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人才是怎樣煉成的(五十七)—張蒼

由 西北文化教育培訓平臺 發表于 藝術2023-02-06
簡介張蒼跟隨劉邦之後,少不了與蕭何打交道,應該是他告知蕭何秦王朝的丞相府、御史府所藏律令圖書,對劉邦奪取天下的重要性,同時提醒蕭何,打下咸陽後將這些文籍搶回來

怎麼計算農曆年干支

作者:史毅

我們從《史記。蕭相國世家》一文中得知,蕭何早年時只是一個“沛主吏掾”,想必文憑不是很高。他隨著劉邦進入咸陽,將軍們爭先恐後地搶奪金帛財物,唯有蕭何卻搶先收集秦王朝丞相府、御史府所藏律令圖書。這些檔案文獻為劉邦日後爭奪天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史書中寫道:

“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

圖書者,地圖和解釋圖輿的文字也。軍事鬥爭中有了“圖書”,就好比長了一雙鷹眼,高居天空俯瞰天下全景。難怪劉邦能取得勝利。

問題是,蕭何怎麼能有這樣高的思想覺悟?我們從《史記。張丞相列傳》中似能找到答案。

人才是怎樣煉成的(五十七)—張蒼

這個張丞相,叫張蒼,陽武人,他是秦王朝時的御史,主管的就是律令圖書和檔案。他在御史任上曾犯過罪,畏罪潛逃回老家。當劉邦起兵,攻城略地路過陽武,張蒼投奔了劉邦,以客的身份跟從劉邦攻打南陽。從西邊入武關,直到咸陽。

敘述及此,我們好像明白了什麼。張蒼跟隨劉邦之後,少不了與蕭何打交道,應該是他告知蕭何秦王朝的丞相府、御史府所藏律令圖書,對劉邦奪取天下的重要性,同時提醒蕭何,打下咸陽後將這些文籍搶回來。

我們這樣的推斷,《張丞相列傳》中有一段文字可為佐證:

“是時蕭何為相國,而張蒼乃自秦時為柱下史,明習天下圖書計籍。蒼又善用算律歷,故令蒼以列侯居相府,領主郡國上計者。”

做為丞相,日理萬機,要是一個人做所有事情,蕭何早累死了,況且他也未必是通才。如律歷、主計一類學問,非專家而難為。蕭何的一個本事就是慧眼識才。他能識得了韓信,豈能識不得張蒼?

這也是張蒼所做的一件積大德之事。

人才是怎樣煉成的(五十七)—張蒼

人言: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個張蒼投奔劉邦後,遭遇了一次殺頭大難。上一次在秦王朝御史任上犯罪,逃回老家,而萬幸的是,他這一次仍然能死裡逃生。史書中寫道:

“蒼坐法當斬,解衣伏質,身長大,肥白如瓠。時王陵見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斬。”

就因為他長得“肥白如瓠”,就被王陵說情赦免。這對我們今天的法治社會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古代社會的人十分迷信相術,拙作《秦始皇》一文中涉及到了這個問題。因為秦始皇長著“蜂準”、“長目”、“摯鳥膺”,特別是說話如“豺聲”,儒生們便認為他“少恩而虎狼心”,這樣的人不可深交,早點躲開為妙。

這門學問早在封建社會就被官方槍斃,但在民間仍有流傳。

這個張蒼確實不是個一般人物,他大難不死的後福主要表現在不記仇方面。他被王陵救下後,沒有任何記恨劉邦的表現,而是更加勤奮謹慎地工作,取得了皇帝的信任,一路高升,僅過了十四年就被提拔為御史大夫。

高後專權這段時間,張蒼做淮南王的相國,鑑於呂太后與淮南王的親密關係,他躲在那裡很安全,不用擔心朝廷傾軋而傷及自身。呂太后死了,他才從淮南王那裡回到朝中,擔任御史大夫,並與絳侯周勃等尊立代王為孝文皇帝,從而在朝中站穩了腳跟。又過了四年,丞相灌嬰死,張蒼升為丞相。可謂位極人臣。

人才是怎樣煉成的(五十七)—張蒼

司馬遷說:

張蒼“好書律歷。”

“蒼本好書,無所不觀,無所不通,而尤善律歷。”

“故漢家言律歷者,本之張蒼。”

張蒼懂得這方面的學問,是漢初的權威無疑。

漢王朝建立到孝文帝執政這二十年,正當天下初定,劉邦的那些將相公卿都是行伍出身,沒有多少文化,故“定正朔,易服色”這些工作就都落在了張蒼身上。

劉邦曾說:

“北畤待我而起。”

一個“北”,就定了五行的調子,劉邦自以為他獲水德之瑞,而張蒼等”鹹以為然”。張蒼又根據漢高祖劉邦十月方始到霸上這個時間節點,因襲了秦王朝本固以十月為歲首的舊曆,沒有進行革新。他秉承劉邦旨意,推五德之運,“以為漢當水德之時,尚黑如故”。

我們已知,殷商王朝“色尚白”,由此可知殷商為金德之運。又知周王朝為火德之運,則顏色應尚紅。又知秦王朝顏色尚黑,連黃河都更名為“德水”,則其當為水德之運。

既然這樣,張蒼將漢王朝也定為水德之運,看來就有點問題了。我們姑且不論推算的方法怎樣,單從相剋這一角度看,秦王朝與漢王朝都以水德為運,反映不出兩個王朝的對立更替關係。

因此,有魯國人公孫臣上書說漢王朝應該為土德之運、“其符有黃龍當見”。張蒼否定了這一說法。其後,據說有黃龍出現在了成紀一帶。孝文帝召見了公孫臣,拜為博士,責成他起草土德的歷法制度,更始元年。後來好像沒有進行下去。

顯而易見,張丞相被冷落了,他提出辭呈,從此謝病稱老。

人才是怎樣煉成的(五十七)—張蒼

下面講一下這幾個方面的知識。

(一)五德之運

所謂“五德”,是五行運用在政治上的一種稱謂。既然涉及到了“五德之運”,我們先來看一下五行的相剋關係: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顏色相剋關係:

青克黃,黃克黑,黑克紅,紅克白,白克青。

我們已知,商王朝尚白為金德之運,根據相剋關係,則可反推夏王朝應當尚青為木德之運。

則夏、商、周、秦、漢五德之運的相剋關係:

夏為木為青,商為金為白,夏被商所推翻,故符合金白克木青的關係。

商為金為白,周為火為紅,商被周所推翻,故符合火紅克金白的關係。

周為火為紅,秦為水為黑,周被秦所推翻,故符合水黑克火紅的關係。

秦為水為黑,漢為土為黃,秦被漢所推翻,故符合土黃克水黑的關係。

再者,從空間上看,木為東方,金為西方,火為南方,水為北方,土為中央。

《史記。五帝本紀》中說:

軒轅“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此引文說明黃帝時代已建立五行之說,定色為黃。這個“土德”十有八九從方位上得來,故華夏有“中國”之稱。

漢王朝是天下各諸侯的朝廷,理應與黃帝一脈相承,位居中心,或稱中央。這中心或中央屬土德,固有土德之瑞。土的顏色屬性為黃,故從皇宮到皇帝都以黃為正色。

透過上述解釋即可明白,張丞相為何因此而丟了相位而滾蛋。

人才是怎樣煉成的(五十七)—張蒼

(二)干支紀年

應該從漢武帝時代開始實行“六十年干支紀年法”。司馬遷《史記。曆書》中寫道:

“至今上即位,……然後日辰之度與夏正同。乃改元,更官號,封泰山。……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詹,其更以七年為太初元年。……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

引文中的“甲子”為天干地支相配紀年的首位。司馬遷在《律書》中又提到了天干:

“景風居南方。……其於十二子為午,陰陽交,故曰午。其於十母為丙丁。”

“閶闔風居西方。其於母為庚辛。”

此中的“丙丁”、“庚辛”即天干。天干的排列順序為: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這十個符號可能與十個太陽有關。《山海經》上說,帝俊之妻羲和生十日,“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十個太陽輪流值日,每個太陽分別用一個符號表示,於是就有了十天干。

十天干配五行的方法是:

甲乙配木,丙丁配火,戊己配土,庚辛配金,壬癸配水。

這就是司馬遷《律書》中“丙丁”和“庚辛”的來歷,丙丁指”火”,庚辛指“金”。由此推測,武帝時干支紀年已開始,而且“五德之運”從紀年表上就可推出。

古代的歷法有多種,如夏曆、殷歷、周曆、秦歷(顓頊歷)。其差別主要在歲首的月建不同。月建的主要問題是確立正月即第一月,以後月份依此類推。周正建子,即以子為正月(相當於夏曆的十一月),殷正建醜,即以醜為正月(相當於夏曆十二月),夏正建寅,即以寅為正月(即一月),秦正建亥,即以亥為正月(相當於夏曆的十月)。上面引文說到,漢武帝改用夏正,一直沿用到今天。

地支的排列順序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可能與十二個月亮的傳說有關。月亮每月的盈虛變化,在古人看來,都是一個月亮消失,而另一個新月出現。陰曆一年有十二個月,每個月亮輪流值班一月,分別以十二個符號中的一個表示,就有了十二地支。

夏曆:寅為正月,卯為二月,辰為三月,巳為四月,午為五月,未為六月,申為七月,酉為八月,戌為九月,亥為十月,子為十一月,醜為十二月。

為什麼以“寅”為正月?因為我國傳統曆法為農曆,因其始於夏朝,故稱夏曆。這個曆法是安排年、月、日的配合以及區分四時節氣,其基本根據是太陽和月亮(太陰)的執行規律,科學性強。司馬遷《史記。律書》中所講曆法,也是說的這個夏曆。

張蒼卻將秦歷,也就是顓頊歷延續到漢朝,一則此歷不如夏曆科學,春節放在了寒冬十月,不妥;二則未給新朝改正朔,政治路線有問題,所以魯人公孫臣才提出異義。孝文帝仁慈,放了他一馬,回家養老。

人才是怎樣煉成的(五十七)—張蒼

(三)關於五音

《張丞相列傳》中寫道:

張蒼“吹律調樂,入之音聲,及以比定律令。”

《史記。曆書》中說:

“今日順夏至,黃鐘為宮,林鐘為徵,太蔟為商,南呂為羽,姑洗為角。”

這就涉及到了音律。在普通人眼中,音樂無非用來玩耍取樂而已,但在司馬遷那裡,他認為“六律為萬事根本焉”。“其於兵械尤所重,故云“望敵知吉凶,聞聲效勝負”,百王不易之道也。”

司馬遷特意舉了周武王伐紂的例子:

“武王伐紂,吹律聽聲,推孟春以至季冬,殺氣相併,而音尚宮。同聲相從,物之自然,何足怪哉?”

這段引文中出現了”宮”的音調,表憂思。古代的五音與現代音調的對應關係為:宮、商、角、徵、羽對應1。、2、3、5、6。沒有4和7。

音樂是用來表達感情的。司馬遷說:

“兵者,聖人所以討強暴,平亂世,夷險阻,救危殆。自含齒戴角之獸見犯而校,而況於人懷好惡喜怒之氣?喜則愛心生,怒則毒螫加,情性之理也。”

那麼人的喜怒哀樂用音樂怎樣來表現?《黃帝內經》中說道:

“肝屬木,在音為角,在志為怒;心屬火,在音為徵,在志為喜;脾屬土,在音為宮,在志為思;肺屬金,在音為商,在志為憂;腎屬水,在音為羽,在志為恐。”

這就為音樂表達感情定下了具體的基調。說周人“殺氣相併,而音尚宮”,則於角、羽中充滿思念。其相剋關係為:

怒克思,即角克宮;思克恐,即宮克羽;恐克喜,即羽克徵;喜克憂,即徵克商;憂克怒,即商克角。

由這五種音調組成歌曲,表達一種心聲。難怪孔子將禮和樂並列一起,提升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工具,確有道理。

人才是怎樣煉成的(五十七)—張蒼

張蒼應該是一個專家學者型的人物,漢王朝初年的務虛工作都離不開他。他不是完人,可算為福人,年輕時兩次犯罪都僥倖逃脫,建議蕭何收集秦王朝圖書一事立下了彌天大功,晚年雖犯了政治路線錯誤,也是因為遷就劉邦而為,只丟了宰相官職,爵祿不減,不幸中之大幸。史書中說:

“蒼之免相後,老,口中無齒,食乳,女子為乳母。妻妾以百數,嘗孕者不復幸。蒼年百有餘歲而卒。”

意思是說張蒼佔有那麼多女人,主要是為了吸食人家的乳汁,因他那麼大的歲數,口中無齒,於是想出了這麼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養法方法。只要不違反法律和倫理,別人也不好說三道四。或許他的長壽與食人乳有關,但從醫學角度觀之,食物與長壽並未有太大關係,壽命的長短主要取決於人的心理健康與否。

山中長有千年樹,人間難尋百歲人。張蒼老好人,沒做過壞事,故福祿壽都佔了,難得。

人才是怎樣煉成的(五十七)—張蒼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