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勝敗融通,方得始終

由 別和星星說話 發表于 人文2021-12-06
簡介所謂勝敗融通,有別於相對主義不變論,是對於成功和失敗的冷靜思索和理智分析,換言之,是以發展的眼光面對勝敗,建構全新的精神路標

悲歌易水指什麼動物

項羽四面楚歌,愴然涕下;劉邦一統天下,擊築高歌。敗,固然可悲;勝,固然可喜,但勝敗乃兵家之常事,失敗可能反會砥礪品性,化悲痛為力量;而成功者往往所之既倦,因鬥志全無而致下一輪失敗。故曰:勝亦何歡,敗亦何憂,勝敗融通,方得始終。

所謂勝敗融通,有別於相對主義不變論,是對於成功和失敗的冷靜思索和理智分析,換言之,是以發展的眼光面對勝敗,建構全新的精神路標。

史鐵生曾說: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向外的尋取,而在於向內的建立。勝敗原因的內在尋覓和背後的發展思考,正是生命極具意義之所在。大獲全勝的劉邦在躊躇滿志中依然不驕不躁,尋求守四方的猛士,使得生命的意義不是止步於具體的戰役和一統天下的瞬間,而是在能澤被大漢四百年的基業。若以孤立靜止的心態面對成敗,自然如同項羽般一蹶不振,發出奈若何的如斯悲嘆。面對兵敗如山倒的困境,多少人唏噓捲土重來未可知,遑論勝者盛況豈能好景常駐好花常開?

不可否認,勝敗相融,不以勝喜,不以敗悲,有其消極的一面忘卻失敗可恥,可能淪為沒心沒肺;未能享受成功愉悅,似乎喪失生活樂趣。但若無衝突後的深思,何談超越、共鑑和成功?臺灣詩人余光中曾感慨:只有靈魂亮著,屹立於回憶的海嘯。在探索成功的道路上不斷回憶反芻,才是靈魂之燈經久不滅的動力。古有蘇格拉底坦言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換得了雅典人對民主政治的深思;今有中國夢對歷史上的飽受蹂躪踐踏大聲說不,謀求平等的話語權昂首前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方是相融之要義。

而觀之當下,這個現代社會似乎充斥著豐富得超過有用的商品、新奇得等於屠殺的美味、舒適得近似殘廢的生活以融通的態勢思考全域性的堅毅,似乎也在時代的消磨下漸漸消逝。受挫後的萎靡消沉、略有進步後的沾沾自喜不斷抬頭,如鴉片般腐蝕鬥志,重塑堅持勝敗融通的輿論生態,治癒時代的精神症候,或許勢在必行。

有人恐有困惑:以發展的眼光堅持勝敗融通意味著將一味地追求發展和勝利作為人生第一大義嗎?此言差矣!荊軻悲歌易水,一去不返;李廣不願以久經沙場的餘生受辱於刀筆小吏,橫刀自刎。他們雖都以失敗的結局終結其生命,但卻因恰當審時度勢取得了精神上的勝利和人們思想上的高山仰止。有些敗局,雖千萬人,吾往矣,是另一種意義的勝利。

楚滅無英圖,漢興有成功。勝敗融通,可利於不敗之地。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