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他輸了江山,卻贏得了讚美和詩

由 天地奇蹟 發表于 人文2023-01-30
簡介可以這樣說,劉邦與項羽是《史記》中個性迥異的兩個人物,司馬遷在描述二人的人生時,使用了截然不同的筆墨——劉邦的部分真的就是帝王本紀,普通而又無聊

輸了江山又如何

在中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有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這些英雄人物出現的時候總是伴隨著另外的英雄人物,這些英雄人物宿命般的出生在了同一個時代,並且為了天下而鬥智鬥勇,為中國的歷史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劉邦和項羽就是這樣的兩個人。

可以這樣說,劉邦與項羽是《史記》中個性迥異的兩個人物,司馬遷在描述二人的人生時,使用了截然不同的筆墨——劉邦的部分真的就是帝王本紀,普通而又無聊;而項羽卻是一個個性鮮明的蓋世英雄。這裡面沒有什麼客觀的對與錯,而是人的主觀選擇——司馬遷將項羽當成了美學上的偶像。從《史記》開始,到現代的影視、戲曲等,都為西楚霸王提供了豐富的舞臺。可以說,他的人生從開始到與虞姬告別,再到烏江自刎,根本就是一首動人的詩歌。我們無法確定歷史上的西楚霸王是否真的在粗獷的外表之下有一顆細膩的心,但值得肯定的是,他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都留下了一種特別的美、一種失敗者的浪漫與悲愴之美;相比之下,勝者劉邦在贏了政權以後,用剩餘的人生書寫的是部殘酷的殺戮之書——他贏了政權,卻輸了詩與美。

他輸了江山,卻贏得了讚美和詩

不管哪一朝哪一代,文學家們總是更崇拜失敗者——他們特別的敏感神經,促使他們能夠以局外人的角度去看歷史。這些內心豐富的文學家不斷地在歷史人物身上渲染出類似“悲情英雄”的意味。從這一角度來看,我們會發現,司馬遷已將項羽的美無限地放大了——他將項羽放在了記載帝王故事的《本紀》中,並在最後太史公親自暗示,舜原來是雙瞳孔,而項羽也是雙瞳孔的人。將項羽與古代最受後人推崇、擁有諸多美德的君主舜相比,這本身就是一種抬高。最精彩的還是司馬遷在描寫項羽生命的最後告別儀式中,使用“力拔山兮氣蓋世”來描述。

他輸了江山,卻贏得了讚美和詩

一首《垓下歌》不僅將項羽的性情寫了出來,同時更賦予了項羽一種悲情、一種離痛的色彩——英雄生不逢時,走投無路之下,對著自己深愛的女人吟了一首人生絕唱。且不說項羽是否真的可以吟出這樣美的詩,僅看場景描述,我們便可看出,這完全是一種美學描述。且看司馬遷筆下的垓下之圍、烏江自刎顯示出的末路英雄的悲涼——四面楚歌聲,人如喪家犬,一代英雄竟如日落西山般慘淡。你聽他吟悲歌、別愛姬,更凸顯了內心的痛苦與矛盾。但英雄即英雄,在“怎麼也突圍不出去”時,依然願為諸君快戰:“大喊一聲疾馳而下,所有的漢軍都被他嚇破了膽,隨手就斬殺了一員漢將。”“霸王瞪著眼看著他,赤泉侯被嚇的人和馬都害怕了,慌忙逃了幾里遠。”項羽的英雄氣概並未因戰敗而損一絲一毫。

他輸了江山,卻贏得了讚美和詩

因霸業未成,無顏見江東父老,因而拒絕了烏江亭長救己之美意,但為感其恩,依然將烏騅馬贈予他。在求生無路時,見如今的漢騎司馬、往日的部下呂馬童時依然說:“我聽說誰要是拿到了我的頭顱就可以獲得漢王千金的賞賜,獲封萬戶侯,今天我就成全你吧。”於是自刎而死。見故人依然念舊情,知將死不忘助人一臂,豪邁之本色此時表現得淋漓盡致。字字品之,司馬遷寫的真的是那個“城無遺類”的屠城者嗎?他到底是在寫自己想象中的英雄,還是在寫自己心目中的悲情?在結尾處,司馬遷才顯出自己未忘記“描述史實”的任務——在總結項羽一生時,司馬遷試圖找出造成項羽命運悲劇的根源所在。

他批判項羽“這是天亡我,並不是我用兵不行”的藉口,並指出“自己炫耀自己功勳,張顯他自己的能力卻不效法古人”、“想用武力征伐管理天下,五年內最終消滅了秦國,自己死在東城,還不覺悟,也不自責,這都是過錯啊。”才是真正的原因。在《項羽本紀》中,司馬遷之所以會同情、憐惜項羽,完全是因為他將項羽的悲劇人生與自己的身世聯絡在了一起,融入了悲怨的成分。描述項羽的一生,司馬遷內心的感傷與痛惜也被喚醒——項羽的形象多慷慨與磊落,這種磊落恰恰是司馬遷最鍾愛的人生本色。他忠於史實,卻落得受腐刑之下場;他想免除那汙及先人的可怕刑罰,卻無50萬錢用來贖罪——自身的忍辱負重與悲慘遭遇,勢必會影響到他對悲情英雄的描述。

他輸了江山,卻贏得了讚美和詩

可以說,《史記》開了項羽“悲情英雄”的頭兒。從政治與軍事方面來說,項羽雖是敗軍之將,劉邦是勝軍之王,但從人格力量與美學角度來看,項羽才是王者。在最後一搏的生死關頭,項羽竟然對虞姬“泣數行下”。英雄淚總是更惹人憐,文學所需要的,不是一個冷酷的君王,而是一個兒女情長、珍重知己的大英雄。與前者相比,落魄的君王在此時變得更具人情味,更閃耀個性的光芒。特別是當人們將他與缺乏誠信、本身愛女色的劉邦相比時,他就更顯得美、真、善。後世宋、明伊始,項羽的美學地位不斷地得以提升——對其吟詠之發端,是一位名叫“李清照”的女子。

他輸了江山,卻贏得了讚美和詩

這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唯一流傳下來的詩。它是一首無題絕句,而這首沒有名字的絕句之所以能夠流傳,也恰恰是因為它與人們印象中的項羽形象是極為契合的。李清照本人極具才情,她傷感於北宋放棄抗金而渡江偏安,更傷感於自己從汴京一路南逃的驚險艱辛,因此心生感慨——長槍駿馬、力可拔山卻最終不肯過江的那個男子,生是人傑,死為鬼雄。

而吟誦劉邦者?抱歉,翻遍中華詩詞簿,除了為他歌功頌德的人以外,歌唱他英雄氣概的,還真是沒有項羽的多。一個悲情的英雄,輸了江山,卻贏了後世的讚美和詩,不得不說這樣的英雄人物還是非常的了不起的。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