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論語》讓我獲得了幸福

由 春秋與故事 發表于 人文2023-01-21
簡介總之,《論語》讓我明白了與人相處應該注意的細節,懂得了獲得幸福的方法,堅信按照古人的智慧去做人做事,一定能夠獲得幸福

國學行禮怎麼用文字描述

《論語》讓我獲得了幸福

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目標,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幸福。這需要科學的方法和自身的努力,如果你不懂其中的奧妙,幸福終將與自己無緣。

或許,有人認為家庭幸福就是父慈子孝,夫妻和睦,一家人其樂融融。道理雖然簡單,可是如何才能做到父慈子孝,夫妻和諧一直困擾著很多家庭。國學經典《論語》給了我們答案,其中的道理淺顯易懂,只要我們照著去做就能獲得幸福。

先說說家庭幸福,父慈子孝的家庭最幸福。要做到這點,首先要懂得怎麼才算“孝”。 《論語》講“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告訴我們“行孝”關鍵在於“敬”。他還說盡孝心最難的就是和顏悅色,正如《論語》所講“色難”。

真正的孝行是讓父母感到心安理得,並不是簡簡單單地提供飲食衣物。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會面對很多不便。這些不便困擾著老人,如果兒女不用心體諒,他們會產生失落甚至自卑。同時也會變得敏感。所以兒女們一定要注意一言一行,尤其是自己的臉色,不要帶出半點不快。關心父母要用心,隨時給老人傳遞一種資訊,“我很愛您,也很在乎您”,這樣他們接受起來就會感覺舒服。

“百善孝為先”。所以只有真正掌握了行孝文化,並遵照執行才能獲得家庭幸福。

另外一種獲得幸福的方法叫努力提高自身的價值觀。所謂“門當戶對”是指各方家庭價值觀相同,不僅僅限於夫妻雙方家庭,也包括朋友之間的交往。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告訴我們社會按照“吸引力法則”執行。喜歡錢的人願意和重利的人在一起,重道德的人喜歡和人品高尚的人交往。最終的結果會“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因為重利的小人會把利益放在第一位,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做事沒有道德底線,最後會害人害己,破壞朋友之間的感情,甚至雙方拔刀相向。而有道德的人對朋友相互尊重,待人真誠,感到生活充滿陽光和快樂。

《論語》還告訴我們很多如何處理社會關係的道理。例如: “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就是告訴我們,好為人師是人類的共性,自認為比別人博學多才,總想指點一二,這樣就形成了“多言”的習慣。多言的人往往是非多 ,主要是因為這種人內心裡有極強的是非觀念,遇到自己認為不好的就會提出個人意見,有時自認為出於好心,實際上最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

此外,《論語》還讓我們明白了遵守日常禮儀的重要性。中華民族自古崇尚禮儀,見面問候是最常見的禮儀中。在古代,普通人見面,無論認識與否,問候方式都是雙手抱拳舉過頭頂,然後深鞠一躬。這種行禮方式不僅表達了敬畏之心,還有頂禮膜拜的含義在裡面。這種問候方式蘊涵著一定的科學道理。

“禮之用,和為貴”是禮儀的最高境界。社會和諧來源於相互之間理解和包容。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平時的喜怒哀樂容易掛在臉上,尤其是遇到自己討厭的人,難免流露出不滿或不屑的神態。見面鞠躬,互相看不到對方的臉色,自然可以避免矛盾的發生。同時,當一個人低頭時,謙卑之心會被自然而然地激發出來。此時,人們就會變得謙虛低調,避免由於趾高氣昂而激化矛盾。

從中國文字的構成中也能領悟這一道理。安身立命的“命”字,上面一個人,下面是叩首的“叩”字。意思是說“一個人只要肯於低頭,就有命在”。所以孔子講“不學禮,無以立”也是在告誡人們應該遵從古人智慧,學習傳統禮儀。

還有一種處世哲學叫做“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告訴我們做事講求“和諧”,要懂得自重和尊重別人,這樣才會建立起個人的信譽。一個人的威信來源於他的良好口碑。而好的口碑一定是由尊重別人而獲得。懂得尊重別人且自重的人一定會得到別人的尊重,自然就會收穫幸福。

總之,《論語》讓我明白了與人相處應該注意的細節,懂得了獲得幸福的方法,堅信按照古人的智慧去做人做事,一定能夠獲得幸福。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