京)、上海、浙江省(不含西北)、福建全省。也有一說,認為漢時會稽郡並不包括浙江和福建大部,會稽郡的轄區沒有地圖上劃的那麼大。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會稽郡人口稠密(主要集中蘇南浙北),經濟發達,加上有鹽鐵之利。吳王劉濞敢和朝廷吹鬍子瞪胡,主要就仗著自己控制著會稽郡。會稽郡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平定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之亂後,朝廷趕緊把會稽郡拆出一部分江都國,剩下的歸朝廷直管。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由於江南開發較晚,會稽郡過了杭州至紹興這條線,基本荒蕪少人煙了。浙江和福建的大部分地區,是東甌國和閩越國的地盤,最終都被漢武帝給滅掉了。東漢前期,會稽郡的轄區沒有太大變化,依然大到沒朋友。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到了漢順帝時,有人提議會稽郡太大,管理不便,而且一旦為敵所控制,對朝廷是巨大威脅。東漢永建四年,公元129年,把會稽郡北部單設吳郡,這次拆分,被稱為吳、會分治。吳郡包括蘇南(不含南京)、上海、杭州、以及沿富春江下游狹長地帶。剩下的依然稱為會稽郡,會稽郡劃出吳郡,原先在吳的會稽郡治所就南遷到了山陰,也就是紹興。從此,紹興再次被稱為會稽。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 ?即使如此,會稽郡還是太大,尤其到了三國東吳。東吳地盤本就不大,會稽郡就佔了一大塊,控制不住會稽郡,東吳皇帝們的飯碗就要砸了。所以,對會稽郡的態度很簡單:接著拆。吳景帝孫休太平二年,公元257年,東吳設臨海郡。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 ?臨海郡相當於浙江省的東南部和正南部,包括麗水、台州、溫州等地。三年後,公元260年,吳永安三年,在會稽郡的南部又設定了建安郡,轄區就是整個福建省。還是覺得會稽郡有點大,繼續拆。孫皓即位後,又設東陽郡,東陽郡包括衢州、金華、義烏、東陽(橫店)一帶。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 ?西晉時的會稽郡,就剩下杭州以西(不含杭州市區)、寧波以東,嵊州以北的狹長區域了。會稽郡面積不大,但依然是東晉南朝的一線大城市,能封在會稽的,都不是一般王爺。比如晉元帝司馬睿的幼子司馬昱就被封為會稽王,之後才當上了皇帝(簡文帝)。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司馬昱即位後,又封兒子司馬道子為會稽王。司馬道子在東晉成了二皇帝,晉安帝時,又以皇叔的身份干預國政,在江南鬧得一塌糊塗。劉宋的時候,會稽郡當上了省會,孝武帝劉駿設東揚州,以會稽為治所。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南朝如果丟了會稽,就相當於美國丟了加利福尼亞,西班牙丟了加泰羅尼亞。會稽郡真有這麼重要?史書是這麼說的:會稽郡為浙東重地,依海帶湖,良田幾千萬頃,一畝地價值一錠大金子,是朝廷的財賦所出。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三國時期 赤壁之戰之前 東吳的 江東 都包括 哪些縣?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 ?江東因長江在自蕪湖至南京一段向東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為標準確定東西和左右。歷史變遷,古以中原為中心,長江以南為外,外即表,故是中國漢朝至唐朝的一個郡置,其範圍歷代均有變化,但核心區域一直在吉泰盆地,大致相當於今江西省吉安市轄境。稱江南為“江表”。又因古人以東為左,位於長江之東,故又稱“江左”。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因長江在今安徽南部境內向東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為標準確定東西和左右。江東所指區域為長江下游江南一帶。在秦漢、三國時期,以安徽長江兩岸劃分,江北又稱江西。(三國時部分江北地區屬於江東六郡之地區)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孫吳疆域的經略始於195年(漢興平二年)孫策渡江,討平江東劉繇、嚴白虎等地方勢力,略有東漢揚州刺史部的大半地區,丹陽、吳郡、會稽、豫章、廬陵、廬江六郡,此時期的政區建置主要以縣級政區為主。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200年(漢建安五年)孫策死,孫權繼位。孫權時,鼎立局面逐漸形成,孫吳在原江東六郡的基礎上,出兵深入各郡險地征討山越,還向西向南拓展。赤壁之戰後陸續獲得長沙、江夏、桂陽等地及士燮所據的交州,並在擊敗關羽得荊州之南郡、武陵、零陵等地,基本佔據荊州,奠定了孫吳疆域的輪廓。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公元221年,吳國將南嶺以南諸郡以今天廣西北海市合浦為界,以北廣州,以南為交州,不久即合併。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三國時江東六郡指吳郡(郡治江蘇省蘇州市)、會稽郡(郡治浙江省紹興市)、丹陽郡(郡治初在宛陵,後移至建業即江蘇省南京市)、豫章郡(郡治江西省南昌市)、廬陵郡(郡治江西省泰和縣西北)、廬江郡(郡治安徽省廬江縣西)。

丹陽郡

豫章郡

廬陵郡

廬江郡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分原會稽郡的浙江(錢塘江)以西部分設吳郡,治所在原會稽郡的吳縣(今蘇州),會稽郡僅保留浙江以東部分,徙治山陰(今紹興)。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吳郡所轄屬縣:吳縣,婁縣(今崑山東北),由拳(今嘉興南) ,海鹽(東漢治所在今平湖東南),餘杭(今餘杭鎮),錢唐(今杭州),富春(今富陽),烏程(今湖州),陽羨(今宜興),無錫,毗陵(今常州),曲阿(今丹陽),丹徒(今鎮江)。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在今江浙地區。秦置,郡治吳縣(今蘇州),轄春秋時長江以南的吳國、越國故地。漢初為韓信楚國所領,後屬劉賈荊國、劉濞吳國。七國之亂後,復置會稽郡。漢成帝時領二十六縣,人口逾百萬,為當時轄境最為廣闊的一郡,隸屬於揚州刺史部。

東漢中期,分北部十三縣置吳郡。會稽郡治所移至山陰(今紹興),領十五縣。三國吳時分會稽郡置臨海郡(今浙江東南)、建安郡(今福建)、東陽郡(今衢州、金華一帶)。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41年),更秦鄣郡為丹陽郡,郡以境內丹陽縣而名。

漢治宛陵(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區),三國初郡治移至今南京市。漢轄今江蘇南京市,常州市,無錫市,浙江杭州市、湖州市、安徽宣城市、蕪湖市、馬鞍山市、銅陵市、池州市、黃山市的全部或部分地區。即皖南、蘇南、浙北地區。東漢建安後,轄境慢慢減少。

三國初,孫權以呂範為太守,將丹陽郡從宛陵移至建業(今南京市)城東部。223年,孫權又任命丹陽太守呂範為揚州牧。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楚漢之際置。治南昌縣(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市區)。西漢後期隸屬於揚州刺史部。漢末,孫權釐豫章郡置廬陵郡、彭澤郡、鄱陽郡。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吳置豫章郡,治南昌,轄16縣:南昌、海昏、新淦、建城、上蔡、永修、建昌、吳平、西安、彭澤、艾、宜豐、陽樂、富城、新吳、鍾陵。

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自江北視江南,江東在左,江西在右。”,江西又被稱為江右,與江東呼應。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廬陵郡東漢建安五年(200年),孫策分豫章郡置廬陵郡,治所西昌縣(在今江西省泰和城西北15千米處)。轄西昌、高昌、石陽、巴丘、南野、東昌、新興、吉陽、興平、舊城10縣。遷西昌縣治於今江西泰和縣城西1。5千米。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西漢高祖十年(前196)年七月,廬江郡設立,境內設舒縣(治今廬江縣城池埂)。

元獰二年(前121年)七月,撤銷江南廬江郡,在江北以原衡山郡東部與九江郡南部地區並,組建新廬江郡(治舒縣)。

王莽建立新朝,改舒縣為昆鄉。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東漢複名舒縣(仍治今廬江縣城池埂),屬揚州廬江郡(治舒縣),堂和二年(88年),和帝即位,復撤銷六安國,併入廬江郡(治舒)。在今安徽境內10個縣、侯國。它們分別是:舒縣(廬江縣陳埠鄉城池村城池埂)、皖縣(潛山縣城梅城鎮)、居巢侯國(巢湖市區東北)、臨湖侯國(無為縣湖壠百勝鄉臨壁村)、龍舒侯國(舒城縣龍河口)、六安侯國(六安市區北西漢故址)、安風侯國(霍邱縣邵崗鄉許集村)、陽泉侯國(霍邱縣臨水鎮)、襄安縣(無為縣襄安鎮)、潛縣(霍山縣南嶽鄉上元街村)。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東漢末年,漢獻帝建安四年(199年),廬江郡治遷皖城(今潛山縣梅城鎮),改六縣為六安縣。建安十九年(214年),吳撥皖城,廬江郡一分為二,吳廬江郡仍治舒(今廬江縣城池埂、大城坂),魏廬江郡陽泉(今霍邱臨水鎮)。

秦代時設定郡縣,紹興屬會稽郡山陰。

西漢時增設州(刺史部),紹興屬揚州刺史部會稽郡。

東漢時,紹興仍屬揚州會稽郡山陰。

三國時,紹興屬吳國揚州會稽郡。

西晉時南北短暫統一,紹興屬揚州會稽郡。

南朝齊時,紹興仍屬揚州。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隋代重置郡縣二級行政,紹興屬會稽郡。

唐代增設道行政區,紹興屬江南東道越州。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北宋時改道為路,紹興屬兩浙路越州。

南宋時,紹興屬兩浙東路紹興府。

元代時設定行中書省,紹興屬江浙行省紹興路。

古會稽郡古地名及區劃演變過程

明代調整前代行省邊界,紹興屬浙江省紹興府。

清代時,紹興仍屬浙江省紹興府。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