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總是推卸責任,不肯承認錯誤?孩子可能陷入了“受害者心理”

由 大臉盤媽媽 發表于 人文2023-01-14
簡介所以,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了“受害者心理”的特徵,一定要保持足夠的耐心與寬容幫助他走出來,給予足夠的信心與關愛,引導他成為自信又勇於承擔責任的人

小孩子推卸責任有什麼影響

在1945年,

奧地利知名心理學家菲尼切爾

提出了

“受害者心理”觀念

,也就是當一個人

認為自己正處於被害者的境地

,進而認為不管是

環境

還是

其他人

都在

欺負、壓榨自己

而這個理念被

兒童心理學家

沿用後,這種心理在孩子身上的體現就是明明

自己犯了錯

,卻

一直推卸責任

。又或是

時刻

覺得

外界對他極其不公

,身邊人都在

反對自己

等!

總是推卸責任,不肯承認錯誤?孩子可能陷入了“受害者心理”

同學聚會時,同學柳柳非常苦惱地向作為小學老師的另一位同學小敏吐槽:“我兒子今年

才7歲

,但我覺得他已經表現出

沒有男子漢擔當

的模樣了!”

要知道,柳柳平日裡對兒子球球可是

極為維護

,簡直就是

“我兒子永遠是對的”

完美寫照。所以,別說小敏了,其他幾個同學也十分驚訝,她居然

開始批評

自家兒子了,繼而趕忙詢問。

原來,自從上了小學1年後,柳柳就多次接到

班主任的“投訴”

。要麼是球球

不肯做值日

,要麼就是

主動毆打同學

,卻

堅稱不是他的責任

等。

一直持續幾個月都是如此,柳柳開始擔心兒子的校園生活,便嚴厲警告他“你在學校給我

安分點

該你做的事情你就要做

”。然而,每次孩子都直接頂嘴:“

都是他們的錯

,他們和老師一起

故意針對我

!”

總是推卸責任,不肯承認錯誤?孩子可能陷入了“受害者心理”

“哎,如果不是我有一次接他放學,看到他

一言不合就推倒同學

,差點就信了他的話”,柳柳十分無奈的說到,還一邊詢問小敏班裡有沒有孩子也是這種情況。沒想到,小敏不僅稱班裡也

有一些孩子不肯承認錯誤

,連

接受相應處罰

也是

十分抗拒

。而且,在談話最後,她也建議柳柳一定要

注意糾正

球球的這種態度,這已經

符合“受害者心理”的特徵

,如果不及時

引導、糾正

,對孩子的

身心健康與品行

等都有著

負面影響

01

年幼的孩子沒有“受害者心理”?

“幹嘛要我整理房間,我還有那麼多作業要寫!”

“我也是你們的孩子,憑什麼只關心弟弟/妹妹?”

“……”

可能對於父母來說,這些只是孩子

無足輕重的抱怨

,說得再多也只當

“童言無忌”

。殊不知,這也是一種屬於

孩子的“受害者心理”

,不僅

自怨自艾

,還會透過

不斷的抱怨

發洩自己的不快

總是推卸責任,不肯承認錯誤?孩子可能陷入了“受害者心理”

而孩子之所以會做出這種行為,有極大可能就是因為

長期沒有得到父母的足夠的關心

,希望能透過

喋喋不休

語氣不佳

抱怨吸引父母

關注與安慰

俗話說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再加上

父母、身邊的大人們

不時就會

灌輸“壞孩子才會犯錯”

的思想,孩子們便認為一旦

承認了犯下的錯誤

,就相當於成為

壞孩子

。所以,只要

不承認錯誤

,讓自己

處於弱者的境地

,獲得

大人們的憐憫

,那麼自己就

不會被批評

尤其是孩子成功

透過這樣的心理躲過

大人的責罰

,甚至還會得到

關愛與安慰

後,他們內心

渴望獲得同情、憐憫

的慾望也將

變得更強

,也成為了面對

犯錯

時,

優先考慮

解決方法

作為“受害者心理”

最明顯的特徵

熱衷推卸責任

大多數

有這種心理的

孩子都會做出的舉動

。就算打碎花瓶時只有孩子

一個人在場

,他也能找出“風吹倒了”、“小狗撞到的”,“恐龍弄碎的”甚至直接以“我不知道”作為

推辭

總是推卸責任,不肯承認錯誤?孩子可能陷入了“受害者心理”

且熱衷推卸責任還會

衍生

愛撒謊的作風

,畢竟需要

無數個謊言

為自己

開脫

。所以,家長們

切不可放任孩子

的這些舉動,不能以“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作為理由。

複雜的“受害者心理”

在不少孩子身上其實

或多或少

有所表現

,畢竟這會讓他們做出不少

錯誤的舉動

陷入錯誤的思維

之中。這也就意味著將給孩子帶來各種

身心方面的傷害

,甚至會

影響

到他們的

三觀、品性

等!

02

“受害者心理”給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

奧蘇貝爾教育心理學研究所(AIEP)

的專家們指出,孩子

產生“受害者心理”

其實是一種

不健康,

也是

不正常的自我防護機制

因為陷入“受害者心理”後,孩子的

心理活動

很大情況下,將受到

外界給予的反應的影響

也就是說,一旦

沒有達到

他們渴望的

同情、關愛程度

,不亞於一種

心理打擊

,內心承受力經過

不斷打擊

,將變得

非常脆弱

總是推卸責任,不肯承認錯誤?孩子可能陷入了“受害者心理”

而且,

推卸責任

本身

就是

編織謊言的過程,

孩子越是瞭解

這些行為並非正確

的,那麼他們

每一次推卸責任

時內心都會

產生罪惡感

,也會

擔心

再次

碰上這些錯誤

。所以,不僅僅是

放任自己

成為一個

沒有責任心的人

,也會變得十分

膽小怕事

,還會

壓抑

孩子的

天性以及潛能

等。

“受害者心理”

不僅短期內影響孩子的言行

,一旦

變成了習慣

或者

固定成品性

,且不說成為孩子成長為

更優秀的人的“絆腳石”

,連孩子未來的

學習、生活及工作

都會受到

負面影響

。所以,

找到成因

有針對性的解決

“受害者心理”,是

家長與孩子

都需

努力完成的事情

03

如何引導孩子脫離“受害者心理”?

1.給予足夠的陪伴與愛

奧蘇貝爾教育心理學研究所(AIEP)

的專家們不僅透過研究發現了

“受害者心理”

對孩子的

不利影響

,還透過

追根溯源

證實了孩子之所以

陷入這種負面心理

的原因之一就是

缺乏關愛與陪伴

,使得他們將自己

塑造成“受害者”

的角色

博取外界的關注與同情。

總是推卸責任,不肯承認錯誤?孩子可能陷入了“受害者心理”

因此,家長們不管如何忙碌,都應抽出

足夠的時間陪伴

孩子。同時,也

不要吝於表達

對孩子的愛意,

“我們很愛你”

經常對他說

,讓他

時刻體會到

自己生活在

愛意滿滿的氛圍中

2.教導孩子勇於承擔責任

知名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曾指出:“家長們

不應只關注孩子的學習

,學會

承擔責任

不能忽視

。”而對於讓孩子走出“受害者心理”,

犯錯時

不會

第一時間

選擇

編造謊言

將過錯推到他人身上

,首要就是培養孩子

勇於承擔責任的品質

如果孩子犯錯時,家長首先做的

不是一味責罵

,而是與孩子一起

冷靜分析原因

,找到

解決的辦法

,同時給予

足夠的耐心

溫柔鼓勵

孩子

說出真相

。那麼,孩子就

不會

在犯錯時

選擇逃避

,不僅

承認錯誤

,也能

承擔起屬於自己的責任

總是推卸責任,不肯承認錯誤?孩子可能陷入了“受害者心理”

3.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足夠的信心

做事的前提條件

,如果孩子能

充滿自信

,那麼就不會因為

一點小失誤

或者

小事

否定自己

,繼而

渴望

能得到

他人的正面、積極評價

所以,家長們平日裡

不要吝嗇於鼓勵、誇讚

,幫助孩子

樹立足夠的自信心

,保持

樂觀的態度

,這也能在很大程度上

減少孩子抱怨

的情況。久而久之,孩子也能

遠離“受害者心理”

結語:

“受害者心理”無疑是一種

負面心理狀態

,就像形成

一個籠子

,讓孩子被

束縛其中

不敢大膽做事

,產生的

逃避心理

更是讓他們成為

滿嘴謊言

不敢承擔責任

的人。所以,家長一旦發現孩子

有了“受害者心理”的特徵

,一定要保持

足夠的耐心與寬容

幫助他走出來,

給予足夠的信心與關愛

,引導他成為

自信又勇於承擔責任的人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