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三十六計中人人皆知卻理解有誤的一計,以逸待勞,此逸非彼逸!

由 小鳴聊史 發表于 人文2021-05-06
簡介”荀螢答道:“想要削弱楚國國力,在軍事上需用“以逸待勞”之計

佔對山黃忠逸待勞是什麼意思

以逸待勞,單從字面意思分析,作戰技巧概括為: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飢,貌似就是休息好,吃好,睡好,坐等敵人前來,然後將疲憊的敵人一舉擊潰,似乎也沒什麼巧妙可言。

三十六計中人人皆知卻理解有誤的一計,以逸待勞,此逸非彼逸!

而以逸待勞能夠被有幸地選入三十六計中,一定有其巧妙的地方,我們先欣賞一下原文:

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

文言文一出,以逸待勞之計的質感瞬間爬升了好幾個臺階,簡單翻譯為:迫使敵人處於困難的局面,不一定用直接進攻的手段,可以採取疲憊,消耗敵人的手段。

簡而言之,以逸待勞並不是一味地休養生息,等待最佳時機,而是真正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牽著敵人的鼻子走,使敵人喪失最強戰鬥力。

三十六計中人人皆知卻理解有誤的一計,以逸待勞,此逸非彼逸!

大家都知道田忌賽馬的故事,今天給大家講一個荀螢溜兵的故事,甚至可以說是游擊戰術的祖師爺版本!

公元前559年,一日,晉悼公問荀螢:“鄭國屢服屢叛,屢判屢服,如何讓他徹底臣服?”荀螢回覆道:“鄭國的態度之所以來回搖擺,是因為背後有楚國作依恃,只要削弱楚國的國力,鄭國自然就會徹底依附了。”

晉悼公又問:“楚國國力強盛,倒又是如何能削弱楚國國力?”

荀螢答道:“想要削弱楚國國力,在軍事上需用“以逸待勞”之計!”

“何為以逸待勞之計?”晉悼公疑惑,臉上貼著大大的問號,荀螢見狀,捋起鬍鬚,娓娓道來。

三十六計中人人皆知卻理解有誤的一計,以逸待勞,此逸非彼逸!

“軍隊不可以連續多次征戰,打的仗多了,士兵們會疲勞;諸侯國也不可以連續多次役使,否則就會招來怨恨;如果連年征戰,就會內疲外怨,是不可能戰勝楚國的。”

晉悼公聽得一頭霧水,既然不能出兵打仗,又何談以逸待勞之計,莫非挑釁楚國出兵,而如此拙劣的計謀,楚國國君定不會上當受騙。

荀螢見晉悼公不解,心中自有良計,信心十足。

“我請求,將晉國的軍隊分為上、下、新三軍,每次征戰楚國,只須動用一軍人馬,三支軍隊輪番使用,並且採用非常戰術,言而言之,敵進我退,敵退我打,敵休我擾。這樣,定能讓楚軍求戰不得,求退不能,往來奔跑,疲憊不堪,而我軍卻始終有兩支軍隊處於休憩狀態,這樣以逸待勞,終有一天能夠戰勝楚國。”

三十六計中人人皆知卻理解有誤的一計,以逸待勞,此逸非彼逸!

晉悼公聽言,大喜,拍手稱絕,隨即任命荀螢為中軍主帥,完全按照荀螢的作戰方法分離全國軍隊,分為上、下、新三軍,並一併交由荀螢統帥。

荀螢便帶著晉軍,聲勢浩蕩地討伐楚國去了。楚國也是來者不拒,屢派強軍應敵,可晉軍就是不給個痛快,一會進,一會退,莫不住頭腦。

第一次晉軍派上軍出戰,第二次下軍迎敵,第三次新軍上陣吶喊助威,荀螢巧妙用兵,且戰且退,且追且打,對楚國軍隊輪番轟炸,週而復始,待楚軍疲憊不堪之時,突然發起總攻,澠陽一戰,晉軍聲威大振,楚王被迫宣和,忍痛割鄭,任憑晉國進攻鄭國,鄭國最終徹底被晉國征服。

三十六計中人人皆知卻理解有誤的一計,以逸待勞,此逸非彼逸!

以逸待勞之計並非以靜制動,而是要學會善於把握戰場的主動性,倘若真正能將敵人玩弄於股掌之中,放才能領悟到以逸待勞的真諦。

著名的曹劌論戰,重耳退避三舍,都是以逸待勞成功的典範。逸不是等待,而是找準時機創造機會,莫要像馬謖一樣以逸待勞,佔領山頭,最終落了個質壁分離的下場。

三十六計中人人皆知卻理解有誤的一計,以逸待勞,此逸非彼逸!

三十六計中人人皆知卻理解有誤的一計,以逸待勞,此逸非彼逸!

2冊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原著正版書 36計孫子兵法國學經典書籍

¥

27。8

淘寶

月銷52

購買

三十六計最高明的一計!孫臏放在第一計,可眾人卻只記了最後一計

三十六計中屢用不鮮的計謀,靈活運用,在商場上亦能大放光彩!

三十六計中最巧妙的一計,用得好事半功倍,用不好引火燒身!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