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茶藝是泡茶的技藝和品茶的藝術,是茶道的載體

由 哎喲畫室 發表于 人文2023-01-01
簡介安徽農業大學茶文化研究中心的丁以壽教授也對當前的茶藝進行了歸類整理,認為根據中國飲茶歷史以及習茶法,茶藝可分為煎茶茶藝、點茶茶藝、泡茶茶藝三大類,而根據泡茶的器具不同可歸類為:工夫茶藝、壺泡茶藝、蓋杯泡茶藝、玻璃杯泡茶藝、工夫法茶藝(指當代

茶藝的狹義定義是什麼

飲茶講究茶品、器具、火候、水質,因此需要經驗和技術,而操作的過程技巧性很強,本身又是一門藝術,因此稱為茶藝。在唐代,茶人已經很講究飲茶的學問了。陸羽《茶經》六之飲寫道:“茶有九難,一曰造,二曰別,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日飲”,認為品茶應善於鑑茗、品水、看火、辨器。從陝西法門寺出土的唐代宮廷茶具也證明了當時飲茶器具之多,對茶具精美、奢華的追求。

茶藝是泡茶的技藝和品茶的藝術,是茶道的載體

到了宋代飲茶風氣日盛,對茶藝的追求也更為精緻。首先對茶品的追求達到了極致,當時製造的貢茶“龍團鳳餅”對原料、工藝都很講究,而且上面還要雕上龍鳳圖案。其次對茶技有很高的要求,當時鬥茶之風盛行,分茶法要求在泡好的茶湯上面要幻化出各種圖案出來。歐陽修曾倡導品茶必須茶新、水甘、器潔,再加上天朗、客嘉五美具備方為品茶之真趣。明代由於散茶製造大為發展,飲茶方式也向清淨、愉悅、閒適方向發展,朱權的《茶錄》對此進行了描述,對飲茶之人,品茗環境、飲茶方法、飲茶禮儀進行了詳盡的描繪。

在當代,一些社會學家和茶葉界人士對“茶藝”的概念進行了界定,臺灣茶文化專家范增平先生在1987年對茶藝的概念進行了廣狹義的解釋,指出:“廣義的茶藝是研究茶葉的生產、製造、經營、飲用的方法和探討茶業原理、原則,以達到物質和精神全面滿足的學問。”而狹義的界說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壺茶的技藝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藝術。”(《臺灣茶文化論》,臺灣碧山岩出版公司出版)另一臺灣茶藝專家蔡榮章先生在1992年提出茶藝應是強調有形的動作部分,認為茶葉的沖泡過程不只是把茶葉的品質完美髮揮的技能,本身也是一種發展個性的表演藝術。

茶藝是泡茶的技藝和品茶的藝術,是茶道的載體

《現代茶藝》,臺灣中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王玲教授在《中國茶文化》一書中寫道:“茶藝和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我們這裡說的‘藝’是指製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我們這裡所說的‘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作家丁文在《中國茶道》一書中認為:“茶藝是指製茶、烹茶、飲茶的技術,技術達到爐火純青便成一門藝術。”陳香白先生認為:“茶藝就是泡茶的技藝和品茶的藝術。其中又以泡茶的技藝為主體,因為只有泡好茶後刁’談得上品茶。”著名茶文化專家陳文華先生也認為茶藝應是“專指泡茶的技藝和品茶的藝術而言,是茶道的載體,具有獨立存在的價值。”

茶藝是泡茶的技藝和品茶的藝術,是茶道的載體

陳文華先生對當前社會上的茶藝表演進行了歸類,認為目前國內茶藝表演分為三種類型:即傳統茶藝,加工整理和仿古創新三大型別。傳統茶藝是指在我國民間最流行的茶葉沖泡技藝,主要包括四川及北方地區的蓋碗茶(以沖泡花茶為主,也有用蓋碗沖泡綠茶的);其次是閩廣港臺地區的小壺小杯的工夫茶,專泡烏龍茶;再次是江浙地區的玻璃杯沖泡名優綠茶。

茶藝是泡茶的技藝和品茶的藝術,是茶道的載體

加工整理型是指對民間自發狀態的傳統茶藝進行藝術化、規範化的整理,如“臺灣工夫茶藝”就是對潮汕工夫茶藝的改良與提高。仿古創新型的茶藝,仿古類主要是根據文獻和考古資料復原古人的品茗活動;創新類則是根據一定主題編創反映現實生活的茶藝活動。

主要有江西的文士茶、福建的惠安女茶俗、湖南的洞庭茶俗、上海喬木森先生創制的“太極茶道”、杭州的“龍井問茶”等復古或創新的茶藝。安徽農業大學茶文化研究中心的丁以壽教授也對當前的茶藝進行了歸類整理,認為根據中國飲茶歷史以及習茶法,茶藝可分為煎茶茶藝、點茶茶藝、泡茶茶藝三大類,而根據泡茶的器具不同可歸類為:工夫茶藝、壺泡茶藝、蓋杯泡茶藝、玻璃杯泡茶藝、工夫法茶藝(指當代茶人借鑑茶具和泡法沖泡非青茶類的茶)五大類。

茶藝是泡茶的技藝和品茶的藝術,是茶道的載體

也有人將現代茶藝分為兩種型別,即為休閒型和表演型,休閒型茶藝主要在茶藝館表演。表演型的茶藝又包括民族型、宮廷型、地方性、文士型、寺院型、少兒型、科普型。寇丹先生提出了“主題茶藝”的概念,認為自唐代以來的茶會、茶宴都是有主題的,茶藝的主題能體現人與茶結合的形式和內容,以及這種結合對人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推薦文章