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開封北宋州橋遺址重大考古發現,填補北宋藝術史空白!

由 大河報 發表于 人文2023-01-17
簡介大河報·豫影片記者 劉瑞朝 侯冰玉 攝影 白周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現場工作人員向記者講述石壁浮雕900多年前的一天,孟元老站在北宋東京城的地標州橋之上,南北縱貫而過的,是寬闊的御街,東西潺潺而過的,是秀麗的汴河,周邊的酒店、商鋪,人聲鼎沸

堤岸意思是什麼

大河報·豫影片記者 劉瑞朝 侯冰玉 攝影 白周峰

開封北宋州橋遺址重大考古發現,填補北宋藝術史空白!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現場工作人員向記者講述石壁浮雕

900多年前的一天,孟元老站在北宋東京城的地標州橋之上,南北縱貫而過的,是寬闊的御街,東西潺潺而過的,是秀麗的汴河,周邊的酒店、商鋪,人聲鼎沸,他看到汴河水面上,倒映著南北兩岸石壁上的浮雕,“雕鐫海馬水獸飛雲之狀”。

而孟元老的記載,將得到出土文物的實證。9月28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召開考古中國重大專案釋出會,開封北宋州橋遺址發掘出北宋時期的巨幅石雕祥瑞壁畫,印證了《東京夢華錄》中的記載。州橋石壁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北宋時期體量最大的石刻壁畫,填補了北宋藝術史的空白。

開封北宋州橋遺址重大考古發現,填補北宋藝術史空白!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的記載

【發現】那道腳踏車飛速滑下的坡道下 隱藏著千年的州橋遺址

州橋明月,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都是停留在文字和口頭上的,遺蹟深埋在地上,縱然天上月缺月圓,汴河水不見,州橋亦無蹤。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時候汽車保有量還不大,更多的人是依靠腳踏車出行的。在開封市中山路中段與自由路交叉口大紙坊街東,十字路口的地勢較高,再往西走便是一條有坡度的路。

在附近居住的王先生說,上世紀80年代初,他上初中的時候,每次騎車經過這個路口,就會停止蹬車,任由車順著坡道一路滑下去。彼時的他並不知道,開封地區曾經的地標性建築州橋,就在這塊區域的下方掩埋著。

直到1984年,當地中山路改造,進行排汙管道施工時,意外挖掘出了州橋的遺址。沉睡在地下數百年的州橋,終於再度呈現在了世人面前。

如今,州橋遺址考古工地,處於兩個挖開的下沉的深坑內部。數條紅色的長條性的標識線上,從下到上依次是不同朝代的水位線。透過水位線,能夠看到越往後,水位越淺,而河道越窄。

考古工地上,河道下方的淤泥,正在透過傳送帶不斷地被裝運出去。下方河道的區域性區域,滲出了地下水,有管道正在源源不斷地抽排積水。而在考古工地西側位置,還能看到上世紀80年代鋪設的排(下)水管道。

而正是這條管道,意外打通了州橋的秘密。

開封北宋州橋遺址重大考古發現,填補北宋藝術史空白!

開封北宋州橋遺址考古發掘現場俯瞰圖

【石壁】孟元老的話比較可信 巨幅石雕祥瑞壁畫重見天日

提起州橋,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范成大的那首詩,以及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的相關記載。而州橋遺址最新的考古發現,則從文物實體的角度,印證了孟元老的記載。

州橋東側南北相對的兩面石壁,已經基本清理了出來。“近橋兩岸,皆石壁,雕鐫海馬水獸飛雲之狀”,孟元老的記載,也正好呈現在考古現場的石壁之上。

大河報豫影片記者注意到,南北兩面石壁,都有多組圖案構成。每組圖案都由一匹瑞獸和兩隻仙鶴組成。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現場負責人周潤山說,北宋年間的石壁,被明代的雁翅壓住了一部分。根據推測,被壓住的區域約有7米長。

這是因為,南北兩面石壁的圖案,都有四組構成,而每組近7。5米長。目前暴露出的北側石壁是21。2米,南側石壁是23。3米,加上被壓住的7米,北宋年間的石壁應該有30米長。根據橋樑東西對稱的設計原理,州橋西側還有南北對稱的兩組石壁。

根據孟元老的記載,當時的州橋,和附近的相國寺橋,皆“低平不通舟船”。不過,到了明代,州橋曾經在洪武年間和萬曆年間經過兩次整修,當時州橋下方是可以通舟船的。

“北宋年間,州橋‘橋下密排石柱’,後代將石柱拆除後,就相對拓展了橋下的空間。”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技工倫鳳軍說,不僅是州橋,汴河也發生了變化。北宋年間河底是硬化的,後來逐漸不再硬化,考古發掘已經印證了這一點。

開封北宋州橋遺址重大考古發現,填補北宋藝術史空白!

出土的北宋時期石壁至少有一層樓高

【發現】北側石壁儲存相對完整 但南側石壁浮雕細節更豐滿

石壁的發現,有一定的戲劇性。倫鳳軍說,2021年底前,他們一直在進行州橋本體的考古發掘工作。雖然州橋已經暴露出來,但基本已經是明代的橋樑,現場看不到宋代的遺蹟。

但是,2021年底的一天,在清理如今州橋東北側堤岸的過程中,他們意外發現了一道裂縫。正常情況下,是不應該有裂縫的,而裂縫的出現,則預示著下面應該有建築遺留物。為此,他們試著劃定了一片區域,向下進行考古發掘。

讓現場考古人員感到欣喜的是,他們發掘出了下方的石塊。他們開始猜測,這是不是北宋時期的堤岸。當繼續發掘,他們發現了更多的石塊,上面還發現了一些浮雕。結合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的記載,州橋兩側的石壁上有浮雕,他們做出判斷,下方掩埋的就是宋代的石壁。

開封北宋州橋遺址重大考古發現,填補北宋藝術史空白!

開封北宋州橋遺址現場,工作人員向記者講述北宋石壁

而經過後期持續的考古發掘和現場清理,東西兩面石壁終於展現了大家面前。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北側現存石壁雖然相較南側更為完整、高度也更高,但上面的浮雕並沒有南側石壁的清晰。如果站近了仔細觀察,南側石壁上的瑞獸,似乎比北側石壁上的瑞獸看起來更為健碩。

對此,周潤山說,北側石壁位於河道的向陽面,長期遭受日曬風吹等自然侵蝕和破壞,而南側石壁受陽光照射的時間要少得多,所以儲存得也相對完整。大河報豫影片記者在現場注意到,南側石壁上那隻扭頭向後看的瑞獸,下巴下方還雕刻有鬍鬚,而北側石壁上的瑞獸已不見鬍鬚。

南側石壁上的幾隻仙鶴,羽毛的細節和腿部的細節都較為明顯,腿部甚至還有幾道橫向的紋路,但北側石壁上的仙鶴,腿部已經漫漶較為嚴重了。

開封北宋州橋遺址重大考古發現,填補北宋藝術史空白!

北側石壁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風化、腐蝕的影響

【設計】用千字文和詩句來排序 州橋兩側的石壁是這樣建的

“孟元老筆下的州橋,更多的著墨點在附近的御道、商鋪和繁華,即便是海馬水獸飛雲的記載,也並不一定完全是準確的。”周潤山說,比如石壁上的海馬頭上都有一個角,腳下踏的也是飛雲,這也可能是當時的一種祥瑞形象。

不過,雖然幾組圖案都是瑞獸、仙鶴與祥雲,但瑞獸的姿態略有區別,有的是抬頭向前看,有的是扭頭向後看,有的仰頭。相似而又不重複,成組的畫面便顯得不呆滯和刻板了。

還有更多的細節,孟元老並沒有注意到。比如,南側石壁上的石條上,能夠看到“洪十二”、“宙十六”等字樣,而在北側石壁的石條上,能夠看到“水二十九”、“山廿十八”等字樣。

這些文字,雖然經過後世的汴水的沖刷和淤泥的侵蝕,依然是脈絡清晰,字跡舒朗。他們是當時的匠人留下的,是不同匠人的名號,還是蘊含著其他的什麼深意?

開封北宋州橋遺址重大考古發現,填補北宋藝術史空白!

石壁上面的文字

周潤山說,這些文字,排列有序。其中,南側石壁的排列,使用的是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張”,從下到上排列。從西向東,數字依次變大。

而北側的石壁,則用的是“上士由山水,中人坐竹林,王生自有性,平子本留心”,從下到上排列。

倫鳳軍說,帶圖案和文字的石壁,應該是十六層,通高3。3米,下方沒帶圖案的石壁的高度是2米,宋代石壁堤岸的總體高度為5。3米。

不過,南北兩面石壁,有些地方的石條的位置已經不是當初的位置。考古人員分析,這是因為後世在修補州橋堤岸時,將掉落的石條重新砌到石壁上,卻並不講究位置關係了。所以,現在能看到有些地方的圖案有些錯亂,而文字在區域性也沒有規律了。

開封北宋州橋遺址重大考古發現,填補北宋藝術史空白!

石壁區域性

【價值】目前國內發現的北宋體量最大石刻壁畫 填補北宋藝術史的空白

巨幅石雕祥瑞壁畫的發現,如同一扇窗戶被開啟,帶世人管窺北宋東京城的繁華。

北宋東京城是中國都城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都城,對元明清時期北京城的城市佈局具有重要的影響,其中軸線上的州橋是最具代表意義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州橋及汴河遺址的考古發掘,對於研究北宋東京城的城市佈局結構具有重大的意義,為探討北宋時期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禮儀等提供了重要材料。

周潤山說,州橋是北宋東京城的文化高地和精神標識,是運河遺產中的典型代表,其考古發掘還原了大運河及東京城繁榮的宏大歷史場景,填補了中國大運河東京城段遺產的空白,也為我國古代橋樑建築技術等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資料。

“州橋石壁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北宋時期體量最大的石刻壁畫,從規模、題材、風格方面均代表了北宋時期石作制度的最高規格和雕刻技術的最高水平。”他說,這填補了北宋藝術史的空白,見證了北宋時期國家文化藝術的發展高度。

汴河是歷史的,隨著時代變遷而有所改變。此次考古發掘,首次完整揭露出了唐宋至清代開封城內的汴河形態,展示了自唐宋至清代汴河開封段的修築、使用、興廢等發展演變過程,為研究中國大運河及其變遷史提供了考古實證。

根據介紹,州橋及汴河遺址見證了10至12世紀中華文明的發展高度,州橋及汴河遺址的發掘、保護與展示,對講好黃河文化、大運河文化故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歷史文脈,增強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開封北宋州橋遺址重大考古發現,填補北宋藝術史空白!

石壁區域性

【地標】北宋時期州橋周邊商鋪林立 是東京城較為繁華的中心之一

曾經的州橋,曾經是北宋都城汴京的地標性建築之一。州橋處於御街和汴河的交匯處,區位優越而重要。

御街從皇宮宣德門起,向南經過裡城朱雀門,一直到外城的南燻門,長達十餘里。御街正對大內,是皇帝祭祖、舉行南郊大禮和出宮遊幸往返經過的主要道路。

《東京夢華錄》記載,中段御街介於汴河州橋和龍津橋之間,本段為民居和商業區。“御街一直南去,過州橋,兩邊皆居民。街東車家炭、張家酒店,次則王樓山洞花包子、李家香鋪、曹婆婆肉餅、李四分茶,至朱雀門。街西過橋即投西大街,謂之麴院街。街南遇仙正店……街北薛家分茶、羊飯、熟羊肉鋪……御廊西即鹿家包子,餘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藥鋪、居民。”

根據測算,州橋距朱雀門僅有750米左右,在如此短的街道兩側,安排了大量的飯店、酒店,可見它是當時典型的飲食一條街。

朱雀門是內城南牆的正門,將中段御街分隔成了內外兩個部門。城門晚上關閉,凌晨官僚們上朝時再開啟。當時如果有住在城內的居民,到城外吃夜市可能要熬到第二天四更天才能穿過城門回家了。

附近的街道熱鬧,州橋自然也不會太冷清。遇仙樓是州橋附近的一家正店,可以購買官曲,除了造酒外,還能向州橋一帶的小酒店賣酒。金人劉祁作有《遇仙樓》一詩,“倚天突兀聳高樓,樓上人家白玉鉤。落日笙歌迷汴水,春風燈火似揚州”,可以想見當時州橋附近夜晚的喧囂與繁華了。

開封北宋州橋遺址重大考古發現,填補北宋藝術史空白!

開封北宋州橋遺址中明代修建的橋洞

【演變】州橋明月成為陳跡 州志中的四大王廟也已坍塌

州橋明月,曾經是開封八大景之一。八景文化,一般被認為興起於明代。中國舊方誌(哈佛大學藏)河南省658開封府志40卷影印本中,就有關於州橋明月的記載。

“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這是唐代王建的《寄汴州令狐相公》,可見唐代州橋一帶就較為繁華了。到了康熙三十四年,《開封府志》中的“州橋明月”一條也記載了州橋曾經的繁華景象。

“想見全盛時,九州來市舶”,“橋邊多少地,一金買一尺”,“豪華雖可懲,生聚亦可惜”,可謂到了寸土寸金的地步。

如今,站在州橋之上,所看到的除了北宋的石壁外,更多的是明代的遺蹟。東側的小拱是明代萬曆年間所修建,西側的大拱為明代洪武年間所修建,小拱在外側,大拱在內側,東西連通,但稍有偏錯。

周潤山說,州橋下方大的石板橋,是明代早期洪武年間的,為單孔橋。南北跨度為25。4米,東西寬度為30米。南北兩側與宋代石壁斜向相連的雁翅則有10米。如果加上雁翅,橋的本體有50米寬。

目前發掘出來的橋面,是明代早期的,用的是青石板。明代萬曆年間的小拱,其實是作為廟宇的基礎使用。當時為了建造金龍四大王廟,解決空間不足問題,專門券了一個小拱橋,給廟宇打了一個底座。

開封北宋州橋遺址重大考古發現,填補北宋藝術史空白!

已經倒塌的金龍四大王廟

金龍四大王廟,在上述的《開封府志》中也有記載。“舊有二,一在開封府南汴河(山斥),一在大梁門外”。後來,汴河發洪水,又新建了四處金龍四大王廟。其中一處便在當時的縣治西南方位的州橋。如今的金龍四大王廟,已經全部坍塌,但房屋的格局依然可辨。石磙、碾盤也零落分佈在遺蹟之中,整個建築都被擠壓在了一起。而這些遺蹟,儲存了將近400年前的一場天災人禍。1642年秋,開封陰雨連綿,黃河水位大漲,圍攻開封數日不下的李自成,掘開今馬家口村附近的河堤,“使全河入汴。。。北門頃刻衝沒,合城男婦哀號……及至夜半,水深數丈,浮屍如魚”。若干年後,州橋被厚厚的黃河淤泥掩埋,人們再度來到這個開封城內曾經繁華的所在,建設道路,構造房屋,將消失的人煙重新接續起來,暫時收藏起了這段悲慘的往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